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蘑菇種植視訊

  陽臺種蘑菇比較常見的,要在高溫季節栽培好蘑菇,需要把握好種植技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一、選擇適宜的高溫型菌種 目前較耐高溫的蘑菇菌種有新澄96、蘇蘑一號等。其中新澄96發菌溫度為18—36℃,發菌最適溫度為25—33℃。出菇溫度為20一36℃,出菇最適溫度為24—33℃,是目前最耐高溫的菌種。此菌種最大的優點是蘑菇採下2—3天不變色,不易開傘,易於保鮮,缺點是菌絲髮菌速度慢,分解力較弱,對培養料質量要求較高。較適宜安排在5—6月播種,6—9月出菇。蘇蘑一號發菌溫度為10—35℃、發菌最適溫度為20—30℃,出菇溫度為10—35℃,出菇最適溫度為15—32℃。此菌種生活力強,發菌速度快,出菇早。適宜安排在3—4月播種,4—7月出菇。

  二、把好基質發酵溫度關在2-3月低溫時期,選擇基礎溫度較高、保溼效果強的場所,如塑料大棚內建堆發酵。發酵料的營養比例和配方及堆制方式與秋蘑菇培養料相同。為使料溫上升快,內外部溫差小,在建堆時需使用增溫劑增溫。料溫一般在堆制第5天達到60—65℃。從料溫60℃起計算時間、7天后第1次翻堆;爾後當料溫下降時,每隔5—6天翻堆1次。當培養料呈現咖啡色,有彈性,不粘手,無異味時,即可接種。

  三、防治並舉,控制病蟲害 危害高溫蘑菇最主要的蟲害有菇蚊、跳蟲和蟎蟲,病害有胡桃肉狀菌。控制發菌期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藥劑拌料:每100公斤培養料用高溫食用菌栽培防蟲拌料劑夏菇寧10克對水10公斤噴灑,邊噴灑邊翻料邊進床接種。

  除上述措施外,還應採取以下措施:

  ***1***對蟲害的防治。在覆土後,結合噴灑調菇水,在水中摻入菇蟲淨殺蟲劑1000倍液和拌料劑1000倍液,用以控制出菇期蟲害。當溫度上升至20℃以上、有菇蚊成蟲在菇床上活動時,要用菇蟲淨或氯氰菊酯噴殺成蟲。對菇床的四周、牆面和地面都要噴溼,才能有效地殺滅成蟲,減少下一代幼蟲數量。

  ***2***對病害的防治。胡桃肉狀菌的病源抱子來自土壤,要有效控制該病害,首先覆土材料不要用曾施過廢菇料的田土,而應到水田內挖取乾淨中層土,敲碎晒乾,在使用前5天用多菇豐500倍液噴霧,噴後悶5天再用。在出菇期,如土面出現隆起不規則的菌塊、周邊蘑菇減少的情況,就要及時扒開土面檢查培養料。如培養料變色、有異昧,則有可能出現胡桃肉狀菌,當確定後應及時清除雜菌處的土壤和培養料,並在患病區重噴多菇豐300倍液和菇菌清100倍液,噴後讓其自然乾燥。1周後再補土澆水催菇。

  蘑菇種植技巧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穫後閒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幹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線成頂樑。用地膜覆蓋頂樑,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樑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釐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釐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準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釐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乾淨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溼,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后,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溼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溼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