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反思總結
《中國石拱橋》是比較典範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課堂處理還是對自己很不滿意:一是檢查預習這一環節用時太多,當然也與學生預習有關。二是進一步探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這一環節思路有點亂,怨自己中午修改教案欠充分。三是拖堂,想想說明文閱讀方法小結略掉算了,不該講,當時就下課多好。
範例四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為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為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訊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為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篇2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什麼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都只提出了一個或幾個特點。我意識到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有點操之過急,於是停下來,抽了兩個學生上黑板寫出每段的段意,並和全班同學一起更正明確,在這個基礎上確定意義段。這個時候出問題了:學生普遍的意見是劃分為四個意義段,而我的預設裡只有三個段,學生的劃分方法馬上在我腦海裡引起了思考,我意識到學生劃分很有道理,於是就贊同了學生的意見。緊接著從段落的總結到特點的總結再到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一切都很順當,每個目標的達成都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想到這些我原本以為要大費周折的目標完成起來這麼輕鬆,預設的教學目標全班只有8個人沒有達到。
這次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隨時能處理與預設相沖突的教學事件,隨時調適目標以適應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
篇3
收穫是:1、備課首要的是備知識,老師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及要傳授的語文知識,要了如指掌。對於知識,教師要自成體系,這樣教學過程才會循序漸進。2、課堂提問要有梯度,使學生每次回答起來都不覺得太難。3、有學生不會的知識,及時講解;有學生遺忘的知識,及時提醒溫習路徑。如:說明方法,學生不容易明確。老師先提示學生看說明方法列表,等學生用排除法判斷準確後,再詮釋一下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4、及時小結,注重前後學習內容的相互照應。如:先分析4-6段,分別總結說明元素,比較兩座橋的異同。然後分析1-3段,聯絡前面的內容總結文章主要部分的思路。歸納9-10段內容後,再聯絡全篇總結文章內容、構思、以及說明元素在其中的呈現方式。5、利用好教材配套習題進行拓展延伸。如:重視對練習四提供的材料與課文對應內容進行比較思考。
不足之處是:在整堂課上,我意在培養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說明文的能力,故課文的相關拓展沒有涉及。再有就是多媒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我的講解和同學們的回答造成了束縛,因為我的預設答案,使得課堂師生銜接不夠自然。
今後需改進的措施:課文的講解不能僅限於講清楚的階段,可適當給學生相關的拓展,以豐富並運用所學知識;多媒體的使用可適當而不必過量,做到我使用它而非被它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