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
試論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是盛唐一顆光焰萬丈的巨星。這位一生憂國憂民、恪守儒家傳統的詩人,以他最為自覺最為深沉的社會意識,把個體人格化入廣闊的社會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靈的呼喊,把對 自家命運的自嘆自憐、對社會人生的大悲大痛融為一體;從以凝重的詩筆,血淚的歌唱,描繪了盛唐由盛而衰、萬方多難的時代社會畫卷,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種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和廣大人民災難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憫人、愛國愛家的博大情懷,熔鑄成了一部具有眾多社會內容、鮮明時代特色、強烈政治傾向和兼擅眾長、沉鬱頓挫風格的 “詩史”,彪炳青史,流芳千古。其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深遠的價值。
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體現來自於他高度成熟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這主要體現在杜甫詩歌為數眾多、質量很高的敘事詩上面。
第一,杜甫善於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加以藝術的括,塑造眾多的人物形象,描寫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逾牆而逃的老翁,應急河陽役的老嫗,新安被徵的男子,暮婚晨別的新娘,無家可歸的獨身漢,州負薪的老處女,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殷勤勸飲的田父,昏庸無能的大臣……組成一個人物形象畫廊。如生,刻畫淋漓盡致,如此眾多的、真實、鮮明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是杜甫詩歌的傑出貢獻。
第二,杜甫善於把主觀的思想感情融化於客觀事實的描述中,讓人物和事實本身說話,自然感人。就象我現在所從事的新聞宣傳工作一樣,在新聞稿件中講述客觀事實,讓作者的傾向性從作品中流露,而不是在作品中強調作者的主觀意識。例如杜甫詩歌《麗人行》寫到 “三月三 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 肉勻。繡羅新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 白萍,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臣相嗔 !”
這首詩諷刺了楊氏兄妹的驕奢荒淫,曲折地反映了君主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妙在從頭到尾,都用精工細膩的筆觸,鮮明富麗的色彩,嚴肅認真的態度,來描寫場面和情節,讓詩人自己的傾向和感情從場面、情節中流露出來。正如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所說: “無一字譏語,描處語語刺譏;無一聲感嘆,點逗處聲聲感嘆。”從而有了比一般輕鬆的諷刺更為強烈的'藝術批判力量。另外,如《石吏》、《兵車行》、《垂老別》等著名詩篇,都出色地運用了這種手法,讓傾向從事物本身流露 出。
第三、杜甫在描寫人物時還善於用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來刻畫心理、塑造形象。無論是對話還是獨白,都精彩傳神。比如 《新婚別》一詩,完全用新娘的口吻寫出:“ 兔絲附蓬麻,引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髮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時拜姑。父母養我時,日夜將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倉皇。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自嗟貧家女,久致羅儒裳。羅儒不復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這首詩很好地體現出杜甫愛國與愛民的思想,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詩將新娘送別丈夫的無奈、憤恨、抱怨、憂慮、沉痛、勉勵、期待的複雜心理展示無疑,從而塑造出一位感情豐富、深明大義的勞動婦女形象。因為在當時只有先平定戰亂,才能得到最起碼的休養生息的環境。顯然是新婦的呼聲,也體現了杜甫的思想。它如《無家別》、《潼關吏》均採用對話方式;這些人物的話語,通俗樸素,各各符合性格、身份、年齡特徵,顯示出現實主義的特色。因為人物的語言傳神,使我們在閱讀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有著真實、親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