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大氣壓強教學設計

  大氣會從各個方向對處於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大氣壓強簡稱為大氣壓。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的在於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給知識注入生命,把學生領到美好的學科殿堂去遨遊。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創設一個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展現自我、施展創造才能、實施探究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見解。為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成為物理新課改下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我認為在物理的課堂教學應重視以下三個環節:

  1.創設情景。激發探究慾望情景,它是“引線”,旨在點燃學生的思維火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結合教材,可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如實驗、史料、故事等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本節課中就利用實驗的趣味創設情景來作“引線”,教學效果較好。

  2.滲透方法。注重科學探究物理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較為薄弱,這需要我們作老師適時的引導。例如在講到“大氣壓強的測定”這一環節時,小組討論交流為實驗設計開啟了思維,教師在學生的交流的基礎上稍加引導分析:什麼時候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能和大氣壓力相等,要獲得大氣壓強的大小我們還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這樣適當的點撥不僅為學生的設計帶來思路,也為他們的思考問題提供了方法。

  3.注重應用。這一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昇華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新舊知識的整合,知識與方法的整合,理論與實踐的整合讓學生感受們到知識的價值和奧妙,對激發其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本節課的知識整合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測量大氣壓強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別是什麼?兩實驗中都用到了哪種科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旨在幫助學生自己來總結兩實驗的異同點,加深對實驗的理解,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

  2瞭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氣壓強測定的方法、實驗的原理、實驗過程和結論。

  4能利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是客觀存在的。

  2通過實驗探究測定大氣壓強,使學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3體會物理學的實驗研究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索、猜想、實驗驗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實驗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體驗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悅,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3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物理學習興趣。

  【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大氣壓強的存在。

  2.教學難點:設計實驗測定大氣壓強。

  【教學資源】

  教師工具:多媒體課件,真空壓縮泵,模擬馬德堡半球,礦泉水瓶,水,玻璃杯。

  學生工具學生4人1組:光滑玻璃板,彈簧測力計量程為100N,小皮碗25個。

  人教版大氣壓強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實驗一:在礦泉水瓶周圍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裝入水後,觀察實驗現象,並讓學生們思考此實驗現象說明什麼?

  實驗二: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蓋上瓶蓋,擰緊後提醒學生們注意觀察實驗的現象並思考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通過演示實驗一引導學生回顧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和液體壓強的計算方法。通過實驗二擰緊瓶蓋後,噴水現象停止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引發小組內的激烈討論和大膽的猜想,為本節課的課題順利引入作以鋪墊。

  二、學生探究新課教學

  一探究——大氣壓強的存在

  1.認識大氣層

  課件展示:地球周圍的大氣層,簡單介紹大氣層可達上空幾千千米,我們人類就生活在這厚厚的大氣海洋的底層。

  思考問題:這厚厚的大氣層受不受重力?對我們有沒有壓力?有沒有壓強?

  猜想:大氣壓強的特點?

  2.學生自主探究,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①啟發思維引入問題: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想?

  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們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養。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這個環節,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小組的獨立決策能力。

  ②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展示

  A.兩個小吸盤對在一起擠壓後難以分開。

  B.將一個小吸盤緊緊按在玻璃板上後難以拉開。

  C.將一個小吸盤緊緊按在桌面上後難以拉開。

  ③比較實驗的共同點總結實驗的結論

  由學生們自主發現三次實驗的共同點有兩個,其一是擠壓和緊按的目的是將吸盤內的空氣擠出,這樣內部氣體壓強會減小;其二是最終的實驗現象都是難以拉開,這則是由於吸盤外面有大氣壓力的作用。從而得出驗證的結論:大氣有壓強。

  此環節是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環節,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為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的能力提供機會。

  總結:通過以上這些實驗證明:大氣存在壓強而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我們常把大氣壓強簡稱為大氣壓或氣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歷史上曾有一經典的實驗,生動大膽的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大家看多媒體課件──馬德堡半球實驗。

  3.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①利用課件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過程。

  說明:增強學生對物理歷史的瞭解,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的養成。

  ②改進實驗器材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如下圖

  說明:改進實驗器材,增強演示實驗的效果,讓學生的理解更輕鬆,這是新課改為教師們所提出的要求。本次實驗採用抽氣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壓縮泵代替教學演示用的抽氣機,真空壓縮泵是冰箱內抽氣泵,可到舊貨市場採購,其抽氣效果好,且沒有噪聲。改進後的實驗,在壯實的六位男同學共同努力才能將兩半球分開,生動的實驗情景不僅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同時也讓學生們深刻地意識到了大氣壓確實存在著,並且還很大,為接下來探究大氣壓強到底有多大開啟了思維。

  總結:16匹馬都沒能將馬德堡半球分開,大氣壓到底有多大呢?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有關壓強的知識,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呢?說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二探究 大氣壓強的值

  1.利用P=F/S的原理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值

  ①啟發思維,引入問題:大氣壓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來測出大氣壓的值?友情提示:實驗時應測出哪些物理量?如何來測這些物理量?小組討論交流後可利用實驗器材嘗試著來完成實驗。

  實驗改進:由於教學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氣壓力的測定,將市場購買的量程為10kg的小彈簧稱改制成100N的彈簧測力計,器材準確性高,為得到的準確實驗結論提供了保證。如下圖

  說明:小組嘗試後,首先提出實驗所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困惑,如實驗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時什麼時候讀數,怎樣測小皮碗和玻璃板接觸的面積等等,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自己能夠解答的老師決不參與,在學生們講解不到位的老師才給予補充,這也是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實驗中小皮碗與玻璃板接觸的有效面積為35cm2,老師只是簡單的作以說明,這樣可適當降低實驗的難度。

  ②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展示

  說明: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很快地完成了實驗,在交流展示中享受著實驗的收穫。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收穫,更是學生自主成長的收穫。課堂上能讓學生人人蔘與,真正活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才有意義,才有活力。

  2.利用P=ρgh的原理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值

  錄相:托裡拆利實驗的過程。

  思考:①玻璃管內的水銀為什麼沒有全部流下來?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②玻璃管內高出來的這部分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如何計算?③等壓面的建立依據了液體壓強的什麼知識?科學家托裡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測出大氣壓強的值?

  小組討論交流後,老師規範問題的答案同時分析實驗原理。

  說明:由於此實驗的原理難度較大,在學生們自主交流後,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力學角度分析,玻璃管內水銀沒有全部流下來的原因,要明確點出正是大氣壓強支撐著高出來這部分液柱,並且大氣壓強的大小決定著它所能支撐的液柱的高度,這樣利用液柱所產生的壓強就可計算出大氣壓強,這種科學方法被稱為等效替代法。

  標準大氣壓的值:利用課本小組自主學習標準大氣壓的規定和大小。

  總結:上面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氣壓的測定,得出的結果都近似為105pa,這也說明了同學們的實驗的準確性,現在我們測定大氣壓也有專用的實驗器材——氣壓計,關於氣壓計的學習我們下節課會詳細研究。接下來同學們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現象利用了大氣壓強的知識?

  三大氣壓強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課件展示:吸管吸飲料的過程,小組討論交流吸取飲料的原理。

  談談生活或生產中還有哪些現象用到了大氣壓強?

  說明:大氣壓力和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絡,本節課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向社會應用,體現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絡。在交流中學生們較瞭解生活中大氣壓的應用,而對生產中的相關應用瞭解較少,對此老師可適當準備一些相關的課件,幫助學生了解生產中是如何利用大氣壓來搬運大張的玻璃板,燈泡等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大氣壓的理解,還可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感悟意識物理知識的價值。

  三、課堂小結及檢測

  說明:此環節分為兩個過程,首先以組為單位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確保每位同學清楚本節課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再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通過互評和互補,可幫助同學們進行查漏補缺。教師的提升總結不可少,學生交流的重點是知識,教師的作用是將知識系統和方法的總結。例如在本節課的知識整合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測量大氣壓強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別是什麼?實驗中用到了哪種科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旨在幫助學生自己來總結兩實驗的異同點,加深對實驗的理解,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難點。

  人教版大氣壓強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採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探究過程,真正做到讓學生“活”和“動”起來,同時在教學中結合了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進行引導,以降低探究難度。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解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大氣壓知識比較抽象,因此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絡實際,加強實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隨手可得的小實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既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