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平面幾何教學中唯一的曲線圖形.通過例項教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一、揭題新授

  教師出示硬紙圓,提問是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反貼在黑板上,出現課題:

  1、認識圓形

  日常生活中,有著許多大小不等的圓。讓學生說出畫面上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討論,球是不是圓形。顯示球被破開,旋轉球體,出現並閃爍橫截面的過程。教師說明:球是球體,不是圓形,要是把球破開,它的橫截面就是圓形。

  2、揭示圓的形成。

  1演示:繩子的一端繫著一個小球,用力甩動小球,使小球的運動形成圓形;

  2用繩子系粉筆在黑板上畫圓模擬小球的運動軌跡成一個圓形;

  3小球被甩動時,為什麼不跑到別的地方去,卻能形成一個首尾相接的曲線,也就是圓呢?揭示:正是因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拉直的繩子長度也沒有改變,這樣甩動小球,也就形成了圓。

  4過渡: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先確定畫圓工具圓規的兩腳距離,然後,把其中的一腳固定,另一腳旋轉,這樣就可以畫出一個圓來。用手比劃

  3、學習用圓規畫圓。

  1學生嘗試畫圓。

  2引導學生說出畫圓的體會並討論:用課件,並板書

  ①畫圓的步驟。定長、定點、旋轉一週

  ②畫圓時要注意什麼?定點不能移動,定長不能改變

  3教師示範畫圓。

  4、教學圓的各部分名稱。

  1、圓心o

  你知道圓畫圓時的定點在圓中叫什麼嗎?板書學生口答並教學用字母表示。板書

  你是通過什麼方法找到一個圓的圓心的?學生操作

  你發現圓心決定圓的什麼呢?板書

  2、半徑r

  定長在圓中又叫什麼?半徑學生觀察嘗試下定義板書用字母表示。板書

  教師出示定義,幫助學生理解定義。

  教學“圓上任意一點”“圓內任意一點”、“圓外任意一點”的區別。

  學生畫半徑任意畫

  你還可以嗎?你能畫幾條?為什麼

  學生量一量同一個圓內每條半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板書

  通過圓的比較,你知道的半徑決定圓的什麼?用課件 板書

  3、直徑d

  除了半徑,圓還有直徑板書,用字母表示。板書.  在自己的圓上畫出直徑

  學生嘗試給直徑下定義。其他學生補充。

  學生畫一畫,再量一量,在同一個圓內你發現了直徑有什麼特點?

  學生動手量一量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長度。有什麼發現?

  板書:r= d=2r

  為什麼要加在同一個圓裡

  完成下面板書:

  學生練習兩者的關係:練習二十二表格。學生直介面答

  4、小結所學知識,引導質疑。

  二、鞏固練習

  1、在圓內的線段中,分別找出各圓的半徑和直徑。

  2、判斷題。對的劃“√”,錯的劃“×”。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3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5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直徑是半徑長度的兩倍。  

  3、發散練習。在下圖中下圖依次逐一出現,看到了什麼條件,你能想到什麼?

  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根據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自學教材等活動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並能用字母表示對應的名稱。

  二過程與方法

  瞭解可以應用不同的工具畫圓,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會用圓規正確地畫圓。運用畫、折、量等多種手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和關係。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瞭解,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用圓規正確地畫圓。

  教學難點:歸納並理解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圓規、尺子、剪刀、繩、釘子、各種物體表面有圓形的實物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1學生回憶交流: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

  2今天我們要更深入地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列舉生活例項。

  教師:在生活中,圓形的物體隨處可見。

  1展示教材圖片:從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類社會,從手工藝品到各種建築……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圓。

  2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所見過的圓嗎?學生列舉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平面圖形有哪些”的談話直接引出課題,簡潔明瞭,同時無形中也鞏固了“圓是平面圖形”這一知識點;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主題圖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見過的圓,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圓的興趣。

  二利用素材,嘗試畫圓

  1.嘗試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教師:如果請你在紙上畫出一個圓,你會怎樣畫?

  預設:

  1利用圓形的實物模型的外框畫圓;

  2用線繞釘子旋轉畫圓;

  3用三角尺;

  4用圓規……

  2.運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課件出示圓規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圓規。

  圓規的組成:一隻“帶有針尖的腳”,一隻“裝有鉛筆的腳”。

  2用圓規畫圓。

  學生自己嘗試畫圓,邊嘗試邊小結方法:定好兩腳間的距離——把帶有針尖的腳固定在一點上——把裝有鉛筆的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一個圓。

  教師:說說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麼?

  預設:

  ①固定住針尖;

  ②兩隻腳之間的距離不隨意改變。

  【設計意圖】學習畫圓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自主嘗試的過程,從最初的利用實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畫圓,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運用圓規畫圓,重點說說畫圓時的注意事項,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

  三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展示幾份學生用圓規畫的圓。

  提問:為什麼都用圓規畫圓,圓的大小都不同呢?這跟誰有關呢?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半徑……

  2.自學教材,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和概念。

  1教師:想了解更多圓各部分的名稱嗎?請你開啟教材第58頁,自學圓的各部分名稱。學生看書自學。

  2請將名稱標在自己畫的那個圓上,標註圓心O、直徑d、半徑r。

  3判斷圖中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同學畫的圓,帶著“為什麼圓的大小不同、同學說的半徑又是什麼”等疑問,學生很好奇地自學教材內容,並在圖上標註名稱,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及時鞏固了知識。

  3.結合畫圓的方法,進一步認識半徑和圓心。

  1剛才畫圓時,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半徑,固定的點是圓心。

  2想畫一個比剛才更小的圓,應該怎麼辦?

  想畫一個更大的圓又該怎麼辦呢?

  畫一個大小相同的圓呢?

  3小結: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由半徑決定。那圓的位置呢?由圓心決定。

  【設計意圖】明確了各部分的名稱,再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圓,初步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將學生的實踐操作提升到理論的層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探索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係

  1.探究特徵。

  1畫一畫:請每位學生在紙上畫一個與剛才的圓的位置與大小都不同的圓,再畫一個與剛才的圓大小相同的圓。

  2剪一剪:將三個圓剪下來。

  3折一折:選一個圓形紙片,沿任意一條直徑折一折。發現:沿直徑對摺,兩側完全重合;圓是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中心點為圓心。

  2.探索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1畫直徑和半徑:在一個圓內任意畫它的半徑和直徑。發現: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2量一量:選擇剛才畫過的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分別畫出半徑和直徑,並分別測量它們的長度。發現: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都相等,半徑長度是直徑長度的一半,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

  【設計意圖】學生在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主動探索,從而明確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五拓展與應用

  1.解釋生活現象。

  通過同學們的探索、思考,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會畫圓、知道了圓的特徵,等等。其實圓還蘊藏著許多的奧祕。請大家思考:

  1餐桌為什麼做成圓形?

  2為什麼這些都稱為圓桌會議?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是希望通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圓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如:餐桌做成圓形是因為圓周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相同,這意味著每個人夾菜距離相同,對就餐的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圓桌會議更是體現公平的理念;這也是對圓的本質屬性更高層次的體驗。

  2.課後思考。

  1籃球場中間的圓怎麼畫?

  2如果要把圓畫得更大一些,怎麼辦?

  【設計意圖】希望通過對“籃球場中間的圓怎麼畫”的思考,讓學生從“紙上談兵”轉為實際運用,試著探索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最佳方法;而關於“怎樣把圓畫得更大”這一問題,學生應該很自然地想到加長繩子,這是對“圓的大小與其半徑有關”的最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