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雀

藥材名稱:巴戟天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三蔓草(《唐本草》),不凋草(《日華子本草》),巴戟(《圖經本草》),免子腸(《中藥材手冊》),雞腸風(廣東、廣西)。

基源:為茜草科巴戟天屬植物巴戟天的幹根。巴戟天屬全世界約80多種,中國約8種。

原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又名黑藤鑽、糠藤、三角藤(廣西)。

歷史:巴戟天始載於《本經》,列為上品。《本草經集註》雲:“根壯如牡丹而細,外赤內黑,用之打心。”唐《新修本草》雲:“其苗俗名三蔓草,葉似茗經冬不枯,根如連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以連珠多肉厚者為勝。”宋《圖經本草》雲:“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東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者佳。”本種為現代植物分類學家候寬昭所定,後來學者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中國藥典1985年版》予以收載,《新華本草綱要》認為本種作為巴戟天用已有多年曆史,應予肯定。

形態:纏繞或攀緣藤本。根肉質肥厚,光滑,紫色,圓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狀,鮮時外皮白色,幹是暗褐色,有蜿蜒狀條紋,斷面呈紫紅色。莖圓柱狀,有縱條紋,小枝幼時有褐色粗毛,老時毛脫落後表面粗糙。葉紙質,對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4cm,寬1.5~6cm,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圓,全緣,上面初時被疏糙伏毛,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脈腋內有短束毛,葉緣常有疏的短睫毛,側脈疏,4~6對,稍明顯;葉柄長4~8mm,有褐色粗毛;托葉鞘狀,長2.5~4mm。花2~10朵組成頭狀花序,花序直徑5~9mm,生於小枝頂端,稀為腋生;萼管倒圓錐形,長2~4mm,頂端不規則的齒裂或近截平;花冠肉質,白色,長約7mm,花冠管的喉部收縮,內面密被短毛,花冠裂片通常4,長圓形;雄蕊4枚,花絲極短;子房下位,花柱2深裂。聚合果近球形,直徑5~11mm,成熟後紅色,頂端有宿存的筒狀萼管。種子4粒,大,近卵形,有白色絨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243頁.圖5899)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谷、溪邊或山林下。野生或栽培。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廣東的高要、肇慶等地栽培歷史較長,近年來在梅縣、惠陽等地都有大量引種栽培。

生藥

栽培:適宜於溫暖溼潤、雨水充沛而分佈均勻的氣候,不耐霜凍,宜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種植。多用扦插繁殖,於3~4月或9~10月進行。選取二年生粗壯蔓莖,剪去葉片及嫩梢,剪成20~23cm長的插條,每枝具有2~3個芽節,按行株距17×7cm開溝斜插,入土深度為插條2/3,插後填土踩緊,並蓋草保溼。培育1~2年即可定植。亦可在秋季採收果實後取出種子即行播種,或用溼砂貯藏至次年春播,按行距17~20cm開溝條播,於翌年雨季帶土定植。苗期注意澆水,插條發芽或幼苗出土後需及時揭去蓋草,搭簡易蔭棚,結合鬆土除草追施人畜糞水。定植宜在春、秋多雨季節進行,按行株距33~40cm開穴栽種,每穴栽苗1~2株。栽後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冬、春季進行修剪,以利根部生長。老株易發生莖基腐病,應多施磷鉀肥,用65%代森鋅500倍液噴射。

採集:野生巴戟天全年均可採收,以秋、冬季採收較好;栽培巴戟天一般生長5~7年後採收,如適當追施肥料,亦可提前採收。挖取根部,洗淨泥土,除去細根,晒至六、七成幹,輕輕捶扁,將粗條者切成9~13cm長的段,中細條者切成6~10cm長的段,晒乾。藥材主產廣東高要、肇慶,廣西蒼梧等地。

鑑別:根扁圓柱形或圓柱形,略彎曲,長度不等,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粗糙,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心,形似連珠。質堅韌,斷面不平坦,皮部厚,易與木部剝離,斷面皮部紫色或淡紫色,木部齒輪狀,黃棕色或黃白色。氣無,味甘而微澀。以條粗、連珠狀、肉厚、色紫者為佳。

顯微 根中部(直徑1cm)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韌皮部較寬,近形成層處草酸鈣針晶束較多。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導管呈圓多角形或徑向延長,常單個散在,偶有2~3個成群;木纖維較發達。(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264) 粉末:灰紅棕色,氣微,味甘。 ①石細胞呈類方形、類長方形、類多角形、類圓形、長條形或紡錘形,有的一邊較尖,個別似纖維狀,邊緣大多不平整,有的凹凸較深,直徑20~96(~128)μm,長約至211μm。壁厚至39μm,孔溝有分叉。 ②纖維管胞,直徑13~32μm,壁厚3~8μm,具緣紋孔較大,韌型纖維具單紋孔。 ③草酸鈣針晶成束,多不規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中,針晶長26~184μm。 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2~83μm,具緣紋孔較細密,壁具三生增厚。另可見木栓細胞。(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7)

理化:①巴戟天及其炮製品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1g,加乙醇迴流提取30分種,濾過,濾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丙酮(8∶8∶2)為展開劑,展開後,用醋酐濃硫酸試劑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22-1) ②巴戟天與偽品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0.5g,加乙醇5ml,迴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後,點於聚醯胺板上,以95%乙醇水(32)為展開劑,展開後,置紫外燈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22-2A) 2)取樣品5g,加氯仿25ml浸泡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氯仿定容至10ml,點於膠矽G板上,展開2次,第一次以己烷-乙酸乙脂(15∶10)為展開劑,展距13cm,取出揮去溶劑;第二次展開在上述展開劑中再加0.2ml冰醋酸,展開後,用10%硫酸液噴霧,於105℃烘10分鐘,置紫外光燈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22)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品有巴戟天(肉)、鹽巴戟天和制巴戟天。 ①巴戟天(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泡至三、四成透後,置適宜的蒸器內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 ②鹽巴戟天 取淨巴戟天,用鹽水拌勻,悶至鹽水被吸盡,置適宜的蒸器內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每巴戟天100kg,用食鹽2kg。 ③制巴戟天 取甘草搗碎,煎湯,去渣,加入淨巴戟天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煮透,取出,趁熱除去木心,切段,乾燥。每巴戟天100kg,用甘草6k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化學性質

含蒽醌類化合物,有大黃素甲醚(Physcin)、2-羥基-3-羥甲基蒽醌、甲基異茜草素(Rubiadin)和甲基異茜草素甲醚(Rubiadin-1-methylether)[1,2]。糖甙類化合物有水晶蘭甙(Monotropein)和四乙醯車葉草甙(Asperuloside tetraacetate)[3]。還含維生素C、棕櫚酸、十九烷、黃酮、甾體三萜、β-谷甾醇、強心甙等[4]。根皮中含大量Mn元素,還有K、Ca、Mg、Al、Fe、P、Na、Ba、Zn、Cu、Sr、Cr、Pb、Ti、Sn、Ni、V、Co、W、Li、Mo、Be[5]。

參考文獻

[1] 植物學報 1986;26(5):566。


[2] 中藥通報 1986;11(9):42。


[3] 中藥通報 1987;12(10):37。


[4] 中藥通報 1988;13(2):17。


[5] 中國醫藥學報 1987;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