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之我見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較城鎮學生有著很大的差異。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問題多、難度大。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 加大學生閱讀量是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
學校、家庭應多為學生購置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農村小學大多沒有多少圖書,而且大多內容陳舊,不適合學生閱讀,更談不上有圖書館。而學生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家長認識跟不上,也沒有幾本課外書籍,農村小學生基本處於無書(課外)可讀的狀態。而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進行大量的閱讀是不行的。學生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培養語感,增加語言積累,完成語文的三維目標。因此,一方面學校應每年從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學生購買圖書;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孩子購買一些課外書,讓學生有書可讀。我在所任教的班級成立了一個“圖書角”,書的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為從學校借來的圖書;一部分為學生自願從家中拿來與同學共享的圖書,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自由閱讀“圖書角”中的圖書。為了增加圖書角的圖書冊數,又在班級開展了“捐一獲十”活動,倡議每個學生都捐出一本書,這樣全班二十餘名學生就會捐出二十多本書,所有學生把這些書都認認真真地讀一遍,就等於自己有了二十多本書。每個學生捐出一本書花費在十元左右,家長完全承受得了,這個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效果很好。為了展示學生讀書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我又每月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2 取得家長的支援與配合是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先,家長應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如字典、詞典、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及必要的課外書籍和開展各種調查研究、蒐集整理活動所必需的少量費用。其次,家長應配合學校做一些工作。如檢查孩子朗讀、背誦情況;聽孩子講故事;幫助孩子修改習作;對孩子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等。再次,家長要說普通話,儘量不說方言土語;要講究語言文明,不說髒話、粗話。家長要在用語方面做孩子的榜樣,對孩子施加良好的影響。
3 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教師是關鍵
3.1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樹立“生活即語文”的觀念。如開展“我會認”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學生會在廣告牌上、食品包裝袋上、電視廣告中認識很多字,定期組織學生交流就會加大學生識字量,減少識字教學中的障礙。讓學生關注國內外時事,在活動課上交流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給予正確的引導。
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每週寫2~3篇日記,堅持進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養成生活規律的好習慣。而學校的廣播、文化牆、宣傳欄、標語、班級牆報都會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良好的影響。“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習語文海闊天寬,語文無所不在,它在社會科學裡,也在課餘校外;它在書本里,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學習就永遠充滿活力。
3.2 教師必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語文教材雖經改革,內容更加豐富,但相對於“三維”的語文教學目標而言仍顯單薄。而農村小學其它語文輔助教學媒體較少或根本沒有,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會讓課堂充滿趣味和挑戰,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吸引力。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改變授課的時間和地點。如《第一場雪》這篇季節性很強的課文就可以適當提前或延後到了下雪時再學習。這樣會使教師的講解更直觀,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效果會更好。再如學習《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篇課文,由於絕大多數學生沒有看到過計算機的實物,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列印室(農村小學沒有微機室)去實地看一看計算機的外觀,然後教師再講一講計算機的組成、結構及功能。這樣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如學習了《坐井觀天》就可以讓學生續寫如果青蛙出來了會怎麼說、怎麼想、怎麼做。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鼓勵學生課外讀一讀《安徒生童話》,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增加語言積累;學習了《獄中聯歡》就要挖掘文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學生珍惜生活,勤奮向上;學習了《墨梅》、《石灰吟》兩首古詩,就可以讓學生課下再找幾首詠物詩讀一讀,體會祖國古代詩歌特點,學習作者的高尚品質;學習了《陶罐與鐵罐》這類思想性很強的課文就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讀後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從中受到教育;學習了《四季的腳步》可以讓學生照樣子編一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師應加強語文與其它學科及媒體的融合,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如在學習了《畫雞》這首古詩後,可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把這隻公雞畫下來。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如學習了韻律感極強的古詩詞,可以讓學生自己譜曲唱一唱,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又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如有條件就可以找一找電影中五壯士跳崖的片斷讓學生欣賞(農村小學都有國家匹配的光碟播放裝置),對片斷的欣賞,必會使學生被五壯士的壯舉所震撼和感動,受到教育,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得到良好的強化。
3.3 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活動。語文學科活動的範疇很大,廣義上講,凡與語文學科有關的課外活動都應屬於語文學科活動。開展語文學科活動對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起著課堂教學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我曾組織學生開展每天“五個一”活動,即要求全班學生每天積累一句名言、一句歇後語、一句諺語、一首古詩、一個成語,由學生輪流把自己積累的內容展示在小黑板上,與同學交流。這個活動對於增加學生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效果非常好。再如開展故事會、朗讀(誦)比賽等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幫助。又如開展“古詩與季節”,“古詩與動植物”系列活動,要求學生蒐集與季節,動植物有關的古詩詞誦讀並理解大意,再在全班同學中交流。這個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以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熱愛,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科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和有力補充。
1 加大學生閱讀量是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
學校、家庭應多為學生購置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農村小學大多沒有多少圖書,而且大多內容陳舊,不適合學生閱讀,更談不上有圖書館。而學生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家長認識跟不上,也沒有幾本課外書籍,農村小學生基本處於無書(課外)可讀的狀態。而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進行大量的閱讀是不行的。學生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培養語感,增加語言積累,完成語文的三維目標。因此,一方面學校應每年從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學生購買圖書;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孩子購買一些課外書,讓學生有書可讀。我在所任教的班級成立了一個“圖書角”,書的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為從學校借來的圖書;一部分為學生自願從家中拿來與同學共享的圖書,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自由閱讀“圖書角”中的圖書。為了增加圖書角的圖書冊數,又在班級開展了“捐一獲十”活動,倡議每個學生都捐出一本書,這樣全班二十餘名學生就會捐出二十多本書,所有學生把這些書都認認真真地讀一遍,就等於自己有了二十多本書。每個學生捐出一本書花費在十元左右,家長完全承受得了,這個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效果很好。為了展示學生讀書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我又每月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首先,家長應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如字典、詞典、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及必要的課外書籍和開展各種調查研究、蒐集整理活動所必需的少量費用。其次,家長應配合學校做一些工作。如檢查孩子朗讀、背誦情況;聽孩子講故事;幫助孩子修改習作;對孩子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等。再次,家長要說普通話,儘量不說方言土語;要講究語言文明,不說髒話、粗話。家長要在用語方面做孩子的榜樣,對孩子施加良好的影響。
3.1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樹立“生活即語文”的觀念。如開展“我會認”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學生會在廣告牌上、食品包裝袋上、電視廣告中認識很多字,定期組織學生交流就會加大學生識字量,減少識字教學中的障礙。讓學生關注國內外時事,在活動課上交流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給予正確的引導。
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每週寫2~3篇日記,堅持進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養成生活規律的好習慣。而學校的廣播、文化牆、宣傳欄、標語、班級牆報都會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良好的影響。“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習語文海闊天寬,語文無所不在,它在社會科學裡,也在課餘校外;它在書本里,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學習就永遠充滿活力。
3.2 教師必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語文教材雖經改革,內容更加豐富,但相對於“三維”的語文教學目標而言仍顯單薄。而農村小學其它語文輔助教學媒體較少或根本沒有,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必須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會讓課堂充滿趣味和挑戰,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吸引力。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改變授課的時間和地點。如《第一場雪》這篇季節性很強的課文就可以適當提前或延後到了下雪時再學習。這樣會使教師的講解更直觀,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效果會更好。再如學習《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篇課文,由於絕大多數學生沒有看到過計算機的實物,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列印室(農村小學沒有微機室)去實地看一看計算機的外觀,然後教師再講一講計算機的組成、結構及功能。這樣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如學習了《坐井觀天》就可以讓學生續寫如果青蛙出來了會怎麼說、怎麼想、怎麼做。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鼓勵學生課外讀一讀《安徒生童話》,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增加語言積累;學習了《獄中聯歡》就要挖掘文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學生珍惜生活,勤奮向上;學習了《墨梅》、《石灰吟》兩首古詩,就可以讓學生課下再找幾首詠物詩讀一讀,體會祖國古代詩歌特點,學習作者的高尚品質;學習了《陶罐與鐵罐》這類思想性很強的課文就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讀後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從中受到教育;學習了《四季的腳步》可以讓學生照樣子編一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師應加強語文與其它學科及媒體的融合,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如在學習了《畫雞》這首古詩後,可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把這隻公雞畫下來。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如學習了韻律感極強的古詩詞,可以讓學生自己譜曲唱一唱,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又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如有條件就可以找一找電影中五壯士跳崖的片斷讓學生欣賞(農村小學都有國家匹配的光碟播放裝置),對片斷的欣賞,必會使學生被五壯士的壯舉所震撼和感動,受到教育,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得到良好的強化。
3.3 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活動。語文學科活動的範疇很大,廣義上講,凡與語文學科有關的課外活動都應屬於語文學科活動。開展語文學科活動對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起著課堂教學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我曾組織學生開展每天“五個一”活動,即要求全班學生每天積累一句名言、一句歇後語、一句諺語、一首古詩、一個成語,由學生輪流把自己積累的內容展示在小黑板上,與同學交流。這個活動對於增加學生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效果非常好。再如開展故事會、朗讀(誦)比賽等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幫助。又如開展“古詩與季節”,“古詩與動植物”系列活動,要求學生蒐集與季節,動植物有關的古詩詞誦讀並理解大意,再在全班同學中交流。這個活動對於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以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熱愛,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科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和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