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孩子的智商高不高

  由於嬰幼兒的表達力有限,所以有時我們很難去判斷他們的智力發育如何。但其實嬰幼兒的各種行為模式的出現都是和大腦發育的成熟度相關的,有顯著的階段性。我們可以從此入手去判斷孩子的智商。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判定孩子智商高不高的方法

  一、大運動

  大運動是人體軀體活動和姿態反應,也是人體活動的基礎。若大運動發育得好,說明嬰幼兒比較聰明;若大運動發育的差,常為智力低下的早期指標。

  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翻身:5—7個月,坐:10—12個月,站立行走:11—15個月,跑步:24個月左右,跳躍:30個月左右。

  二、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一般是指手和手指抓握和操作物體的能力。手的功能要發展是需要有眼睛配合的,這叫做眼手協調。手是智慧的前哨,俗話說的心靈手巧,指的就是指手的技能發展與智力水平密切相關,所以可以通過手的精細動作發展狀況來預示嬰幼兒的智力發展狀況是否正常。

  主要精細動作的出現時間為——抓握動作:2—3個月,抓住動作:4—7個月,把弄動作:6—7個月,倒手動作:7—8個月,拇食指對捏:9—10個月,翻書動作:18—24個月,握筆動作:18—24個月,穿扣動作:24個月左右。

  三、適應性能力

  適應性能力是對刺激物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是與視覺、聽覺、語言及手功能的發展分不開的。嬰兒的適應性能力是智力發展的前奏,能預示將來智力的發展的好壞。

  嬰兒適應性能力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眼睛能跟蹤物體:1個月;能找到聲源:4個月;玩具失落會找:6個月;能尋找盒內東西:10個月;會蓋瓶蓋:12個月;能認識大小:27個月,能認識紅色:30個月;開始懂得“裡”、“外”:33個月。

  四、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彼此之間交談、聽音樂、聽歌曲、講故事、說歌謠、寫字、畫圖畫等,這些聽、說、讀、寫都是不同形式的語言活動。語言可以促進兒童心理活動的迅速發展。

  其主要行為模式的出現時間為——發出輕微喉音:1個月,伊呀自語:4個月,發出da-da、ma-ma聲:7個月,叫名字時會轉頭:7個月,會歡迎、再見:10個月,有意識叫爸爸、媽媽:12個月,能說出8個以上單字音:18個月,能說兩句以上兒歌:24個月,能說10個字以上的長句子:36個月。

  五、社交行為

  社交行為是反映小兒社會交往和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其行為模式也是內在成長因素所決定,有一定的發展程式——眼睛跟人;1個月,見到親人會笑;3個月,認識母親和熟人;4個月,對鏡子有遊戲反應:7個月,會注視所提到的人和物;10個月,能配合穿衣服;12個月,白天會控制大小便;18個月,能自己脫掉單衣、單褲;24-27個月,會扣鈕釦;36個月。

  孩子智商高的表現

  話嘮

  “話嘮”是特別讓老師頭疼的“熊孩子”型別,不僅影響老師上課,還影響同學學習。相信此類孩子的家長也經常被老師“關注”吧!

  其實,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語言豐富,表達能力很強,只是作為小孩子,較缺乏自制力,暫時不能控制自己想表達的慾望,也不知道什麼場合適合講話,所以才會像個小喜鵲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因此強烈的譴責孩子,因為這很有可能抹殺孩子的“說話”天賦,說不定以後就是出色的主持人、記者、主播之類的,而且能說會道的人在社會上也比較吃得開,要知道,小孩的自尊心是很強的,過度責罵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不過,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家長也需適當引導,告訴他們什麼時候該講,什麼時候不該講,或者讓孩子放學後專門講講學校發生的故事等等。

  愛發號施令

  這類孩子在某些人眼中是“領頭羊”,可是在某些人眼中是就顯得有點自私、愛出風頭。不管怎樣吧,不能否認的是,這類孩子普遍有著較強的主見性、領導和組織能力,說不準可能以後就會成為領導人。

  攢零用錢

  其實我還蠻佩服這類孩子的,小時候自制力就能那麼強!能有效控制自己慾望的人,相信做起事來也不會差。目標、雄心、自信等都是很厲害的。

  特別愛講小故事

  這類孩子跟“小話嘮”不一樣,他們就是特別喜歡故事,經常嚷嚷著讓你講故事、或者讓你聽他***她***的故事,有時候還特別愛扮演故事裡的人物。

  經常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他可能會說“這隻小狗可能是哮天犬”之類的,不要打斷他的思路、想法,讓他自由的發揮,畢竟每個小說家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豈是爾等凡人能夠理解的。

  多動症

  對於“多動症”,很多人把它歸結為一種病,但我更願意說他們是“運動細胞”太發達,活動就是他們的生命,靜下來就等於扼制了他們的命脈。

  一般這類孩子,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不錯,而且思維也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加以培養,以後會有很好的發展。

  愛分步總結問題

  我們家的那位小傢伙,經常會把他很喜歡的一些事情發展,按照“1、2、3……”來總結,他會告訴你,第一步應該這樣做,然後第二步進入關鍵,還要有個總結的ending。有時候我和他爸爸都很驚訝,我們完全沒有注意過的事情,為什麼孩子會能如此詳細地總結歸納。

  有次我們特意問孩子,那個機器是怎麼運轉的。孩子指著機器,一步步告訴我們,一開始他這樣說:“媽媽,你趕緊看這裡……”原來孩子有細心觀察。

  這型別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能一邊觀察一邊分析,而且對事情的發展會有自己歸納總結。可以說,這樣的孩子做掌控全域性的人,而且能清晰分析結果,好好培育,說不定日後就是領導級的人物。

  八大因素影響孩子的智商

  1。遺傳 一般來說,父母智商高,寶寶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係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寶寶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寶寶明顯增加。

  2。晚育 女人在23歲之前29歲以後生育的寶寶,智力不如在24—28歲之間生育的寶寶。而男人在30歲左右當爸爸最合適。

  3。早餐 早餐的質量高低對處於生長髮育“旺季”的孩子來說顯得特別重要。

  4。活動 寶寶並不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動物”。多創造條件讓寶寶活動,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最有效的辦法。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了大多聰明。

  5。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吃母乳長大的寶寶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6。肥胖 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寶寶,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7。環境 生活在枯燥環境裡的寶寶,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寶寶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8。藥物 某些藥物會影響寶寶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藥若干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