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群體與外群體

[拼音]:LüCai

中國唐初音樂家。博州清平(今山東聊城)人。精於樂律、能作曲編舞,並善彈琴。貞觀三年(629),太宗(李世民)令祖孝孫重定樂律,祖孝孫與王長通、白明達互相質難,不能解決。太宗令侍臣,遍訪能者,中書令溫彥博推薦呂才,說他聰明多能,尤長於聲樂。侍中王圭和魏徵也盛稱呂才學術之妙,說他做了12支尺八,發音與十二律管各自諧調。這說明他在音律問題上有很高的修養。貞觀六年,“太宗行幸慶善宮,宴從臣於渭水之濱,賦詩十韻”,任起居郎的呂才為之作曲,“披之管絃,名為《功成慶善樂》之曲”,並把它編成八佾之舞,稱為《九功舞》,“國有大慶,與《七德》之舞偕奏於庭”。貞觀七年,太宗制定《秦王破陣樂》的舞圖,“令呂才依圖教樂工一百二十人,披甲執戟而習之。”這個舞共3遍,每遍有4個陣容,“有往來擊刺之象,以應歌節。”改稱為《七德舞》。《九功舞》與《七德舞》是初唐雅樂三大舞中的兩部。高宗(李治)永徽六年(655),“太常丞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辭十六首,編入樂府。”明代朱權在所編琴譜集《神奇祕譜》的琴曲《陽春》題解中,還說此曲在唐高宗時曾由呂才加以修訂,雖無早期史料足證,也可聊備一說。除音樂外,呂才還善陰陽方技、天文歷算、歷史輿地等學。《唐書》、《新唐書》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