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藝術美是為了用藝術的形式將美的形象表現出來,是藝術設計的一個表現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藝術設計教育中傳承民間美術的思考

  摘要:藝術設計教育是我國藝術類專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興內容的增多和傳統知識的沒落,民間美術的傳承遇到了很大的危機。文章針對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展開討論。

  關鍵詞:藝術設計;民間美術;教育;傳承

  藝術設計教育在現階段的社會中獲得了廣泛的重視,由於環境穩定,藝術文化領域獲得了充足的外部條件。民間美術是藝術設計教育中的組成部分,但正在走向沒落,學習者更多傾向於當前流行的藝術形式,對民間美術的興趣並不大,由此導致民間美術的傳承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根據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和民間美術的特點,合理選擇傳承方法,保留民間美術教育的固有組成部分,減少民間美術瑰寶的流失,是今後的重點工作。

  一、民間美術傳承的困境分析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民間美術的時間較長,擁有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比較追求的是新興藝術類型以及流行的教育方法,民間美術的傳統性,與當前的藝術設計並不符合,二者雖然在本質上都隸屬於藝術的範疇,但在發展道路上卻走出了兩個方向。所以,民間美術傳承出現了較大的困境。首先,民間美術的學習者不斷的減少。藝術設計經歷的每一次歷史變遷,都將改變研究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民間美術雖然也隨著歷史的推移而改變,但改變的幅度非常小,其想要更多的保留傳統內容。學習者主要是跟隨大的潮流來發展,因此他們對民間美術的興趣程度較低。其次,民間美術的內容與現代藝術設計出現了衝突。對於民間美術而言,無論是創新還是內部體系的優化,都必須在一定的規範內進行,一旦有人嘗試打破固有的規則,就會遭到相關人士的譴責,甚至是引起極大的輿論壓力。與之相反的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講究的是個人的極限創造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追求各種打破常規的藝術形式。二者在觀念、方法上的衝突,導致很多人都選擇了現代藝術設計,主觀上拋棄了民間美術。第三,國家對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均保持中立態度。這就導致民間美術失去了最大的支援,後續發展表現為乏力狀態。

  二、民間美術傳承的可行性分析

  藝術設計教育在長久的探討和分析中,認為民間美術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專案較多,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專案,都隸屬於民間美術的範疇。一旦民間美術失傳,藝術設計教育的空洞就無法彌補,對國內的藝術事業發展將構成嚴重的威脅。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必須要在可行性上進行分析,才能明確相關執行措施。

  1、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較大的平臺

  民間美術的傳承,倘若要在客觀上獲得較大的提升,就必須藉助藝術設計教育的平臺作用。在國家看來,民間美術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瑰寶,但如果執行一系列的強硬措施,勢必會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這並不是最好的結果。為了能夠將民間美術更好的傳承下去,分析其中的一種可行性為,將藝術設計教育作為基礎平臺,廣泛開展民間美術傳承。首先,藝術設計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無論是在理論水平上,還是在專業基礎上,均有良好的條件和能力,可作為民間美術傳承的有效載體。其次,藝術設計教育的各個院校,均具有廣泛的硬體裝置,這正是民間美術所需要的。所以,藝術設計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雖然佔有了絕大部分的藝術空間,但卻在不知不覺中為民間美術傳承提供了較大的平臺,有利於民間美術在“絕望”之際獲得新的進步。

  2、藝術設計教育幫助民間美術獲得延伸

  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民間美術之所以在現階段的學習者、擁戴者比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民間美術守著固有的內容,未進行全面的延伸和創新,給不了社會需要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申請過程中,民間美術更像是“一個未被開啟的大門”,同時還有很多的人守著,不希望民間美術獲得延伸。藝術設計教育在長久的發展中,最大的功能就在於,幫助任何一種存在的、已知的藝術形式進行發展,民間美術也不例外。第一,藝術設計教育的研究方向,多數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內容。倘若民間美術能夠適當的與當下研究相互結合,相信可以獲得較大的創新,學習者和擁戴者的數量將增加,為傳承提供更多的幫助。第二,藝術設計教育的固有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與民間美術進行共享。由於國內的藝術領域發展,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將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相結合,是一條可行性較高的研究路徑。第三,藝術設計教育,已經是公認的“大環境上的藝術類別”,民間美術是被包括在內的。前者有必要向後者進行延伸處理,並獲得更大的價值。

  三、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措施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民間美術的傳承並不容易。從價值的角度來分析,民間美術所擁有的價值是無限的,但必須獲得相關領域和社會的認可,否則依然不能進行有效的傳承。藝術設計教育為民間美術提供了較大的平臺,還可以促使民間美術更好的延伸,傳承可行性是可以肯定的。研究民間美術傳承的具體措施,需要結合當前的客觀情況來完成,避免造成傳承方向的錯誤和內容的缺失。

  1、培養民間美術教育的師資隊伍

  民間美術的傳承,必須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獲得提升,否則很容易“各自為政”,造成民間美術的派別、門類過多,對將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傳承目標,認為培養民間美術教育的隊伍,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應將民間美術的一些高手,或者是公認的藝術大師邀請到院校當中,逐步建立純正的民間美術師資隊伍。例如,天津的泥人張,是我國民間美術的公認代表。泥人張的第三代傳人——張景祜,就曾經被邀請到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進行教學。陝西的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庫淑蘭也曾被邀請過。這些藝術大師在社會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是民間美術教育隊伍最需要的人。其次,師資隊伍在建設過程中,還應該明確每一位教師的具體責任。民間美術的傳承工作,不能再依靠傳統的“收弟子”形式來完成,必須要考慮到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將每一位藝術大師的責任、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明確後,便於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增加民間美術的學習者、擁戴者。

  2、開設民間美術課程

  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在獲得師資力量的幫助下,應進一步的開展相匹配的課程內容。當前的藝術教育比較開放,但不可能無任何的規章、制度,開設民間美術課程,是為了讓學生系統的學習民間美術的內容,豐富自身的藝術內涵。當學生擁有一定的基礎之後,才可以進一步的拓展訓練,逐步瞭解到民間美術的更多內容,完成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本文認為,民間美術要改變目前的狀況而真正地“活”起來,學校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高等學校設計藝術專業的文化情境中,通過組織民間藝術家、專業教師傳授知識與技藝,可使民間美術的技藝與民間美術的精神得到傳承與延續,實現民間美術的再創新。這樣不僅為民間美術提供了新內容,同時也給民間美術提供了新形式。當主體物件發生根本性改變以後,重新融合後的民間美術必將產生新的藝術生命力。民間美術課程包括理論和技法兩個方面。理論方面,可講授我國各種型別的傳統民間美術發展演變的歷史、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間美術的風格特色,以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技法方面,可講授一些民間美術的材料、工具、製作過程、生產工藝等,以培養學生對於民間美術的製作能力。

  3、增加民間美術專題講座、現場展演

  民間美術經過歷史的影響,自身的組成內容和各種文化內涵都比較豐富,想要將這些東西更好的傳承下去,就應該將民間美術的內容充分展示出來,並以此來獲得更多人的支援。增加民間美術專題講座、現場展演,是一項高度可行的措施。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不僅能夠讓學院內的人深入瞭解民間藝術,同時在展演過程中,吸引了相關機構、企業的注意,聯合進行民間美術的傳承,進一步擴大了工作的空間。例如,校企聯合過程中,開展民間美術專題講座、展演,學生畢業後直接到相關機構、企業進行工作,既能將民間美術更好的傳承下去,同時還可以在價值的創造上有所提升。建議在今後的專題講座、展演工作中,可以嘗試採用高校的專職教師授課和邀請民間藝人進行專題講座與現場展演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區域優勢,加強民間美術教育。所謂區域優勢指的是可以以高校所在的周邊地區較發達的民間美術型別作為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民間美術種類繁多、分佈廣泛,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民間美術的發展是不能脫離民族文化特別是本土文化情境的,因而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將民間美術引入高等學校設計教育,要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的特點。

  四、總結

  本文對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展開分析,當前的民間藝術獲得了社會和業界的雙重肯定,傳承工作正在緊密開展,成果方面非常豐碩。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民間美術將獲得更高的傳承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新詞.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對傳統民間美術資源的傳承[J].大舞臺,2013,09:221-222.

  [2]辛琳琳.民間美術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J].大舞臺,2010,10:190-191.

  [3]周映河.傳統民間美術資源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與應用[J].藝術教育,2012,09:125-126.

  [4]秦國防.高等藝術院校民間美術教育與民間美術傳承發展研究[J].大眾文藝,2011,19:232-233.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情感元素在藝術設計中的融入與呈現

  摘要:知識時代背景下,藝術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繪畫藝術與藝術設計在現代藝術領域佔據著重要位置,毫無疑問是現代藝術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繪畫藝術。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琴棋書畫”之說,繪畫藝術一直以來都十分受到歡迎。繪畫藝術之所以能夠如此受到歡迎,和繪畫藝術的藝術特性有著直接關係。繪畫藝術具有強大的藝術表現力,不僅能夠給受眾視覺衝擊,更能夠利用畫面營造氣氛,引發受眾內心的震撼與共鳴。而繪畫藝術表現力的營造離不開對情感元素的運用,繪畫是一種能夠抒發情感的藝術。本文將針對情感元素在繪畫藝術創作及藝術設計中的融入與呈現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藝術;情感元素;融入與呈現

  繪畫藝術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思想和審美都發生極大轉變,繪畫藝術風格與形式越來越多,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但對情感元素的呈現始終未變,不論古代繪畫作品,還是現代繪畫作品都運用了大量情感元素,畫家們在作品中投入情感,通過對色彩、線條的運用表現情感,通過各種表現方式將情感元素展現給受眾。不同性格的藝術家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對情感元素運用的方式也會不同,所以才會有“畫如其人”的俗語。另外,現代藝術設計也重視對情感元素的運用與呈現。情感元素在繪畫藝術創作及藝術設計中的融入與呈現值得研究

  一、繪畫藝術創作與藝術設計

  ***一***繪畫藝術創作

  繪畫藝術創作是忠實於客觀物象,對客觀物象採用高度概括與提煉具象圖形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1。繪畫藝術作品具有鮮明形象特徵,是對現實物件的濃縮與精煉、概括與簡化。繪畫藝術創作通常以圖形化的方式組織處理描繪物件,以抓住物件精神氣質,強化形象形態特徵,對其進行表現,是一種單純、鮮明的藝術表現方式2。繪畫藝術創作的圖形表現方式較為自由,充滿個性,通常立足於生活,關注生活,關注時代,但同時也注重思想的解決,想象的發揮3。繪畫藝術作品是最打動人心的藝術創作形式,但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最平凡,與生活最貼近的事物。對生活感悟越深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越能感動受眾。繪畫藝術創作不僅屬於藝術行為,更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在表現藝術的同時,還能夠傳達人的情感,洗滌人的靈魂。情感與藝術的和諧統一是繪畫藝術創作的關鍵,是藝術作品必須具備的價值。一副優秀的繪畫藝術作品,代表藝術,代表時代,代表作者,同時還代表著情感4。翻看名師大家的作品,無不感受到作品藝術魅力中蘊含的情感。繪畫藝術創作要詮釋生活,表現內心真實感受,發揮想象,才能獲得成功。例如,羅中立的《父親》,刻畫了一個農民形象,緊貼時代與生活,反映出了一個時代,反映出了當時中國基本國情和一個普通勞苦大眾,他用繪畫創作語言記錄了這一時代發生的事,將自身情感融入畫面,用情感元素表現自己對社會的觀察,對生活的感悟。“以人為本”是繪畫藝術創作的永恆主題,從古今中外繪畫歷史來看,都在貫徹人本藝術思想理論。

  ***二***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目前仍屬於邊緣學科,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有別於傳統藝術門類,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藝術學科,涉及內容和範圍非常廣泛,其審美標準也會隨著影響因素變化而產生變化,其中較為重要得的影響因素是文化與社會環境5。藝術設計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用於日常生活相關事物的設計中,使之在具有實用功能的同時還具有審美功能。簡言之藝術設計是一種為人服務的設計行為,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完美結合。藝術設計通過對藝術設計理論思維、造型藝術、設計原理的運用進行設計,來滿足人們物質上、精神上的需求。設計中十分注重設計的生活性和實際性。藝術設計的最大特點是服務性,它不同於傳統藝術那般可以異想天開,藝術設計中的設計關鍵在於為人類提供服務,滿足人們需求,追求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與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品有著本質區別。傳統藝術品完全可以憑藉靈感,憑空創作,而藝術設計則需要嚴謹的科學精神,設計師要對各種資料和資訊進行考慮,調查自身設計觀點與科學觀點間的關係,追求藝術與生活需求的妥協,所以藝術設計作品沒有絕對的藝術理想,往往是用體驗和感受去征服受眾6。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藝術設計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追求越來越高,對藝術設計作品帶來的情感體驗越來越重視,所以越來越多的藝術設計作品開始重視設計中情感元素的融入與呈現。

  二、情感元素在繪畫藝術創作及藝術設計中的融入與呈現

  情感屬於心理學範疇,是人態度的一部分,它與態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是態度在生理上的一種比較複雜且穩定的生理體驗,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和價值感兩大方面。具體表現為:美感、喜歡、幸福、仇恨、愛情等等。梁啟超曾在文章中提到“天下最神聖的莫過於情感”,情感是人心理變化的主要誘因,對人類行為起著決定性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決定行為,影響著人的審美和個體感受,現代藝術中幾乎都融入了大量情感元素,通過對色彩、材質、點、線、面等元素的組合,構建情感元素,從而對人的視覺、觸覺、聽覺產生影響,使其產生聯想,引發情感共鳴,達到人與物心理溝通的目的,進行藝術表達,讓作品帶出情感,拉近人與藝術間的關係。藝術作品中情感運用非常重要,情感元素是增強藝術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能以非同一般的情感力量,誘發受眾情感,使其沉著於藝術作品帶來的歡快愉悅之中,對作品產生認同感。沒有情感元素的繪畫藝術作品或藝術設計作品就沒有情感的注入,所以難以激起他人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藝術沒有靈魂,只是僵死的概念。不論是繪畫藝術作品,還是藝術設計都要“以形感人、以情動人”,融入情感元素,給予受眾視覺刺激,才能獲得成功,得到良好的藝術效果,使受眾產生興趣。因此,設計師要加強對情感元素的運用,注重情感元素的呈現,將自身感情融入作品。很多享譽盛名藝術作品的成功,不僅在於藝術手法的精妙,更因為它融入了大量情感設計手法,十分注重情感表現,所以才深入人心,因此才能夠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好的成績。例如,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蒙娜麗莎》,被人們稱為“蒙娜麗莎的微笑”。該作品的成功就在於畫中人物的微笑,這一微笑賦予了人物“人情味”,使整幅作品有了生命和靈魂。畫中人物姿態優雅,笑容微妙,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這使得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美術家們稱為“神祕的微笑”。畫中的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光線變化下,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有明顯差異。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83%,厭惡9%,恐懼6%,憤怒2%。毫無疑問情感元素已成為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段,藝術家們通過對情感元素的運用,滿足受眾情感需求,使受眾心理得到滿足感和認同感。這些情感元素能夠勾起受眾聯想和回憶,不同情感元素的運用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同。例如,在藝術設計中一些柔軟材質的運用,能夠給人一種親切感,所以這種設計情感定位傾向女性和小孩。此外,藝術設計和繪畫藝術創作中色彩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色彩給予受眾的視覺衝擊和情感感受最明顯,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不同。例如,黑色代表著憤怒、害怕、復仇等;白色代表著安靜、祥和、平靜,能夠使人聯想到天空、白雲;紅色則讓人覺得熱血、溫暖、火熱,所以色彩是現代藝術中喚起受眾情感的主要情感元素。一些色彩獨特的作品往往會使人眼前一亮,使主題更鮮明,有效吸引受眾,刺激受眾感官。例如,hellokitty色彩設計中多以粉色為主,而粉色在人們情感中是“可愛”和“萌”的代表,這種設計思路使情感與色彩完美融合,將情感元素呈現給了人們。因此,當人們看到藝術作品色彩時,內心情感和幻想便會被喚起。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精神享受和情感需求,所以人們更加看重藝術作品的情感價值。然而,目前很多繪畫作品和藝術設計作品往往缺乏對情感元素的運用與呈現,藝術風格千篇一律,相互複製、相互抄襲,很多作品已喪失藝術特色,無法反應作品情感內涵,受眾也無法感受到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想要提高繪畫作品及藝術設計作品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就必須提升作品情感價值。通過正文的分析不難看出,情感元素在現代藝術領域中的重要性。繪畫藝術創作與藝術設計有著很多共性,想要創作出優質的藝術作品,離不開對情感元素的運用。缺乏情感元素的藝術,往往是空洞無神,難以獲得受眾認同,藝術價值受到侷限。繪畫藝術創作與藝術設計想要獲得成功應積極融入情感元素。

  註釋:

  1.王麗君.花山岩畫藝術在現代繪畫藝術中的視覺表達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2***11***:119-124.

  2.王婭楠.抽象元素在現當代中國畫藝術語言中的演變與發展[D].山東理工大學,2014***14***:132-136.

  3.王豔,王國.中國傳統繪畫元素在現代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14***7***:119-126.

  4.李晶.物性與神思的遇合—綜合繪畫材料的拓展與藝術呈現[D].東北師範大學,2013***12***:103-104.

  5.蔡佐嘉,王希林.“虛實相生”的水墨意境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2***06***:112-115.

  6.楊晶,韓慶祥.現代繪畫的“錯覺”形式對現代設計的影響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04***: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