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戶

[拼音]:baojian anmo

中國傳統的健身方法之一,常與吐納(呼吸)、意念活動和肢體運動相結合,用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健康和治療一些慢性病。它的特點是:以穴位按摩為主(如擦湧泉、擦腎俞、擦丹田、擦風池、按迎香等);重視頭部、腹部和腰部的自我按摩;常用捶擊和拍打性手法(如捶雙臂、拍雙腿、擊腹、擊腰等);強調按摩時排除雜念,思想集中,放鬆安靜。

保健按摩歷史悠久,古時屬於導引範疇。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上古之時,俞跗(傳說是黃帝時的名醫)即以按摩治病。《黃帝內經素問·血氣形志》記載:“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黃帝岐伯按摩》十卷。《抱朴子》亦載有《按摩經》。隋唐兩代把按摩作為醫學的一個分科,在太醫署內設有按摩博士和按摩師。歷代的養生典籍大多有自我按摩法的記載。《養性延命錄》記有按摩八法,包括堅齒、熨目、摩面和摩身(又名“幹浴法”)等。《千金要方》中收入的《老子按摩法》多達40餘勢。中國保健按摩由於適應症廣,醫療效果好,因此不僅在中國相傳,不斷髮展,而且還流傳到國外,受到人們重視。

現在,中國不僅有不少中老年人經常用保健按摩來強身或治療腰痠、背痛、感冒、消化不良以及神經衰弱等病症,而且也有不少青少年經常揉天應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以及按太陽穴等來防治眼近視(稱為“眼保健操”)。此外,也有一些運動員把保健按摩用於賽前的準備活動和賽後的整理活動,藉以加強身體組織器官的效能,提高運動成績和消除疲勞。

保健按摩,流派很多,方法多樣,一般可分為全身按摩和麵部按摩兩種,姿勢不拘,坐臥均可。一般作法有:

(1)按摩手臂;

(2)按摩頭面;

(3)按摩耳目;

(4)按摩胸腹;

(5)按摩腰腿;

(6)鳴天鼓(即用手指叩打小腦部);

(7)叩齒鼓漱;

(8)搓腳心;

(9)點穴(對症選穴,以指代針)。

參考文章

頭痛患者如何進行自我保健按摩神經與精神科紅斑狼瘡患者的保健按摩方法面板科與傳染中年人的自我保健按摩法保健養生預防心絞痛保健按摩八法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