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是一篇老教材了,文質兼美、經得起咀嚼。學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希望再到蘇州園林去遊覽一下,一定會發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獨特的美。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魯教版《蘇州園林》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魯教版《蘇州園林》教案設計
〈〈蘇州園林〉〉是一篇老教材了,文質兼美、經得起咀嚼。課文雖老,教法卻不能一成不變。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對文字的解讀已經不能再沿用原來的老方法了。以前作為說明文,我們往往著重分析說明物件、說明物件的特徵、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學生學習之後,要點是掌握了,但要說究竟對蘇州園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則說不出來,蘇州園林究竟美在何處,也感受不出。尤其是蘇州地區之外的學生來說,更缺乏感性認識了。“拙政諸園寄深眷”,葉聖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蘇州園林精緻典範的藝術之美無法讓學生領略到,不能不說是我們教學中的失敗。
因此,我設計從具體揣摩文章關鍵詞語入手,達到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學會初步鑑賞文章的效果。本課試圖以課文中“標本”、“鑑賞”這兩個詞語入手,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突出語文課的特色,從語言的分析鑑賞入手,帶起對文章脈絡的把握,從語言文字中體會美感。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教學目的
1.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瞭解課文多角度進行說明的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嚴密生動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蘇州素以園林著稱於世,葉聖陶先生也是蘇州人,蘇州人遊園林,蘇州人寫園林,更覺得親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入葉聖陶先生的文章《蘇州園林》。
二、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用各自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讀後說說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方法提示:在文章關鍵詞句下做標註。
閱讀後,學生交流對蘇州園林的瞭解。
1.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文章讀完後說說你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瞭解
給大家6分鐘時間專注的閱讀,可以在書上做勾畫。開始,2時間到,請同學起來談談,你從文章中瞭解了什麼?
三、以關鍵詞語“標本”作為教學切***進入對文章的講析。
剛才大家都談了對蘇州園林的瞭解。同學看書的時候,我也在讀,我在想,要把蘇州人熟悉的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應該怎麼來寫呢?我找到了一個詞語,足以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起找找看。在第一自然段中,是“標本”。***板書:標本***
1、什麼是“標本”?
2、為什麼說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因為它具有代表性,“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特徵。
3、那麼,這幅圖畫中有些什麼內容呢?在蘇州園林這幅畫中都有些什麼景緻呢?我們一起到文章裡去看看。
閱讀相關語段,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抓住“佈局、配合、映襯、層次”四個詞語。***用課件輔助。***
明確:有亭臺軒榭
***1***作者是怎麼樣來介紹亭臺軒榭的呢?好,我們來朗讀有關語段。
齊讀第3自然段。
這樣的佈局最終是要讓蘇州園林成為一副?美術畫。
畫裡還有什麼?有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
假山池沼要講究配合,他們是怎樣配合的?***默讀2分鐘***讓我們也來直接感受一下。
高牆之外是喧鬧的城市,可是在裡面,你覺得身在山間。池沼的河岸,用文章中的話來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要用花草點綴,不僅是岸上,水中也有,水陸草木之花各盡其妙。
因此說,畫裡還要講究花草樹木的配合。
這些景緻,方寸之間而有山林之趣。
4、其實大家發現沒有,任何一副圖畫雖然都有側重,但實際都體現了這四個講究。畫中有亭臺軒榭、池沼、花草,將構成美麗途徑的諸多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很難把它們分開。可見,佈局、配合、映襯、層次都體現著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追問,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明確:完美的。
如果要講到完美,那僅有這四副還遠遠不夠。完美是什麼?無可挑剔,沒有一絲缺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都要像一副畫,這才稱得上完美。因此,同學們在文化章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也是要講究的?
學生繼續閱讀文字,明確園林的角落要注意圖畫美,門窗要有圖案美,色彩要引起人安靜閒適的感覺。
明確:角落、門窗,另外,不要忘了,什麼都注意到,構成圖畫還要講究色彩。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有,作者寫到,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發現,補充講講還要注意些什麼?
5、小結:只有這樣,才能構成完美的圖畫。***板書:完美***一座園林,大到亭臺軒榭、假山池沼,小到一個角落、一扇門窗,都體現出設計者的用心。如果說,我們以前去蘇州園林,覺得她美,可是又說不出它美在哪裡。那麼,我們現在再去蘇州園林,你就會知道如何去觀賞園林的美了。我想,這就好似標本,因為它代表了園林的特徵。
我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特徵,我們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來寫蘇州園林的。葉聖陶先生從遊覽者的角度來鑑賞園林,我們也借用這個詞語,“鑑賞”文章的片段。
四、分析重要語段
以第5自然段為例
這一段是從花草樹木的映襯來說明蘇州園林特徵的。我來朗讀,同學們注意字音,看看哪一句是中心句。
1.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哪幾句寫“栽種”?哪幾句寫“修剪”?***明確層次***
2.品味“寂寞”這個詞語,誰不感到寂寞?
明確:遊覽者不感到寂寞,為什麼?因為他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花木。想想看,還有誰也不寂寞啊?另外,花草樹木之間也不寂寞。
明確: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為什麼不說“高低錯落”,是什麼手法?擬人。多麼靈動而富有生機啊!我飄升秒落葉,你綻開花朵,我們也不寂寞啊!
3.“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指的是什麼?文中有相關的資訊,把它找出來。
明確:好西哪個是藝術課程的範疇了,那麼我們看看文章裡怎麼說的,我們把相關資訊找出來。回到前文,“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而松柏和道旁樹是講究對稱的。文章從正面寫樹木的栽種,從反面寫修剪,也和河道上的橋樑一樣,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4.體會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感來。
1***舉例說明。“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就是一副好畫”,已經是一副好畫了,國畫中寥寥數筆一枝枯藤。開花時又將是什麼樣子的呢?“開花的時候……沒法說出來”,我們學過《紫藤蘿瀑布》,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日陽光下,開著紫色花朵的滿架的藤蘿,站在這藤蘿前,你想說什麼呢?
你來說說看,作者沒法說出來,“好美啊!”
確實已經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了,當作者沒法說出來,可是他還是寫了他的感受“無限的繁華和歡悅”,比我們說得好!“
***2***老師手邊正好有一副畫片,我們來看一下。應該說,畫面很美。但是看畫面,僅僅是從欣賞者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副畫。當你置身於蘇州園林這副立體的畫卷時,完美的圖畫中,你除了滿心的歡躍,滿眼竟的繁華,你還能說什麼呢?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帶著歡躍把這些句子再讀一遍。
學生齊讀。
5.拓展
找出文中其他用字用得好的地方,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用詞精妙之處。文章的好處要細細體會,真正好的作品經得起咀嚼,這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文章裡還有。找找看,說一說。
五、結語
蘇州園林一百多處,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把蘇州園林說得清清楚楚,讓讀者油然生出“如在圖畫中”的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剛才我們研究過了,他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明。他的語言平實中蘊涵著生動,富有畫意,也和蘇州園林一樣,很美很美。
學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希望再到蘇州園林去遊覽一下,一定會發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獨特的美。
魯教版《蘇州園林》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突出了幾個特點:
一、改變了以往對課文的設計,抓住“標本”整理文章脈絡,掌握說明物件的特徵。抓住“鑑賞”這個詞語,品味揣摩語言,以點帶面,學生能力有了拓展。說蘇州園林是“標本”,因為它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鑑賞”《蘇州園林》,我們深深體會到它“完美的語言”。
二、突出學生學習的過程,安排四次閱讀活動。“初讀課文”,用各自喜愛的方式初讀文章之後,讓學生自己來談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瞭解,學生的回答大都圍繞課文中的原句,教師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因為這是學生開始“沉”入文字了。然後,教師作為“一起初讀課文”的一員,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引用課文語言來解說園林圖片,一方面是進一步熟悉課文,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第三次則是“精讀課文”,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對課文某一個語段進行自我鑑賞,充分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第四次,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找出語言的精妙之處。
這樣安排,強調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要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閱讀,有創意的閱讀,而不是用老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這是符合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的。
三、教師的指導作用得到了體現。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闡述自己的觀點。注重教學過程的創新設計,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