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及其守恆定律教學設計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這一節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使物體帶電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教學設計
【教材、學情分析】
本節從物質微觀結構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使物體帶電的方法。給學生滲透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想。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觸,電荷守恆定律對學生而言不難接受,在此從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做本質上分析,使學生體會對物理螺旋式學習的過程。本節關鍵是做好實驗,從微觀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了使物體帶電的理解,電荷守恆定律便水到渠成,進一步鞏固高中的守恆思想。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習慣。通過閱讀材料,展示物理學發展中充滿睿智和靈氣的科學思維,弘揚前輩物理學家探尋真理的堅強意志和科學精神。
【教學預設】
·使用幻燈片時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時,儘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終展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使實驗簡化,給學生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善於從簡單中捕捉精彩瞬間,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體驗科學閱讀材料。
·練習題設計力求有針對性、導向性、層次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種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及帶電本質。
·知道電荷守恆定律。
·知道什麼是元電荷、比荷、電荷量、靜電感應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物理學螺旋式遞進的學習方法。
·由現象到本質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科學家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的滲透─—課後閱讀材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荷守恆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恆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今天開始我們進入物理學另一個豐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電和磁的世界。高中的電學知識大致可分為電場的電路,本章將學習靜電學,將從物質的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以及與靜止電荷相聯絡的靜電場的基本性質。
【板書】第一章 靜電場
【板書】一、電荷複習初中知識
1.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用正數表示。把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用負數表示。
2.電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摩擦起電──學生自學P2後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電荷守恆定律做鋪墊。
演示摩擦起電,用驗電器檢驗是否帶電,讓學生分析使金屬箔片張開的原因過渡到接觸起電。
接觸起電──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仔細觀察從靠近到接觸過程中還有哪些現象?──靠近未接觸時箔片張開
張開意味著箔片帶電?看來還有其他方式使物體帶電?其帶電本質是什麼?──設定懸念。
自學P3第二段後,回答自由電子和離子的概念及各自的運動特點。解釋觀察到的現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觸後再遠離,箔片又閉合,即不帶電,有沒有辦法遠離後箔片仍帶電?
提供器材,鼓勵學生到時講臺演示。得出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通過對三種起電方式本質的分析,讓學生思考滿足共同的規律是什麼?得出電荷守恆定律。
學生自學教材,掌握電荷守恆定律的內容,電荷量、元電荷、比荷的概念。
【板書】二、電荷守恆定律:
電荷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
【板書】三、幾個基本概念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符號:Q 或q 單位:庫侖 符號:C。
元電荷──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C。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於e,或者等於e的整數倍。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
比荷──電荷的電荷量q與其質量m的比值q/m,符號:C/㎏。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於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
【小結】對本節內容做簡要的小結。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背景分析
1 教材地位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位於人教版選修3-1第一章靜電學第一節。本節有開啟高中靜電學的作用。
初中教材介紹了電荷的基本知識,卻沒有涉及到電荷守恆以及靜電感應;中學物理教材講解電荷是為了引出電流,而高中物理教材講解電荷是為了引出靜電場的知識,在學生物理思維中注入場的概念;而且電荷守恆中守恆的思想是高中物理所重點培養的物理思維方法。
2 學情分析
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電荷量這些概念,學生在初中已接觸,通過三年的物理學習電荷守恆定律對學生而言不難接受,這對本節的而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學生可能存在兩個誤區,第一個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創造了電荷,實則是微觀帶電粒子在物體之間或物體內部的轉移。第二個是電中性,學生可能認為是沒有電荷,實則為電荷的代數和為零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摩擦起電、靜電感應現象,知道摩擦起電、靜電感應起電、接觸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
理解電荷守恆定律。
知道什麼是元電荷、比荷、電荷量、靜電感應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初中知識的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通過摩擦起電實驗和感應效應與接觸起電三個演示實驗,瞭解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通過對摩擦起電和靜電效應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從現象分析問題本質的思維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
3、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電荷守恆定律
2 教學難點:利用電荷守恆定律分析解決相關的問題摩擦起電荷感應器電的相關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的教法是首先利用舊知識引起同學的注意,讓同學自主總結歸納舊知識。另外通過演示實驗,鍛鍊同學觀察能力,並引導學生通過舊知識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在摩擦起電實驗上,並非通過教師演示,而是利用小實驗,不僅讓同學在視覺上有現象,並能通過感覺發現實驗現象。在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上,學生能通過抽象原子模型的方法理解電荷的轉移,最後通過分析討論的方法的到三種起電的實質。
三、說教學過程
1、 新課引入
1教師提問初中學過自然界有幾種電荷,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如何?
同學歸納總結出正電荷:把絲綢摩擦過的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成為正電荷。 負電荷:把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成為負電荷。
電荷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一種電荷相互吸引。
2小實驗:學生用手按住紙在桌子上摩擦,然後捏住紙的一邊慢慢拉起,觀察並感覺。
學生會發現紙與桌子之間又相互吸引。
2、 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分析吸引原因
吸引→紙桌子之間有異種電荷
同學抽象出原子結構
2 原子核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和電子
3 老師帶領分析得出異種電荷的原因
老師講解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實質:電子的轉移.
結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
老師講解自由電子、離子得到金屬導體模型。
4 教師演示靜電感應實驗: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觸的異體A,B參見
課本圖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後移開C,可以看到A和B仍帶有電荷;如果再讓A和B接觸,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
5 同學仿照摩擦起電的原因分析靜電感應的原因
同學分析靜電感應的原因: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自由電荷趨向或遠離帶電體。
實質:電荷的移動
結果: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一種電荷,遠離帶導體的一端帶等量的另一種電荷。
6 老師給出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的定義
靜電感應: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於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電荷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是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的一段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
感應起電:利用靜電感應使物體帶電,叫做感應起電。
7 教師演示接觸起電實驗:出示驗電計,是用來檢驗是否有電,把用毛皮摩
擦硬橡膠棒,把硬橡膠棒與驗電器上端接觸,發現驗電器金箔張開
8 同學分析接觸起電的原因:電荷從多的一方轉移到少的一方。
實質:電子的轉移
結果:原來不帶導體具有了電
9 起電的過程是使物體中正負電荷分開的過程。
由三種起電得到電荷守恆定律:電荷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另一種表述: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
10 老師介紹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符號:Q或q 單位:庫侖符號:C
元電荷: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
電荷量e的值:e=1.60×10-19C
比荷:電子的電荷量e和電子的質量me的比值,為e?1.76?1011C/㎏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