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搭配使用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運用也就是膨脹性、緊縮性和中性三種類型政策的不同組合。那麼,有哪些?小編為您分享。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運用也就是膨脹性、緊縮性和中性三種類型政策的不同組合。現在我們從鬆緊搭配出發來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效應。

  ***一***鬆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即“雙鬆”政策

  鬆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減少稅收和擴大政府支出規模來增加社會的總需求。鬆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擴大信貸支出的規模,增加貨幣的供給。顯然,“雙鬆”政策的結果,必然使社會的總需求擴大。在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生產能力和生產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利用這種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經濟的增長,擴大就業,但卻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風險。

  ***二***緊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即“雙緊”政策

  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增加稅收、削減政府支出規模等,來限制消費與投資,抑制社會的總需求;緊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提高法定準備率、提高利率來壓縮支出的規模,減少貨幣的供給。這種政策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脹與通貨膨脹,但可能會帶來經濟停滯的後果。

  ***三***緊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

  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旺和制止通貨膨脹;鬆的貨幣政策在於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就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貨幣政策過鬆,也難以制止通貨膨脹。

  ***四***鬆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

  鬆的財政政策在於刺激需求,對克服經濟蕭條較為有效;緊的貨幣政策可以避免過高的通貨膨脹率。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是在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同時儘可能地避免通貨膨脹。但長期運用這種政策組合,會積累起大量的財政赤字。

  從以上幾種政策組合可以看到,所謂鬆與緊,實際上是財政與信貸在資金供應上的鬆與緊,也就是銀根的鬆與緊。凡是使銀根鬆動的措施,如減稅、增加財政支出、降低準備金宰與利息率、擴大信貸支出等,都屬於“鬆”的政策措施;凡是抽緊銀根的措施,如增稅、減少財政支出、提高準備金率與利息率、壓縮信貸支出等,都屬於“緊”的政策措施。至於到底採取哪一種鬆緊搭配政策,則取決於巨集觀經濟的執行狀況及其所要達到的政策目標。一般說,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小於總供給,就應採取鬆的政策措施,以擴大社會的總需求;而如果社會總需求明顯大於總供給,就應採取緊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會總需求的增長。

  到這裡,我們的分析主要還是把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調節效應放在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上,實際上,不管是鬆的政策措施還是緊的政策措施,在調節需求的同時也在調節供給。同樣的道理,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情況下,既可用緊的政策措施來抑制需求的增長,也可用鬆的政策措施來促進供給的增長。因此緊的政策措施和鬆的政策措施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如果從結構方面看,問題就更清楚。在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的情況下,也會有一些部門的產品供大於求,另一些部門的產品供小於求;在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的情況下,同樣也會出現有的部門的產品供大於求,有的部門的產品供小於求。這樣單純地採取緊的或鬆的政策調節,都不可能使部門之間保持平衡。因此,還要從結構失衡的具體情況出發,採取或緊或鬆的政策措施加以調節。由此可見,當我們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來實現巨集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時,不能只看到需求的一面,還要兼顧供給的一面。當然也要看到,採取緊的政策措施在壓縮需求方面可以迅速奏效,而採取鬆的政策措施在增加供給方面往往要經歷一個過程才能見效。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的理論依據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國家實施巨集觀調控的兩大經濟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體系中的兩大支柱,它們都能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進行調節,都服務於共同的巨集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即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這表明了兩種政策具有同一性。但它們又都是通過各自傳導機制及政策工具來調節供需平衡,進而影響經濟執行,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這又表明了兩種政策的差異性。如果強調同一種政策代替另一種政策,簡單強化一種政策而忽視另一種政策;或者是主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各行其是,就會失去政策間的互補作用,難以發揮協調、制約的整體功能,甚至於出現碰撞與摩擦,彼此抵消力量,減弱巨集觀調控的效應。我們應當改變計劃經濟的那種銀行過於依附於財政的狀況,但也不能把降低財政職能,削弱財政政策當成改革的要求,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下巨集觀調控主要靠貨幣政策實現的看法是片面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資金運動是整個經濟活動的血液,財政調節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因此,客觀的決定了只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到實現巨集觀調控的目標。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調節方式不同

  貨幣政策的間接性較強,財政政策的直接性較強。

  貨幣政策的傳導需要經過“貨幣供應量—市場利率—貨幣需求—政策目標”等環節,政策效應受到儲蓄動機、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市場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傳導鏈條長,調節時滯長,調節方式間接,調節結果的不確定性較大。財政政策的許多作用手段都直接體現政府的調節意志,直接幫助政策目標的實現,如財政投資性支出可以直接調節投資規模和結構,消費性支出可以直接調節消費規模和結構等,政策意圖的傳遞環節少,調節時滯短,調節結果具有較強的確定性。

  在我國財政與信貸是國家從巨集觀上集中分配資金的兩條不同的渠道,兩者雖然都能對社會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進行調節,但在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這種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兩者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