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白詩歌的月亮情結

論李白詩歌的月亮情結

  李白一生創作的詩歌巨多,在其千餘首詩歌中,詠月詩成為其主要的詩歌題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月亮一直是詩人鍾愛的歌詠物件。諸多文人騷客寫月、頌月的詩文浩若煙海。無論是浪漫詩人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寂,還是禪宗詩人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亦或是豪放詞人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惆悵……月亮總是撩撥著詩人敏感的心絃,承載著無盡的悲歡離合,深情款款地走入詩人的創作情懷,成為文人墨客心中一道獨有的精神寄託。而其中,頌月詩最多、成就最為卓著的詩人當屬唐代詩仙李白了。月亮給了這一曠世才子以非凡的創作靈感,使其淋漓盡致地演繹了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藝術精妙,詮釋了文人雅士高潔的精神信仰,留給後人以寶貴的精神盛宴。

  李白是一位罕見的天才詩人,其一生詩作近千餘首,其中,寫月的詩句不下三百處。正如陶潛愛“菊”、陸游愛“梅”一樣,李白愛“月”的情結到了近乎狂熱的程度。月亮喚起了這位詩仙過人的智慧和創作的靈感,活躍在詩人的筆端,給讀者營造出一個個氣象萬千、靈動逸趣的美學境界;它也熔鑄著詩人的風骨與精神,成為詩人一生理想的浪漫化身和卓然不群的人生見證。

  正如李白所云:“酒缺月無味,景無月不美。”詩、酒、月成為李白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李白詩歌的美便是緣於這樣一番詩酒逍遙、月色空�的美好情韻。臺灣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詩歌《尋李白》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個性特徵、曠世俊逸的詩歌才華和執念於其心的永恆的月光情結。沐浴著高潔之光的李白詩無疑給後人留下太多值得欣賞與品味的價值。

  一、如明月般空靈的曠世才情

  李白之人千年難遇。有言道:“千古才情,李白八斗。”李白一生詩歌成就斐然,其曠世的才華令人驚歎。李白寫月之美,可堪天下獨步。月亮是他美好心靈的表露。

  李白頌月之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瀟灑浪漫。其筆下之月可謂性情萬千。月也有春秋冷暖,春月如花,秋月如雪,有詩“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更有月涼似水,寒似於冰,有詩“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歌無不透露出一股清新自然、脫俗俊逸的浪漫氣息,使得李白成為繼屈原之後我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一句筆勢如天馬行空,詩人想要將明月一攬在手,藝術表達何其豪放,詩中洋溢著的一股涵蓋天地的雄渾之氣和真情實感實乃豪邁和快意!《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起句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而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的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營造了空靈入妙的意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出峨眉照蒼海,與人萬里長相隨”;“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等一句句來自於月光之境的低吟,或憂傷,或雄奇,或明淨……給人以美的愉悅和享受,也讓人不得不折服這位千古詩仙非凡的藝術才情。

  二、如明月般高潔的人格精神

  李白詩歌光彩四溢的魅力源自於他獨立不羈的個性,純真高潔的人格。他生性豪放,純真脫俗,正如月色一般皎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人馳騁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作伴,表現了詩人如月般冰清玉潔、超脫凡塵的節操。

  詩人常以明月來傳達人間的至真性情。當詩人懷念友人、親人的時候,常常把情感嚮明月傾吐,用自己的心靈與它交流,以孩子般純潔、真摯的感情來擁抱明月、讚歎明月,寄託對友人、親人的思念。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誦出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情。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表達對老友遭遇的憂慮和懇切的思念、熱誠的關懷。“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門情。”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詩句的至真性情,月光下的精神意趣是如此真實而高潔。

  詩人亦常以明月來抒一腔瀟灑豪邁的氣概。詩人能流芳千古與他的豪邁、灑脫的性情有很大關係。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如《東魯門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詩人將月下泛舟、遨遊太空當作人生無窮樂趣。詩人愛月,甚至上天捉月,純真又瀟灑。在大濟蒼生的'理想破滅後,他高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嘆,他興致盎然地泛月,高歌“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他追隨著月亮的行跡,飄逸在月色的世界高唱“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作者橫溢的詩情,純真的性情、高潔的人格精神在神秘浪漫的月光世界裡被盡情揮灑、盡情表露。

  三、如明月般冷傲孤獨的靈魂

  李白一生之所以對於月亮有一種獨特的愛戀,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孤獨\因為冷傲。月亮是詩人表達清冷,超俗絕塵的固定意向,可以說,李白一生的孤獨、抑鬱都用月亮這一方淨土來承載。在李白的心目中,月亮是高尚靈魂的寄託。因此,月亮成為詩人一生的摯友、知己,是詩人理想的精神棲息地。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孤寂情懷尋求精神皈依的典型代表。這裡,他運用浪漫誇張的手法,以極其豐富的想像力,把月亮、自己與自己的身影聚合在一起,繪成“三人”飲酒圖,到達一個“天人合一”心靈自由的境界,在自我慰藉的快樂之中,讓人感到一絲淡淡的哀傷和難以言狀的孤獨。

  李白是孤獨的,亦是冷傲的。他邀月酌酒,輕輕地唱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他惆悵感傷,高歌淚下,感嘆知音難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只有月能理解他,所以無月的時候,他去賒月,詠歎“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盡情享受著無邊的風月,也不“摧眉折腰事權貴”地過活。

  李白一生介懷的是“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的破滅。現實的打擊,知音的難覓,讓他的孤獨更深。所以他只能在《 長相思》中“卷帷望月空長嘆”,在《夜泊牛渚懷古》中悲嘆:“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面對明月,無限孤寂,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感嘆世間知音難覓的心情是何其沉重!

  寂寞的李白一生以月為伴,因為月亮能善解他意,能夠慰藉其悲苦幽怨的心靈,並始終不離不棄地伴隨著詩人浪跡,為其拂去塵世的紛擾,覓得大千之外的一份寧謐和美麗。於是詩人的寂寞也變得異常美麗。可以說,月亮情結貫穿了李白的一生。相傳在月光裡,李白忘掉了自己,去水中撈月,永遠與明月擁抱在了一起。“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追隨古人的腳步,於皓月當空之夜,掬一片月光於懷,沉醉於氤氳朦朧的浪漫氣息中與詩仙李白相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