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的具體作用和原則是什麼

  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係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那麼外匯儲備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外匯儲備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逐漸深入和擴充套件,世界經濟逐漸連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都或多或少受到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諸多國家的貨幣都被納入國際貨幣體系之中。

  國際儲備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它不僅關係到各國調節國際收支和穩定貨幣匯率的能力,而且會影響到世界物價水平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資料顯示,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係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

  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處於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外匯儲備尤為值得關注。

  所謂“外匯儲備”,是指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形式的國際儲備,包括可兌換貨幣存款及其他短期金融資產。外匯儲備的實質就是儲備貨幣。二戰後外匯儲備以平均每年遞增9.5%的速度增長,其在國際儲備中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總之,外匯儲備已成為當今國際儲備的主體。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髮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對外支付,調節短期國際收支。一般來說,從外匯儲備形成的根源來看,一個經濟體外匯儲備的形成增量來源於該經濟體的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的變動,反映的是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的狀況,是巨集觀經濟執行的客觀結果。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進行支付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集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平衡。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外匯儲備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維護匯率穩定。一國所擁有的外匯儲備表明了其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本幣匯率的能力。外匯儲備量大,說明央行對匯率進行干預的能力強。各國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拋售外匯或收購本幣來影響外匯供求關係,達到調節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的目的。

  3、提高融資能力,抵禦金融風險。外匯儲備是維護本國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巨集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外匯儲備原則

  各國政府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原則。

  安全性是指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流動性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本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盈利性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比如富國多重視流動性,以隨時干預外匯市場或用於對外支付,小國和資源貧乏國家多看重價值增值和財富積累。一般來說,應儘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點選下頁檢視>>>外匯儲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