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現狀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這裡的教學硬體設施基礎薄弱,教學理念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文知識面狹窄。現在的農村中學生讀得少,不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詩文外,其它的就背不了幾篇。除了課本上所提到的幾位文學大師外,其他的陌生得很,致使在平時寫作文時內容很空洞。學生的眼界十分狹窄,知識貧乏。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說不出幾部中外名著,更不必說閱讀、感悟。

  2.書寫差且錯別字多。很大一部分學生書寫欠規範,字跡潦草難辨,點畫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型,特別是家庭作業和課堂筆記又是塗,又是圈,很不整潔。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每篇都有幾個錯別字。不僅是寫作文,就連寫假條、出黑板報,甚至寫檢討,都有錯別字,對學生來說錯別字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3.溝通能力差。他們表現為:語言貧乏,粗俗,口頭禪多,方言普遍,課堂上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

  4.寫作能力比較弱。學生審題能力差,選材不得當,內容空洞。有些學生有親身感受,可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點,理不清層次,不是過於簡略,就是廢話連篇。在命題作文中,主要問題是內容單薄,語言平淡,用詞隨便。

  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學生語文素養不高的原因主要在於教師的教學問題和學生的學習問題,因而要激發學習興趣、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內容,改進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農村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教師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

  我認為一個高素質的語文教師可以重塑學生的人格,重鑄學生的靈魂,甚至可以改變他的命運,影響其一生。有些教師由於自身素質不高的原因,不能也不敢去越“雷池”,生怕因此而“亂套”,甚至丟飯碗。試問:產生危機的教師有多少是因為教學能力低下?恐怕更多的是不合時拍、不合勢拍。但可以肯定,沒有較高素養的語文教師將無法影響學生,幾乎不可能培養出高素養的學生。那麼,教師應該提升哪些素養,來發展學生語文素養呢?中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資訊素養、創新素養之外,還應具有如下不可缺的素養:

  人文素養。中學語文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必須具備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在自身的知識結構中,應有歷史、哲學、語言學、法學、文藝批評等文化知識,並加強上述方面的修養。語文是“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的課程。”語文字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歷史文化、人的具體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中學語文教師具備了較高的人文素養,才能對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處理,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歷史背景,創設出語文知識的現實情境。其次,中學語文教師要掌握比較寬厚的語文學科知識,全面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典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學科知識,要在聽說讀寫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對相關問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對問題相關知識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就是所謂的“交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美學素養。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純語言知識,還應注重學生情感培養,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使之成為“完整”的、“豐滿”的人。因而,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美學素養。會在教學中追求美的享受和意境,為學生創設美的教學情境,運用規範、標準、漂亮的語言與學生親切對話,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又得到美的體驗和薰陶。中學語文教師要廣泛涉獵美學方面的書籍,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在陶冶自己審美情趣的同時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只有這樣提升自己美學素養的同時才能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

  實踐素養。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主要表現為: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討論、遊戲、表演、欣賞、評價進入課堂,讓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中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是一種綜合的素養,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體現,與學生語文學習、社會實際緊密相聯。教師實踐素養的發揮要以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標,實踐素養的發揮將使教師由一個講授者變成一個語文學習環境的創造者,由一個課堂資源的提供者,變成一個實踐方法的指導者。語文教師具備了這些實踐素養,就能將學生真正地帶入語文課程領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語文。

  ***二***加強課堂教學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我們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和追求。

  1.借鑑傳統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重視古詩文的背誦、默寫。對於古詩文的教學,要重視在課堂上讓學生誦讀、吟詠、背誦、默寫,強化積累,增強文言語感,讓學生得到經典的薰陶,為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根基。但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既給了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的機會,又給了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方法。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不要低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視少數學生。教師要精神飽滿,以信任、期待的語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挑戰和樂趣,從而學會學習,樂於探究,並形成學語文、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3.加強語文課堂訓練。語文知識的傳授是必要的,但不必為傳授而傳授,應該結合練習進行傳授。語文訓練多種多樣,如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量的訓練任務,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根本要素,具備這個要素,能讀會寫,善於吸收和表達,才可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反之,如果不會讀不會寫,不能有效地吸收和順利地表達,其語文素養就無從談起。在聽、說、讀、寫幾項語文能力中閱讀能力是基礎,只有善於閱讀的人,才能從各種讀物中廣泛汲取精神養料,拓寬文化視野,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少年時代就愛上了讀書,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可以說,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可見,閱讀能力雖不是語文素養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根基,落實到語文教育的操作上,當然,這種“閱讀能力”,應是真正的閱讀能力,是那種善於從讀物中獲取豐富資訊和精神養料的能力,是那種善於和文字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能力,而不是隻會依照刻板的套路“分析”文章的所謂“能力”。我相信,當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上學會了真正的閱讀,從而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語文素養”就不再是一個朦朧而遙遠的追求,將是一個可操作、能實現的既定目標。

  ***四***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並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於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學校應為學生的學習實踐創造一定的場所。如:寫作方面,建立文學社,徵文比賽等。閱讀方面,建立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好書推薦活動等。口語交際方面,成立學校廣播站,組織演講比賽等。書寫方面,書法興趣小組,寫字比賽等。另外,開展其他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僅侷限於校園裡,應該走入社會,走入自然。書本以外的農村生活是農村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廣闊天地,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