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複習教案

  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技術,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一、單元學習要點

  1.引導學生在不同學科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

  2.注重體驗與思索,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4.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的能力。

  二、教學設想

  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題材,從不同角度,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

  《敬畏自然》從巨集觀上議論人與自然的關係。採用激趣法,讓學生理解本文題材特點,側重議論的表達方式,學習反問修辭方法。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明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詢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旅鼠之謎》用記敘、主要是對話的方式講述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祕,旅鼠繁殖能力之強堪稱動物世界之最,每當繁殖高峰,就會出現奇怪的自殺行為,或招引天敵,或死亡大遷移。教學本文,讓學生明白: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大雁歸來》抒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教學本文,讓學生品讀抒情的語言,體會濃郁的抒情色彩;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著重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喂──出來》是一篇科幻小說。理解本文現實與想象的關係,樹立環保意識;理解文章想象奇特的藝術美;文章中兩處照應題目的“喂——出來”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本單元閱讀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瞭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2.五篇科學文藝作品的共同特點是蘊涵豐富,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但要注意理解詞句、把握文意、概括要點,而且要注意探究內容,感受作品,從而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要使學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規律,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缺乏人文關懷,盲目的短期行為必將造成公害,毀壞自己的家園。

  3.科學文藝作品的體裁是多樣的。本單元有散文、有報告文學、有科幻小說。《敬畏自然》《旅鼠之謎》《大雁歸來》三篇散文也各不相同,有側重議論的,有側重說明的,有側重抒情的。教學時,既要把握其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的共同特點,又要引導學生了解各種體裁的不同特點。

  4.引導學生利用網路、圖書館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同時教師儘可能提供相關背景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努力將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的習慣。

  ***二***

  自主學習思路探究和拓展遷移設計

  《敬畏自然》

  1.“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提示:在探究這個問題時,宜分解成幾個問題:其一,“敬重自然”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其二,“畏懼自然”是不是意味無所作為?其三,為什麼應該“畏懼自然”?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敬畏”,從字面上說,是又敬重又畏懼。敬重的含義比較容易理解。課文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這些話都充滿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畏懼這層意思有其特定的含義,現代人之“敬畏自然”,與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人類不應該與大自然對立起來,自然界不是人類征服的物件,而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人類應該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2.作者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提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儘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敬畏和愛護我們自己。

  3.句意理解

  ⑴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提示: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

  ⑵以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於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⑶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提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4.本文多處運用反問句來為文章增色,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比較一下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提示:反問句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思考,發人深省。

  5.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提示:本題旨在培養獨立思考精神,培養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與作者平等對話。學生不僅要發表看法,而且應儘量說出根據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蒐集資料,根據事實來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1.精讀課文,找出撼人心靈、富有表現力的句子,揣摩體會其作用。

  提示:⑴從詞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等方面來品讀。⑵同學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讀後的感受。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補充,然後再全班交流。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先看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這裡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文章的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作者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列資料等說明方法,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力量。

  2.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

  提示: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渾然一體”***,探究深層含義,從中獲得啟發。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就會乾涸,羅布泊就會乾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

  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

  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3.討論:假如你是當年x疆建設兵團司令,你怎麼規劃塔里木河流域的開發?然後交流各自看法。

  提示:“事後諸葛亮”語帶貶意,但是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教訓必須總結,吸取。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充分的假想,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深入領會課文。

  4.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羅布泊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後一株草,最後一朵小花,最後一棵樹,最後一滴水,最後一條小溪……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們訴說些什麼呢?

  提示:運用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列資料等說明方法,抒情等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