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傣族詩歌

[拼音]:renhua ziran

[英文]:humanized nature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使用的術語,指由人的本質力量所創造併為社會的人所佔有的物件世界。

人化自然概念是同馬克思異化勞動的思想相聯絡的。馬克思認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勞動)是人的類的特性,它通過實踐創造一個物件世界而確證了人的類本質。但是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他所創造的物件,從而使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通過異化勞動的揚棄,廢除了私有財產,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所創造的物件世界才真正成為人化的自然界,人也成為實現了自己類本質的人。

人化自然概念是馬克思對L.費爾巴哈關於人和自然界相統一的原則的進一步發揮。雖然它和自由自覺的活動一樣,也是從高度理想化的狀況出發的,因而是非歷史的概念。但是,馬克思在論證這種統一時把勞動當作基礎因而引進了能動的原則,克服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直觀性。馬克思在後來的著作中不再使用“人化自然”這個術語,但它所包含的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思想則得到保留和進一步發揮,成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