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蔬菜種植視訊

  種植自己的有機蔬菜,既能確保自己食用的是健康農產品,又能節省您在食品雜貨店裡高價購買有機農產品的開支。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一***整地:蔬菜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基本上是靠土壤提供,所以選擇的土壤必需具有適宜的肥力,並能不間斷的提供給水分、養分、空氣及適當的溫度,能夠保證各個生育階段的要求。蔬菜種植是一種集約型農業,要求精耕細作程度高,所以要對土壤進行翻、鬆、碎、混、壓、平等到措施,做到耕作細作,耕層深厚,疏鬆透氣、熱量適中,使土壤疏鬆,增強吸水及透水性,對改良土壤。

  ***二***播種:露地育苗在播種後要蓋上覆蓋物如草木灰、草、松毛等便於保證土壤溼度,同時,由於空氣對流及陽光直射,蒸發作用強,所以前期要勤澆水,待出苗後才逐漸減少澆水次數;而地膜育苗則播種後畦面一次性澆透水,蓋上覆蓋物,然後在蓋膜,待出苗完全後去掉覆蓋物,在晴天10-17時去掉薄膜進行降溫煉苗,擇日移栽。

  ***三***定植:把育好的幼苗從苗床移栽到大田或栽培床上。結合耕作施入大量的腐熟有機肥,人糞尿,通過耕翻整地作基肥,利於幼苗早期生長髮育。如果施用未腐熟有機肥料,往往由於分解過程中產生高溫或土壤溶液濃度過高而造成“燒根”或誘導“地蛆”等地下害蟲危害作物根部

  ***四***施肥:蔬菜生長迅速,複種指數高、需肥量較大。但不同蔬菜對肥料需求取決於作物、品種、根系吸收能力、產量高低、生長期長短、生長速度以及環境條件等。凡根系發達、入土深、側根多、根毛髮達蔬菜品種能從土壤中吸收較多養分,對肥料吸收及需要量大,反之則少。

  ***五***灌溉、排水:蔬菜的需水量遠比其它作物多,在蔬菜生長髮育的一生中,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需求量也不相同。苗期根系小,吸水量不多,但對土壤溼度要求嚴格,既要保證足夠水分,又要適當控制,以利根系健壯生長,防止徒長。一般進入旺盛生長期則需要大量水分。各種蔬菜對水分的要求受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對水分消耗量的多少而定。大體看,凡根系強大、能較大地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蔬菜抗旱力強。而葉面積較大,組織柔嫩,蒸騰作用旺盛的則抗旱力弱。

  ***六***病害防治:蔬菜的一生最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主要的病害有霜黴病:受病部位葉片正面呈不規則病斑,背面潮溼時能看到白霜狀黴,花感病時成綠色,此病在高溼低溫下較易流行,倒伏變黃萎蔫而死;軟腐病:從傷口開始感病,初期呈浸潤半透明狀,以後擴大為明顯的水漬狀,表皮下陷上面有白色細菌溢濃,病部除了維管束組織外全部腐爛,呈粘滑軟腐狀有惡臭;病毒病 主要表現為花葉、明脈,心葉扭曲,嚴重時植株矮縮、不結球、不結實,主要由蚜蟲帶毒傳播。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子或種子用50%多菌靈粉劑、70%甲基託布津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4%;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避開作物感病期選用抗病品種,消除田間病殘株,減少病原菌。

  ***七***蟲害防治:蔬菜害地下部分有蔥蠅、蠐螬、螻蛄、地老虎;為害地上部分有菜粉蝶、夜蛾類、蚜蟲、菜葉蜂、蝸牛、紅蜘蛛、粘蟲等。防治方法上採用:適時翻耕晒田,消滅田間雜草,病殘株,使用腐熟有機肥料,合理輪作,選用抗蟲品種。藥劑防治:地下害蟲藥劑防治多采用拌種、藥劑溝施、澆根、毒土法等,選用藥劑有40%辛硫磷,用量為每畝300-400毫升。地上部分害蟲多采用噴霧法,選用藥劑有功夫、速滅殺丁等,用量為600-800倍液。

  蔬菜栽培技術

  蔬菜生產基地的環境條件

  構成蔬菜商品的汙染因素,除有蔬菜生產自身的因素外,還有蔬菜 生產基地的環境的因素構成。剔除蔬菜生產基地的環境汙染,就可以減少一大部分汙染源。 1、生產基地的地點選擇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應造反在水質資源***包括農田灌溉用水和蔬菜產品淨菜處理的洗滌用水***、土壤***過去沒有大量施用過城鎮垃圾和有機氯***農藥六六六、滴滴涕***和大氣無汙染的地域。遠離工業、生活區和醫院等汙染源3000米以上。能有山、河流為隔離帶更為理想。農田灌溉用水、土壤、大氣都必須達到國家法定標準,蔬菜產品洗滌用水要達到人飲用水標準。在上述環保條件適宜的前提下,再考慮蔬菜生產所必須的條件:交通方便、排灌水方便、土壤質地屬壤質、土壤的酸度屬微酸性至中性等等適合於蔬菜生產的要求條件。 2、具備規模蔬菜生產能力

  由於無公害蔬菜基地,一般距離產品出售的中心城市比較遠,為了便於蔬菜集約規模生產、產品運輸上市,以及土地輪作,一般要求有比較集中連片農田10公頃***150畝***以上。以鄉村為單位,做到一村一個品種或兩三個品種,把蔬菜生產融入當地大農業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把蔬菜基地獨立出來,與其它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分隔開來。

  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通過農業基本建設的措施,改變農田生態環境條件,使它有利於蔬菜的生產發育,有利於病蟲害的天敵繁衍,不抻於病蟲草的繁殖、蔓延。

  1、改善蔬菜生產條件

  ***1***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立排灌系統。蔬菜生產需要大量水,但是蔬菜又畏澇漬。福建省年降水量達1000~2000毫米,而且全年分佈不均勻,因此搞好菜田水利和管理是種植蔬菜成敗的關鍵。一般菜田要求有畦溝、田邊溝、洋麵溝,“三溝”配套,溝溝相通。做到排灌自如,雨後菜田畦畦溝間不積水,需要灌溉時又有水可灌溉。菜田的地下水位應當低於80釐米。

  園藝設施基地,必須設定水泥排水明溝,確保日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時田間不積水,並配合有全固定或半固定噴灌水設施,保證用水。

  ***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適宜天各種蔬菜生產的土壤,總的來說,不外乎砂壤土或富有腐殖質的粘壤土。這兩種土壤利於蔬菜種子發芽及根群發育;尤其是砂壤土,能大量吸收太陽光熱,增加土壤溫度,對於春季早熟栽培,具有重要意義。

  菜田土壤改良的目的在於:使其耕作土層有30釐米以上,軟鬆,有機質豐富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不同的土壤應採不同的展出改良方法:砂質土壤。這種土壤疏鬆,漏水漏肥,缺乏有機質。改良方法:增施有機質肥料;春菜收穫後、秋季種植前,當中間歇的階段,種植豆科作物,在整地時翻入地下綠肥;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肥;逐年深翻土地;多次輪作豆科蔬菜或瓜類中的甜瓜、西瓜和南瓜等。

  瘠薄粘重土壤。這類土壤耕作層淺,缺乏有機質,粘結通透性差。改良方法:大量增施有機肥料;摻沙;糧菜輪作、間作或套種。

  強酸性土壤。這類土壤缺乏有機質,土壤結構差,肥力瘠薄,容易發生根腫病、青枯病等病害。改良方法:施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石灰施用量因土壤的酸度而不同;大量施用有機質肥料;不施或少施生理性化學肥料,如硫酸銨;不種植易患根腫病的蔬菜,如大白菜、蕪菁等,不種植易患青枯病的蔬菜,如番茄、菜椒、馬鈴薯等。

  防菜園土壤老化。菜園土的物理結構最好,土壤肥力最高。但是如果耕作管理不善,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種植蔬菜生產不穩定的情況,稍遇到乾旱或多溼等不良的氣候,就減產。有的甚至不論種什麼蔬菜都生長不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菜園土壤老化。菜園土壤老化是由於雨水淋溶,使土壤中代換性鹽基嚴重淋失;平時濫用化學肥料引起土壤酸化,土壤中有機質耗盡引起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蔬選單一科屬型別的菜長期連作,助長土壤中傳染性病害的積累和延蔓;不適當的過度機耕而引起的結果。克服菜園土壤老化的方法:增施有機肥料;施用適量的石灰中和土壤的酸度;實行輪作,採取菜園土壤覆蓋塑料地膜栽培等。

  ***3***建好農田道路網路。蔬菜生長週期短,產品數量大而且不耐擠壓,建好田間道路網路系統可以節省許多勞力,提高工效。一般4公頃左右;連片的菜田需要建一條寬3.5米左右的農用汽車或拖拉機耕道。

  修建農田道路要與田間的田邊溝、洋麵溝統一規劃安排好。通常洋麵溝與機耕道而建。

  2、建立農田輪作換耕作制度

  農田的各種作物種植制度簡稱輪作,是我國古代勞動從民創造發明的最經濟有效防治病蟲草的方法之一。合理輪作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基本措施。

  ***1***城鎮近郊的常年菜地。採用不同科的蔬菜之間輪作。例如:福州郊區新店鎮桂山村的常年菜地,1995年前常年大量種植小白菜、菜心、芥藍等十字花科的短期綠葉蔬菜,結果到了1996年小菜蛾等十字花科害蟲猖獗流行。1997年後他們大量引種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菠菜、生菜、萵筍、空心菜、落葵等,相對壓縮減少了十字花科蔬菜的種植面積比例,利用這些非十字花科蔬菜與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到了1999年以後,小菜蛾等十字花科蔬菜害蟲的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平均每茬菜噴灑農藥次數從每茬3次,下降至0.7次。

  ***2***遠郊季節性菜地、高山或沿海低海拔地區的反季節菜地。應該把蔬菜與其它農作物***特別是水稻***用地統籌規劃安排輪作。例如甲塊地種糧,乙塊地種菜,再隔一年或兩三年再輪換回來。

  蔬菜輪作,對一般病蟲害較輕的蔬菜,一般一年一輪即可。對於有毀滅性病害的蔬菜,如大白菜、冬瓜、黃瓜、番茄、菜椒、豌豆、馬鈴薯、生薑、芋、薯蕷、草莓,非水旱輪作的,輪作間隔時間一般不少於2年。

  3、土壤消毒

  對於難以進行預期輪作的菜地,可選用如下一種方法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以消除連作的障礙。

  ***1***淹水消毒法。夏季7~8月間,菜地翻耕深20釐米以上,將前作收穫的藤蔓或植株殘餘以及田間雜草等切成30~50釐米枝段,均勻地鋪撒寺面,然後在田塊四周挖土築成20~30釐米高的田埂,灌入水形成比土面高5釐米左右的水層,最後將綠肥踩入土壤中進行漚熟。在漚熟期間注意加水1~2次,保持水層的深度,15天后排幹水,晒白翻犁供種植。

  如果在水面上覆蓋塑料薄膜,或撒施一些生石灰,效果更佳。灌水淹漬時間可減少至10天左右。玻璃窗或大棚塑料薄膜密閉。

  ***2***撒碳酸氫銨消毒法。夏季7~8月間,前作收穫後,在菜畦面上均勻撒施碳酸氫氣銨肥,每1/15公頃***1畝***地用量30公斤。然後覆蓋上塑料薄膜,靠碳酸氫銨分解揮發的氨氣消滅害蟲害。一般的14天后揭膜,翻犁,重新播種。可以不必再施基肥了。

  該方法適合於常年菜地種植短期綠葉類。對於有蛞蝓、錐螺、蝸牛等軟體動物類害蟲危害的地塊,用該法消毒的效果比較好。

  ***3***太陽晒白消毒法。夏秋6~9月間,將菜地翻犁,利用夏秋強太陽輻射消毒,晒3~5天后,重新再翻犁晒3~5天,然後整畦種植。該方法簡便,適合夏秋種植各種病蟲害比較輕的蔬菜。如果輪作且種植病蟲害比較輕的蔬菜,晒一次就可以了。

  4、創造適宜蔬菜生長髮育的外界環境

  ***1***園藝設施的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必須採用專業無滴塑料薄膜,以利改善大棚的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2***雜草比較多地方,最好覆蓋黑色地膜或綠色地膜栽培。該兩種地膜有除草的效果,不必噴灑化學除草劑。特別是生長髮育較大長而且食鮮果的草黴,應將畦面在噴灑除草劑後覆蓋稿草或白色地膜的習慣,改為覆蓋黑色地膜。

  ***3***高山反季節蔬菜和沿海低海拔反季節蔬菜,最好畦面覆蓋稻草栽培。覆蓋稻草可以護根保溼、抑制雜草和防止病害。

  ***4***清潔田園,減少病蟲草來源的基數。前茬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爛葉,清除田間及四周的雜草,立即進行翻犁晒白,待要種時再整畦播種。前茬收穫後放置不管,待要新種時,匆匆清理田間,馬上翻犁整畦播種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將使菜田土壤中滋生遺留下許多病、蟲和草籽。

  日常田間操作管理疏拔下的病果、爛葉和整枝、打頂摘下枝梢及疏下的小果等,都必須集中帶出園外銷燬或集中作堆肥或漚肥。禁止把病株爛葉等扔入溝渠中。

  菜園翻犁時,及時用細耙將前茬遺留在園中的殘留農膜碎片剔除。

  在清潔田園時,不要遺漏田埂、溝渠、水壑、邊角地中雜草,要一起清除乾淨。

  5、提倡間作套種

  蔬菜的間作套種和混播,通常稱為間套種。合理地安排間套種,不僅可以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但是,間套種如果安排不當,則反而造成損失。蔬菜合理間套種要掌握以下原則。

  ***1***間套種要和生產條件相適應。蔬菜間套種一般要求較高的勞力和肥料等條件,在勞力充足、肥源較廣的地方,適當採取間套種形式是完全必要的;相反,勞力缺、肥料不足的地方,如果過多地安排間套種,往往管理工作跟不上,造成生產的損失。例如春種檳榔芋時,可套種早熟瓠瓜***俗稱芋瓠***或黃瓜,但是在6月上旬檳榔芋需要大量培土時,這時期套作物早熟瓠瓜還未及時採收完畢,勢必影響主作檳榔芋的產量。

  ***2***根據不同蔬菜類和品種的特性,合理搭配適宜間套種的蔬菜種類。對於間套種的蔬菜品種搭配,除了考慮它們之間的病蟲害不互相感染,最好還對某些病蟲害有拮抗作用。例如:秋大白菜套種青蒜,利用青蒜氣味,可以減輕大白菜遭受黃條跳甲的危害,降低大白菜軟腐病的發病率。

  ***3***在保證主作物高產,同時兼顧間作物生長的原則下,掌握主作和間套種蔬菜的適宜密度。例如:胡蘿蔔和菠菜混播,當菠菜長到5~6釐米長時,進行一次疏田,將太靠近胡蘿蔔苗附近菜苗間拔掉。

  間套種可以同畦可不同畦之間的隔行、隔株和隔畦間套種。各種不同種類的蔬菜或其它農作物之間的間套種,可以形成多層次、多品種結構的立體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