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分式教案

  一般地,如果A、BB不等於零表示兩個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麼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從分數到分式》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八年級數學上冊15.1.1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分式值為0的條件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分式是繼整式之後對代數式的進一步研究。與整式一樣,分式也是表示具體問題情境中的數量關係的一種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見模型之一。本節課的學習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函式和方程等知識起到奠基的作用。

  2、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通過用分式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進一步發展符號感;能用分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歸納分式的概念,明確分式與整式的區別;進一步培養學生代數表達能力和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類比、討論、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識的內在價值。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抽象分式概念學習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分式的根本特徵

  難點:分式有無意義、分式值為0條件的討論。

  二、學情分析

  通過小學分數的學習,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分數的相關知識,知道分數的分子,分母都是具體的數。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用學習分數的思維定勢來認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遷移知識。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2、學法指導

  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歸納,培養探究、自主學習能力。

  四、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或者式子填空,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有的分子、分母都是數字;有的分子是數字,分母是單項式;有的分母是數字,分子是含有字母的……然後讓學生自己來分類,讓他們體會到有一種不同於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新型代數式,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從而匯入課題來。

  1通過生生、師生的有效合作交流,讓學生得出分式的特徵——分母中含有字母。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數與分式的異同點,理解分式的實質。通過一組練習,

  讓學生深刻體會分式的特徵。

  2探討分式有意義的問題

  通過兩道例題探索,突破分式有無意義及值為0的條件

  通過練習,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探討,總結出滿足什麼條

  件,分式無意義?分式值為0?最後得出知識歸納。

  3、課堂小結

  回顧這節課所學內容,談談你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分式的特徵、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分式值為0的條件

  4、作業佈置:課本習題15.1中第1題

  五、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通過情境引入、創設情境、觀察類比、問題牽引、發展認知、隨堂練習、鞏固深化、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環節實現學生理解掌握從分數到分式,通過類比分數,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地認識分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愛學、善學、樂學。通過採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用啟發引導學生的方式學習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無意義、分式值為0的條件,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湘教版分式教學反思

  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現教學法:用數、式通性的思想,類比分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完成對分式概念及意義的自主探索,突出數學合情推理能力的養成;通過 “課後練習應用拓展”這一環節發展了學生思維,鞏固了課堂知識,增強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在類比過程之中獲得瞭解決新知識的途徑,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原來就這麼簡單。我在這一環節提問問題注意了循序性,先易後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臺階式的提問使問題解決水到渠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大家說的這兩句話認識非常深刻。一是:只要你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二是: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學生做不到的。

  本節課的缺點,我認為有:一是在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方面不到位。二是我本人普通話不是很好。三是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對學困生的照顧做的不是很好,課後的“拓展應用”對學困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困難 ,在這一環節沒有呈現出梯度性。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應對數學教學活動充分滲透新課標理念,為學生營造數學活動空間,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活動要把準教材,關注學生探究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開心,以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