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教師的反思能力是其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更是名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三化學質量守恆定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課題的教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學生認識化學反應從質變到量變的一個轉化過程。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往往是教師給 定實驗步驟,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實驗,最後得出結論。本節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模式,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由於學生們的主動參與,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培 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獲得化學知識的同時,體會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了探究的樂趣。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這 節課還利用多媒體電腦動畫模擬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這一過程,讓學生看到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增加也沒有減 少,原子種類也沒有改變,從而得出質量守恆的原因。提高了課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由於本節課開放性較大,學生可利用的課堂資源較多,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展開教學。同時不可預見的情況也較多,所以在教學時,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兩點:

  1、質量守恆定律,從本質上解釋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較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從而避免基礎較弱的學生參與不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習效率。

  2、掌握好學生實驗和交流討論的時間,合理安排。既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並進行及時總結,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關鍵。本節課的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鎂 條燃燒。探究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根據反應的情況不同全面分析反應前後物質質量的關係。學生活動多,活動形式開放。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實驗現象 做出正確的分析,並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過程中,實施“雙主”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教師以導演的身份出現,學生就是演員。教師做到精導,並引導學生儘量做到精演。在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 成功率較高,學生不會有疑問。在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沒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所以,教科書上又設計了白磷燃燒、鎂條燃燒兩個探究活 動。在分組實驗的進行過程中,不同學生的操作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備課時,要多方面考慮學生會怎麼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不同認知思維方式的預想。利用學生提 出的不同問題,抓住有利時機,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例如,在做鎂條燃燒的實驗時,學生的結論可能會有燃燒後質量增加、質量不變、質量減少的不同情 況。這時,先讓學生自己分析,然後各組之間相互討論,最後師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有權利掌握自己 的學習。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充分體現教與學的和諧,使學習的過程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

  質量守恆定律一直以來都是重點,一方面它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它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等一些問題的基礎。在這個教學問題中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 測定白磷燃燒前後的質量關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有時還會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增加一些課堂實驗;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針 對性的習題。

  如何在40分鐘內將這麼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在實施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的是演示實驗和視訊展示的方式,通過直接的感知來認識所需瞭解的知識。 當然,採用實驗較多的話就無法一個個的單獨演示,這時可以考慮分組的方法,在眾多的實驗中,除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比如,在歸納定律內 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造不同的實驗條件***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 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然後,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 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另外,每得一個結論,馬上進行相應的練習作為間隔,既鞏固了知識,又調節了學生學習 的熱情。

  同時,這樣的設計會使學生在進行實驗、進行交流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小的改變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再引導他們去總結,原來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這樣,就將實驗的探究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新課標的精神,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為此,對本節課的實驗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將所有的演示實驗都改成了學生實驗,並創造不 同的實驗條件讓學生去探究。白磷燃燒的實驗,更是以學生操作再加上多媒體演示,多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客觀的事實,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成 的氣體對質量的影響,更是想出了用氣球收集生成氣體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原本較抽像的知識的理解。將課堂實驗加以適當的改進,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 教學內容。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講解習題時,速度過快,使學生不能充分吃透習題。同時,因為容量較大的原因,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小。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