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需要注意什麼

  太極拳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的拳術。那麼你知道打太極需要注意的事項是什麼嗎?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練太極拳時應注意事項

  1、動作姿勢要正確

  太極拳動作姿勢的基本要求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斂臀、沉肩墜肘、舒指坐腕、尾閻中正。如果動作姿勢不正確,勢必影響力量的協調發揮,使不該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續緊張,造成區域性肌肉勞損和關節的負荷過重,如屈膝下蹲動作深度過大,就會造成膝部勞損。

  2、技術動作要規範

  規範的太極拳技術要求氣沉丹田、圓襠活髖、內鼓外安、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各種基本技術動作要做到起點準確,執行路線清楚,止點到位,動作連貫,上下相隨,手眼配合,從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練習者在練習中,上下、左右脫節,如轉體動作,上體轉而下肢不轉,使膝關節扭曲力過大,造成膝關節運動損傷;或者動作不連貫,造成不應有的停頓,使腿部肌肉持續緊張。

  3、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架子愈慢愈好。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4、運動量不宜過大

  多數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時間大都在40~60分鐘之間,還有25%的人超過60分鐘,其間休息時間過少。這樣的運動量對中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是不合適的,可考慮壓縮練習時間或延長間隔時間。

  5、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正如人的走路,左腳實則右腳虛,右腳實則左腳虛。一前一後、一虛一實,邁步前進。習拳者久經鍛鍊,更能應付緊急。如:前腳踩於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後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就更不易摔跌了。

  6、專業人士指導

  在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極拳時出現了腿部肌肉和關節損傷。因此,練太極拳時最好有專業人士指導,或按運動處方練習,腿部已有損傷的中老年人不宜練習太極拳。

  新手練好太極的方法

  ***1***要從簡單的套路學起。比如24式簡化太極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時間短***4~5分鐘***,式子較全面。當時名家編這個套路時,還考慮到它的動作符合人的運動生理,既能得到鍛練又不易造成運動傷害。

  然後再學些稍複雜一點的套路。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於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2***要方法正確。買一些教學碟和書看看。找個自己覺得練得不錯的老師學練會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師練,注意手、足、身的運動狀態、軌跡及起始位置。

  最重要還得多練。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所以武術又叫“功夫”。不過現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練就了。現在的師傅開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搶自己的飯碗。再說還有那麼多書。買張光碟,想看幾遍看幾遍,很方便。學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功。如壓腿,踢腿,蹲馬步等拉韌帶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鬆”。

  ***3***學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自我保護。練前做好功前準備,練後注意做一下整理放鬆活動,壓踢腿時不要過猛,以免拉傷韌帶。練拳過程中注意膝關節彎曲方向儘量和腳尖方向一致,並且注意膝蓋前彎不要超過腳尖。還有大家在做其他體育運動時的一些保護措施都可以借鑑。總之,要搞清楚我們練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不是讓自己再受到傷病的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