中國茶文化教學反思範文

  中國茶文化的課程已經在大學裡開展了,那麼中國茶文化課程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香四溢》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葉包裝設計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用品,也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愛,它與咖啡、可可被稱為世界三大飲料。中國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史書記載:茶“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莊子·盜跖篇》說:神農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說,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處於母系社會,由狩獵逐漸進化到畜牧和初級農業的時代就開始發現和利用茶葉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廣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葉買賣的文字記載。唐代已是“比屋皆飲”,家家飲茶了。茶與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人民的卓越貢獻。

  本課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領域很廣,我安排了三個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了解中國茶文化的知識,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瞭解茶的起源、種類及特點;我國有哪些名茶;怎樣品茶;茶的製作方法及過程;飲茶有什麼益處;飲茶的茶具有哪些。

  第二課時設計造型新穎的茶葉包裝盒。通過設計過程,對於提高學生的創造表現能力和審美文化修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第三課時掌握茶具的結構特徵,發揮想象力,用粘土或彩泥製作出自己喜愛的茶具。

  在第一課時中,我從“你們的父母愛喝茶嗎?引出話題,再丟擲幾個問題探討:

  “你們從報紙、網路或其他媒體上知道喝茶有哪些好處嗎?”

  “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名茶嗎?”

  “你們知道茶葉是怎麼採摘的嗎?”

  ……

  由此,我藉助教學光碟,帶領學生們瞭解了茶的歷史、茶的製作工藝、飲茶的益處、茶葉的品種、茶與藝術***如:繪畫、書法、木雕***、茶館文化、不同時期的茶具以及設計精美的茶葉包裝盒等等,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很濃,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茶葉包裝盒的設計,學生很認真地完成了作業,而且很精美。不過也有不足,就是由於學生所見的茶葉包裝盒不是很多,所以包裝盒圖案很精美,但是包裝盒的形狀不是很多種,大多是筒形、方形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提醒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更精美的作品。在第三課時,我安排了手工茶具製作。課前讓學生準備了學具袋中的陶泥,或者是橡皮泥。學生的興致很高。課堂上,我先讓學生欣賞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形狀茶具的圖片,給學生增添了感性的認識,並讓學生了解了茶具的基本特點,然後再開始製作。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在學生中間巡視指導,發現了好的作品就及時表揚並提出更好的建議,有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我就手把手的指導,通過一節課的動手製作,學生製作出了許多的陶泥作品,雖然不是特別的精緻,但是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動手能力,他們還是非常高興的。

  2

  《走近茶文化》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設計的理念:

  以學生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出發,關注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成,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熱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創設情境,通過了解歷史悠久的中國茶文化,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瞭解,知道茶與人們的密切關係。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瞭解相關的研究方法,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逐步形成質疑、樂於探究的積極情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學會相互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瞭解相關的研究方法,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逐步形成質疑、樂於探究的積極情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學生品茶。

  2、教師製作介紹茶的音像資料、製作相關課件。

  課前談話:

  1、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已經上了四節課了,是不是有點累了,口渴了嗎?老師帶了一些茶葉來,我請你們喝茶,好嗎?***茶壺已放在桌上***同學們,你們喝到的只是一種茶,可是,桌子上還有很多茶葉可以讓同學們去了解,你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瞭解到各種茶的特點。

  2、學生喝茶、品嚐茶。

  3、師:看來,茶非常好喝,但我們馬上就要上課了,只能暫且把茶杯放下,待到課後再去慢慢地品味。

  教學過程:

  一、回味餘香,激趣匯入

  1、回味餘香:同學們,剛才大家一起喝了茶,接下來老師想跟大家聊聊有關茶的話題。剛剛大家對茶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品一品,你對茶有什麼樣的感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靈活機動,學生回答什麼,就相機引導到觀色、聞香、品味、保健作用等方面上來。***

  2、過渡:看,茶的品種不同,顏色、形狀、味道都有所不同。老師告訴大家,我們中國是茶的故鄉,我國的茶品種繁多,種茶、製茶、飲茶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漸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叫——茶文化。***板書:茶文化***

  3、錄影激趣:讓我們通過觀看一段錄影來粗略地瞭解我國的茶文化。請大家仔細看、認真聽,你會了解到更多有關於茶文化更多的知識。

  4、揭題、確定主題:

  ***1***師:錄影,相信大家對茶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誰願意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

  ***3***師:剛剛,我們交流了很多有關茶方面的知識,但是老師要告訴大家,我們同學所知道的只是有關茶的一些零星的知識。因為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關茶文化的知識可謂是浩如煙海。想不想進一步瞭解茶,對茶文化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呢?那就讓我們以茶為主題,走近茶文化,***板書:走近***在近階段研究這清新悠遠的茶,同意嗎?

  二、討論,生成研究子課題

  1、過渡: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研究的主題,要想進一步瞭解茶文化,我們就必須進行深入地探討與研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請你靜下心來想一想,你最想研究的是有關茶的哪個問題呢?***你對茶的哪一方面不瞭解,又特別感興趣的,就可以來研究***

  2、師:先考慮,考慮好了,寫在綠色的小葉片上。***控制時間***

  3

  《中國茶》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指導綱要》也有多處強調,教育應“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去進行,“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因此我們應選擇學生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而且還通過學生的生活來進行教育,既把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又是把生活當成教育的途徑。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手段來說,“中國茶”這個活動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在認識茶的品種時,我和學生們一起蒐集了大量的實物,如葉茶、花茶、果茶、等等,利用各色各樣的茶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在感知茶具的特性、功能時,和學生一起蒐集了許多的茶壺、茶杯、茶道工具等,讓學生親眼觀看、親手製作、親口品嚐,感受了生活中有了茶的樂趣,利用視訊讓學生了解制茶的過程;回到家裡,學生與家長一起學習功夫茶……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化的學習手段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讓萌發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實踐的慾望,便學生們在身臨其境、親身體驗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思維。

  專家指出,“生活還應包容多學科的知識,也包容學生情感態度和行為發展的機會”。在“中國茶”的整個活動中始終堅持整合各個領域的知識,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活體系。“中國茶”所蘊含的教育內容是多方面的,如,茶的種類、茶具、茶道以及茶文化的美等等,我們利用“整合”這一模式,將五大領域的內容綜合在整個活動之中,讓學生們在活動之中較整體地感知有關茶的一些事物。既有藝術方面,如欣賞茶具,感受茶具的造型、色彩、圖案美,又有社會方面,如瞭解中國茶的由來,產生民族自豪感,還有科學、語言領域等方面的內容,如欣賞“碧螺春的故事”等等。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教學中,學生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創新合作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綜合表達的能力。 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激勵者。能夠結合蒐集的資料完成學習,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