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課題學習教案

  數學課題學習應該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重視,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題學習,探求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時間充足,計劃周密——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與探索的機會;

  實施“課題學習”不能急功近利,應該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時間、交流的機會。現行教材中“課題學習”一般只安排一個課時,在這樣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課題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講得多,給學生動手、思考的時間少,草草收場。這是課題學習容易忽視的地方,也違背了課題學習設定的初衷。很多課題學習對學生及教師來說都極具挑戰性,教師在加強學習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指導要具體一些。對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學習,我們可以採取課前預習、操作、制定周密計劃的方式來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實踐與探索的機會。一般地“課題學習”可按問題解決的四個步驟來進行:

  1、理解問題:弄清問題的意思,準確地定義問題及與其他問題加以區分,分清問題中的條件和要求的結論等。

  2、制定計劃: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運用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擬定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選擇最佳假設。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問卷調查表的設計等

  3、執行計劃:研究與該問題有關的全部材料,進行檢驗性實驗,把已制定的計劃具體地進行實施。

  4、回顧反思:對整個課題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檢查和反思,也包括檢驗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問題的實際,思考對原來的解法進行改進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舉一反三、結論推廣等。

  在課題學習的初始階段,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實踐、探索的過程,才能得到問題解決的有效資訊或途徑。在22顆石子游戲中,由於好勝心理,同學們自然而然很關注最後幾顆石子的拿法。通過同學們多次拿石子、撿火柴棒或劃線等替代方法,讓學生體會得出當拿成只剩4顆石子時,對該同學來說是一種勝利位置,而對輪到拿石子的同學來說是失敗位置。例如甲拿成只剩4顆,輪到乙拿,當乙拿1顆時,接下來甲拿2顆,剩下1顆乙拿,乙輸;當乙拿2顆時,接下來甲拿1顆,剩下1顆乙拿,乙輸!它雖然是一種費時的教學,但對整個問題的解決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空間自由,適時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課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課題學習的空間自由度大,大多數課題學習在課堂中完成,少部分需要在課前輔助甚至是一段時間內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在較大的自由空間裡,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地、愉快地開展學習過程。 由於開展課題學習學生需要一定的操作和思考時間,還需要和同伴進行討論與交流,不可能像書面測試可以一次性完成。教師應從學生“課題學習”的過程中來評價學生,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和行為表現、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數學思維策略、水平和思維品質,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自信心、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和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

  在課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原本對學習課本知識不感興趣或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同學,在課題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思維異常活躍。在22顆石子游戲之前,我們曾安排了“美妙的鑲嵌”的課題學習。考慮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及製作難度,課前我只佈置學生回家做幾種正多邊形的卡片,沒要求學生做“蜥蜴”的鑲嵌卡片。在課題學習彙報課中,我發現班裡平時所謂的一個“懶”學生不僅完成我佈置的任務,而且把“蜥蜴”的鑲嵌卡片也做得異常精美。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思維積極,和平時的學習狀態判若兩人。像這些,對學生在課題學習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一面,教師應給予適時、中肯的評價,使學生在活動後有一種成功感,做心與心的相遇與交流,讓學生樂於參與課題學習。同時促使學生在課題學習中產生的學習興趣嫁接到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及其他科目上來,挖掘課題學習的情感目標,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第二部分

  三、關注過程,調整方向——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

  數學課題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數學學科教學中,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科研”或“微科研”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參與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課題學習應把握以下幾個方向:

  1、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

  課題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獨立探究為基礎。 在探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做中學、學中教,學做合為一體,理論與實踐結合,猜想與驗證相輝映,讓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成為課題學習主要的學習方式;課題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課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充分考慮學生目前的數學基礎和能力,找準合適的問題切入點,由淺入深地給出了思考問題的方法,弄清什麼是應先解決,什麼是應後解決的。啟發要針對關鍵處,讓學生能在學習中,找準解決點,成功解決問題,保證課題學習能深入下去。

  2、把握教學目標要重過程。

  課題學習應立足於學生對問題的分析, 對解決問題過程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不以僅僅有正確的解答為滿足。在22顆石子游戲教學中,教師不能將答案公之於眾,從而取代學生的思考過程,而應以導為主,引導學生走出困境。在探索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遊戲所蘊含的數學知識、方法和一般規律,不至於當石子數變化時,不知取勝的拿法。

  四、總結提高、歸納演繹——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把握課題學習本質;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度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初中數學的任務之一。目前,在處理中學數學思想方面有兩種基本的思路:第一,主要通過純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步使學生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特別是一些具體的、技巧性較強的方法,如換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第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數學內容的同時,形成那些對人的素質有促進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試驗、猜測、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統分析等。這兩類思想方法的取向有所不同,前者傾向於技術方面的,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具體問題的技巧,後者更多的是一般的思考方法,具有更廣泛的應用性。課題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型,它能很好地承擔這方面的功能。因此在課題學習中,要注重挖掘課題學習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第三部分

  五、加強學習,拓展延伸——讓相關的數學史走進課題學習;

  初中數學課題學習可分為以下四類:應用性課題、綜合性課題、發展性課題、與數學史有關的課題。數學比較抽象枯燥, 在各類數學課題學習中要挖掘與此相關的數學史,瞭解數學的過去和數學的發現過程,數學研究中的科學精神以及數學的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關心。它對於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數學觀念、數學能力、數學整體意識有特殊意義。

  像我國民間流傳的“搶一百”遊戲,有趣的火柴遊戲取名“寧蒙” ,這些遊戲雖然比22顆石子游戲複雜,但取勝之道及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都是一樣的。教師可讓學有餘力的同學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查資料等方式展開學習,鞏固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等,讓課題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亦要加強學習、開闊視野,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生平或者歷史上數學進展中的曲折歷程,以及在教學中提供一些歷史上的真實“問題”, 把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想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作為課題,加深對所學內容和方法的理解,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一般化和系統化。

  總之, 隨著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課題學習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必將成為中學數學教育的主流,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也必將為我國培養有“創新力”的人才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