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雞腿菇

  雞腿菇,是雞腿蘑的俗稱,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來人工開發的具有商業潛力的珍稀菌品,被譽為“菌中新秀”。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雞腿菇的種植技術

  環境條件

  1. 營養。雞腿菇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的草腐糞生土生菌。可利用的材料很廣泛,如稻草、麥秸、棉籽殼、牛糞、馬糞,同時還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種闊葉木屑。可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也可生料栽培。

  2. 溫度。菌絲生長適溫20~28℃,以24~27℃生長最好。子實體形成需要低溫刺激,由培養溫度降至20℃以下後,子實體原基則很快形成。出菇溫度範圍9~28℃,但以12~18℃為適,20℃以上菌柄很快伸長,並開傘。16~22℃下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產量最高。雞腿菇菌絲抗寒能力相當強,在零下30℃條件下,土中的菌絲可安全越冬,而在35℃以上菌絲會自融。一般低於8℃,高於30℃,子實體難以形成。

  3. 溼度。培養料含水量65%~70%極適於菌絲生長,出菇階段要求大氣相對溼度85%~95%。

  4. 光照和通風。菇蕾分化需要300~500勒克斯的光強,並要氧氣充足。

  5. 酸鹼度***pH值***。雞腿菇較喜中性偏鹼的基質,培養料和覆土的pH值以7. 0~7. 5為宜。

  6. 土。雞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礦物質的刺激。沒有土,子實體形成數量大大減少。栽培需覆土。

  栽培要點

  【栽培季節】

  上海地區和鄰近的江浙一帶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6-8月份制栽培種,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種,栽培種需要適當加溫發菌,4-6月份出菇。

  【熟料袋栽】

  栽培菌棒的製作與栽培種相同。將培養好的菌袋脫袋後橫排或豎排放入畦中,菌棒間間隔2~3釐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個菌棒,排放完後,再覆土3釐米左右。如果土壤太乾,可稍噴水,然後蓋上事先用5%來蘇爾液浸泡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科研人員曾對菌棒橫排或豎排做過對比試驗,表明豎排出菇較快,生物學效率較高。覆土宜分兩步進行,先在菌棒間填滿土,澆透水後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約3釐米厚的細土,用噴霧澆水,以避免土層板結,而利於出菇。覆土以厚度0. 5~1釐米的為主,不要大於2釐米。保持栽培房內空氣相對溼度在85%~90%,溫度調節至16~22℃。室外或大棚應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一週後,菌絲恢復生長並連結成塊,每天掀開塑料薄膜噴水,同時增加通風,以刺激菌絲體紐結,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後,在管理上以通風、增溼為主。經10余天精心管理,子實體迅速長大,約七成熟,即應及時採收。

  1、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殼***發酵***90%,玉米粉8%,尿素0. 5%,石灰1. 5%。

  配方二:棉籽殼***發酵***88%,麩皮11%,石灰1%。

  配方三:平菇菌種料45%,棉籽殼***發酵***45%,玉米粉9%,石灰1%。

  以上配料的培養容器均可用長34-36釐米、寬14-17釐米、厚度0. 05-0. 06毫米規格的聚丙烯塑料袋。

  2、滅菌要求:以1. 5公斤/釐米2的蒸汽壓力滅菌1. 5小時或常壓蒸汽滅菌8-10小時。

  3、發菌管理:接種後,菌種培養溫度控制在22-28℃。高於30℃時,要採取防高溫措施等,低於20℃時,要採取加溫措施。

  4、埋土出菇:將培養好的栽培種,分別脫袋橫放於地上,袋與袋間隔10釐米左右,菌袋與袋之間的間隙,用食用菌栽培後的廢料填塞,然後上覆3-4釐米厚的土,要求土粒大直徑不超過1. 5釐米。覆土後,將土層調溼。待子實體到如豆大小時,再噴一次水。

  【生料袋栽】

  用生料栽培雞腿蘑比熟料栽培雞腿蘑更有實用價值。實踐證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廣。

  ***1***培養料準備

  ①棉籽殼或落地廢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 1%的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殼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 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③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馬糞***幹糞並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針菇菌糠80公斤、牛馬糞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與管理

  將培養料充分拌勻,堆積料高1米,寬1. 2~1. 5米,長度不限。蓋上塑料薄膜保溫,在60~70℃保持10小時後翻堆,當溫度又達到60~70℃,再保持10小時,發酵結束。攤涼後鋪於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釐米,分3層播種,用種量為培養料的15%。播種完畢,平整料面,稍加壓實,最後蓋上5釐米厚的壤土或先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溼。待菌絲長好後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預溼,土厚0. 8~1. 2釐米***,然後再覆細土,噴水保溼。

  露天栽培時,在覆土之後,畦面上還應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護,小棚高30~40釐米。

  南方室外栽培從9月份播種到第二年5月份採收結束,應注意氣溫、雨量、風力等變化。華北地區為保溫、保溼宜用塑料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間外,可常年生產。

  雞腿蘑的產量因不同菌株、培養料和栽培條件而有較大的差異,每平方米產量4. 5~18公斤,生物學效率多數在20%~70%,好的可超過100%。

  1、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平菇菌種料45%,棉籽殼38%,麩皮15%,尿素0. 5%,石灰15%。

  配方二:平菇菌種料50%,棉籽殼38%,玉米粉10%,尿素0. 5%,石灰15%。

  配方三:棉籽殼90%,玉米粉8%,尿素0. 5%,石灰1. 5%。

  2、培養料處理:以上配方一至三的培養料充分預溼後堆制發酵,料溫在60℃後維持12-24小時,然後翻堆3次。要求料有醬香味,發酵後培養料含水量在55%-60%,料溫在28℃以下,用17釐米×33釐米薄膜塑料袋,底部先放一層菌種,裝料至一半時放第二層菌種,裝滿後再放第三層菌種,用種量為培養料乾重的10%。每袋料的乾重為0. 4公斤。袋口用繩紮成活結,然後用針在菌種層各扎10-20個微孔,菌種豎放於地上。

  3. 發菌管理:同熟料袋栽

  4、埋土出菇:將培養好的栽培種,分別脫袋橫放於地上,袋與袋間隔10釐米左右。然後上覆3-4釐厚的土,要求土粒最大直徑不超過1. 5釐米。覆土後管理同熟料袋栽。

  【床式栽培】

  1、培養料配製***栽培110平方米***

  稻草1750公斤,雞糞500公斤***或幹牛糞100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銨15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石膏75公斤,菜籽餅125公斤,石灰50公斤。

  2、培養料堆制

  培養料只需前發酵,前發酵需時20天,翻堆6次,每次間隔天數分別為5天、4天、4天、4天、3天。翻堆要求同蘑菇培養料。培養料含水量要求掌握在65%左右。3、發菌管理:同蘑菇。

  採收

  雞腿菇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蕾期、菌環尚未鬆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捲毛狀鮮片時採收。如菌環已振動或已脫離菌柄時採收,則菌褶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氣溫超過18℃時,採摘要嫩一些。

  雞腿菇的注意事項

  雞腿菇或有毒

  雞腿菇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並非所有品種都可食用,而且不能食用的都有毒性。另外,雞腿菇在採摘後亦不能放得長久,否則當它成熟了之後,亦因為內裡的毒素而不能食用;另外,假如雞腿菇在採摘前已發了毛頭,亦不能食用,因為菌內已開始有毒素。雞腿菇千萬不能與酒精飲品一起食用。 [3]

  雞腿菇的辨別

  雞腿菇是我們常見的食物,人工栽培的雞腿菇除了炎熱的暑期外,其他時間都很容易見到。注意在市場上有漂白的雞腿菇,這種蘑菇不好存放,經過強光照射後就會顯現出黃色,所以大多出現在早市上。要選購到優質雞腿茹,可以從產品的外形、顏色和手感幾個方面判斷。

  好的雞腿菇大都是菌稈粗壯、菇傘略小,如果菇傘比較薄小且鬆動,則說明產品不好。手掐雞腿菇的莖部的時

  候,如果感覺到明顯的彈性,說明是上好的雞腿菇。上好的雞腿菇潔白如玉、沒有變色和發黃的跡象,反之是次品;過於鮮亮白淨的雞腿菇可能是經過漂白處理的,不宜購買。上好的雞腿菇表面很少有水分附著,摸上去絕不會出現黏手的感覺,購買時要仔細。

  雞腿菇的儲存

  如果數量不多,可取鮮蘑菇根部的雜物除淨,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15分鐘,撈出後瀝乾水分,再裝入塑料袋中。這樣,可保鮮一星期。

  如果貯存數量較多,可先將鮮蘑菇晾晒一下,然後放入非鐵質容器中疊加貯存。注意疊放時一層鮮蘑菇灑一層鹽。此法可存放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