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桃花心木教案

  《桃花心木》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以樹喻人,描寫了一位鄉村種樹人,在培育桃花心木時的二三事。文章在寫作方法的運用上,通過層層滲透,抽絲剝繭,去偽存真,使我們終於透過種樹人在植樹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怪現象,捕捉到合理的核心,感受到深切的震撼。說明育人同植樹一樣,同樣應該在不確定的生活環境中,培養人的自我生長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說明的深刻道理,能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四、學情分析:

  文章有些句子含義深刻,這有益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提高認識水平。教學中應培養學生掌握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聯絡上下文理解等學法自我領悟。同時,學習本課,還要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見解,談認識上的提高,以求收到教育內化的效果。

  教具準備:林清玄資料介紹、桃花心木圖片、電腦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手段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多讀,多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並通過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所蘊含的道理,並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學法: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

  六、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查詢桃花心木的資料,蒐集林清玄的作品。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桃花心木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交流資料

  1、交流與本課有關的課外閱讀收穫: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前老師介紹同學們閱讀了幾篇林清玄的作品,讀懂了嗎?誰來跟大家聊一聊?

  教師小結: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板書課題。交流相關資料文字、圖片,瞭解桃花心木。

  提問:能用文中的詞語來形容桃花心木嗎?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優雅自在、生機勃勃……

  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從作者的筆下進一步瞭解桃花心木。

  教師小結:瞭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為題,你們猜他會寫些什麼? 就讓我們一讀為快吧!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一種植物--桃花心木,一個平凡但卻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會從中悟出什麼?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2、交流反饋自學成果:

  1以學生自願報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檢查指導生字新詞的朗讀。

  2小結:一種樹——桃花心木,一個平凡但卻古怪的種樹人,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捧起課本細細品味吧!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質疑解疑

  1.默讀課文,瞭解“種樹”。

  1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請默讀課文,勾畫出寫種樹的有關句子,放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他來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2課文中哪個短語最能說明種樹人澆水的特點?板書:沒有規律

  3請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他怎麼個沒規律?

  4引讀4——7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奇怪、疑惑不解的語氣。

  引讀:看到種樹人的舉動,作者感到奇怪,奇怪的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到——

  更奇怪的是——

  從這幾個“有時”中,你體會到什麼?

  2、的確,這是一種特別的、甚至讓人覺得奇怪的種樹方式。讀到這裡,你心裡一定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猜想或疑問吧。作者也和你們一樣有許多問題,看——

  課件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麼時候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它該不會枯萎了吧?”

  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疑問。

  3、同學們一定急於解開心中的謎團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種樹人,看他是怎樣說的?請大家自由地朗讀12、13自然段。

  4、同桌兩人分角色扮演作者與種樹人,通過對話瞭解種樹人的用心良苦。

  5、種樹人的一番話,給了作者,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而當初僅及膝蓋的樹苗,如今又怎樣了呢?

  課件出示——“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6、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麼?聯絡上下文,想一想課件出示:

  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二、潛心會文,領會主旨

  1、種樹人樸素的話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受益匪淺,作者聽了種樹人的話,更是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2、默讀,啟發思考:同學們能理解嗎?可以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瞭解的名人事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有困難的地方可在小組裡展開討論。

  3、交流彙報:

  由於學生閱歷尚淺,教師可通過課件簡單補充張海迪等人的事蹟,以加深學生對此段話的理解。

  4、小結引讀:這段話,作者由樹的成長想到了人的成長,多麼富有哲理啊!你們喜歡嗎?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吧!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同學們,學了這一篇課文,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況,你想到了什麼?是否也想針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對你的父母或身旁的人說點什麼?大家想想並相互交流一下。

  四、總結:

  同學們,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簷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順境,也有逆境,但是隻要我們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們就能經得起任何磨難與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五、作業設計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2、提煉成名言警句。

  3、寫成讀後感。

  板書設計

  種樹人---- 桃花心木

  澆水無規律

  樹苗----人

  會找水源  生活考驗

  拼命紮根  鍛鍊自主

  長成大樹  努力成長

  種樹喻育人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桃花心木》的教學設計對我來說很重要,它涉及我的一種教育理念的踐行與推進。這些年形形色色的刊物理念充斥了我的頭腦,我在不斷放棄舊有模式的過程中處處摸索、處處碰壁。眼花繚亂的人才培養理念看起來都很有理,可是,細細追究他可以操作的核心,卻又總不免讓我們懷疑:幾千年紮實沉穩的漢語言核心,漸漸被形式的幌子掏空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做這樣的探索,把語文教學最根本的,詞語的教學放在基礎,使文字本身得以迴歸。這是我所嘗試的,文學自身的一種迴歸的理念。我以為,只有把語文教育放諸在它本身的基礎之上,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到它樸實而有價值的自然狀態,保持它對文學素養的理解的原生態。這樣的實踐,我以為,不是在倒行逆施,而是在努力的摸索適合於我的學生,適合於語言自身培養的建設性模式。而且,只有當我們的語文教學回歸到它語言與心靈的本位之後,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獲得龐大的分母。才能在具體的教育中,幫我們把孩子的基礎砸實、打牢,然後,促進他們的飛躍和發展。

  另一層面,我以為,語文的迴歸,並不是放棄“人”的理念,並不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如果我們能把與語文教學與之配套的偉人教育、名人教育、形象教育、認識教育,一併地,連同學生對語文的探究與體驗,潛化在潤物無聲中,這,將是素質教育的良性補充。還有,第三個層面,就是語文最終的目的:用好語文。

  為此,我大量上網,查閱資料,首先實現了自我的提高,然後,以小組的形式,將獲取的資料列印了出來,供給學生傳看。可是,我總在想,老師的視野如果總在禁錮學生,那麼,孩子思維的域就會受阻。所以,我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找到更好的,哪怕是折中的辦法,彌補資源供給上這種“一言堂”的“霸權”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