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皮

藥材名稱:齒緣鑽地風

名稱出處:《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概況

基源:為虎耳草科鑽地風屬植物小齒鑽地風的根。鑽地風屬全世界約8種;中國全產之,其中可供藥用者有2種,1變種。

原植物:小齒鑽地風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f.denticulatum(Rehd.)Chun

形態:落葉木質藤本,長達5m以上;小枝紫褐色,無毛。葉對生,厚紙質;葉柄長3~8cm,被毛;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10~15cm,寬5~12cm,頂端短漸尖,基部圓或淺心形,邊緣中部以上有規則的銳牙齒,兩面綠色,下面有時脈上有柔毛;側脈5~6對,葉上面下陷,下面隆起,網脈密結。傘房式聚傘花序頂生,疏散,花軸疏生短毛;花二型;放射花具1枚萼瓣,萼瓣卵形,長3~5cm,寬1~2.5cm,頂端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脈紋明顯,全緣,乳白色;孕性花小,綠色,花梗極短;萼筒倒圓錐形,頂端5裂,裂片短三角形;花瓣5片,離生,卵狀橢圓形,早落;雄蕊10枚,不等長;子房頂端突出萼筒外。蒴果陀螺形,長5~6mm,具縱稜,室背開裂。種子具短翅。花果期6~11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1328頁.2739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疏林下、林緣、路邊岩石旁,常蔓生於岩石及樹上。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

生藥

採集:全年可挖根,晒乾。

藥性

性味:苦,溫。

功效:祛風溼,解熱毒。

主治:瘀血凝滯,筋骨痛風,瘡毒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9~15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筋骨痛風:齒緣鑽地風12~18g,浸酒服。” ②《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瘡毒紅腫:齒緣鑽地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