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希茲

[拼音]:wending wujia

[英文]:stabilizing commodity prices in 1950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後人民政府為平息物價波動,制止通貨膨脹,開創物價穩定局面而進行的工作。

物價波動的情況

建國前夕,工農業生產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而且,國民黨政府長期濫發紙幣,通貨惡性膨脹,物價不斷暴漲。據統計,到1949年,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發行總額比1935年開始發行紙幣時增加了1768億倍,物價上漲2500億倍。大城市中投機活動猖獗。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同國民黨統治區相比,解放區的物價一直比較穩定,但是從1949年起,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全國迅猛進軍,軍事行政開支劇增,財政赤字上升,貨幣發行迅速增加。1949年財政赤字接近財政總支出的2/3,當年年底人民幣發行額由1948年底的185億元增加到3萬億元,增加160多倍,出現瞭解放區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加以新解放的廣大地區中,私人資本投機成性,興風作浪,哄抬物價。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接連發生了四次物價暴漲的風潮。以1948年12月為基期,1949年4月上漲到2.8倍,7月上漲到10.5倍,11月上漲到53.7倍,12月底上漲到74.8倍。1950年3月底,人民幣發行增加到5.9萬億元,為1949年底的1.95倍,物價指數上升到1949年底的2.1倍。為了平息漲價風潮,並最後使物價穩定下來,人民政府進行了艱鉅的工作。

措施和成就

物價波動的根本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原因是財政入不敷出,靠發行貨幣彌補赤字。只有解放戰爭完全勝利,才能平衡財政收入,制止通貨膨脹,從而使物價完全穩定下來。在條件具備之前,人民政府只能努力掌握某些重要物資有計劃地供應市場需要,盡力遏制投機活動,控制物價的上升幅度,平息物價暴漲風潮。

為了打擊投機活動,平息物價暴漲風潮,人民政府除了採取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如查封金融投機中心證券交易所,嚴懲囤積糧食的“糧老虎”等)以外,主要依靠經濟辦法,通過拋售物資和緊縮通貨等措施,來控制市場物價。

當時用於吃和穿的生活必需品糧食和紗布,是市場上左右物價的主要商品,也是投機活動的主要物件。國家掌握足夠數量的糧食和紗布,是控制物價、平息漲風的主要手段。為了取得市場的領導權,在城市中,積極恢復和發展國營工業,建立和擴大國營商業,在農村中迅速普及供銷合作社,加強工農業產品的收購工作,同時突擊恢復鐵路交通、改進物資調運。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國營貿易公司已掌握了大部分商品糧,並掌握了棉紗供應量的30%,棉布的50%,煤炭的70%,食鹽的60% 。每次物價大波動時,國家就有組織地拋售物資,打擊投機活動。從1949年7月至1950年2月,8個月內國營貿易公司僅在上海拋售米、面、紗、布四種主要商品,合計回籠貨幣約達5000億元,在平息漲價風潮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最大的一次物價暴漲風潮(11月)中,在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統一領導下,經過充分準備和周密部署,各大城市一致行動,先按市場高價大量拋售物資以塞絕投機資本,然後又繼續降價拋售,使物價突然穩定。投機資本為了歸還高利短期借款,不得不殺價出售存貨,受到了一次沉重打擊。

在拋售物資同時,政府還採取措施儘量緊縮通貨。1949年4月公佈了《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儲蓄存款暫行章程》,廣泛開展折實儲蓄存款。8月,中央規定實行國營單位現金的統一管理,所有國營企業收入的現金,不準存入私營行莊,更不準用於投機貿易,必須逐日存入國家銀行。1950年初開始發行總額為 1.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在第四次物價大波動中,政府從幾個方面齊頭並進,緊縮銀根,財政部門加強稅收、催收公債;銀行方面加緊吸收存款,收回放款;貿易部門拋售物資,適當減少某些商品的收購。貫徹這些措施後,貨幣大量回籠,減少了市場上的遊資,遏制了投機活動。

到1950年3月,除西藏外大陸全部解放,全國基本上轉入和平狀態,城鄉已能提供更多的財源,平衡財政收支有了實際可能。為了把可能變為現實,人民政府頒佈了《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要求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物資排程和現金管理。貫徹的結果,節省了財政開支,把財力物力適當用於重點需要,從而迅速消滅了財政赤字,制止了通貨膨脹,全國金融物價進入了一個鞏固的穩定時期。如以1950年3月批發物價指數為100,當年12月為85,1951年12月為92.4,1952年12月為92.6。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市場物價完全穩住。

通過穩定物價的鬥爭,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壯大起來,在和私人資本投機活動的鬥爭中,奪得了市場的領導權,結束了通貨膨脹的局面,為爭取財政經濟的根本好轉開創了良好的開端,對於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儘快地創造出進行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所必要的條件,也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