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合理選擇和運用,以及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是現代市場經濟執行的必要條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制定各自為政,缺乏全域性觀念

  本來財政和銀行都是代表國家根本利益的綜合部門,應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置於第一位。但是現實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由各部門根據自己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以本部門的經濟利益為基點、依託自己的巨集觀調控目標和機制而制定,而對兩大政策相互關係和影響、尤其是對兩大政策的相互牴觸可能導致的後果缺乏權衡;財政和金融部門之間也缺乏穩定的溝通機制,致使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和調控力度很難準確把握,乃至出現逆向調節和相互牴觸。因此,為有效地發揮兩大政策的巨集觀調控合力,必須實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由目前的各自為政到協調配合的根本轉變。

  ***二***財政調控能力弱化,金融調控獨木難支

  制度變遷程序中,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社會資金配置渠道了根本性變化,即國民收入分配由政府向企業和個人急劇傾斜,資金配置由財政主導型轉向金融主導型,金融事業空前發展和凸顯。但是金融事業的過分凸顯並非其自身真正發展的結果,而是財政規模萎縮和國有企業資金困難烘托而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財政規模不斷萎縮,財力日趨困窘,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致使財政調控缺少必要的物力基礎,調控功能難以有效發揮。而金融業的持續發展,富集了足夠的財力,因而也就順理成章地承擔起了本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事情,如國有企業的過度負債等,其結果是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劣化,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正常運作。商業銀行既是貨幣政策的調控物件,又是貨幣政策的傳導者,由於銀行承攬了本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事情,使貨幣政策執行結果偏離既定目標,甚至扭曲變形。

  ***三***財政與銀行職能錯位,影響兩大政策的配合

  績效財政和銀行在巨集觀調控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於兩者的地位和特點各異,運作方式和手段便不盡相同,因此兩者理應有明確的分工。而長期以來,財政和銀行關係不順,使調控職能相互錯位,影響配合績效。***1***財政資金信用化和信貸資金財政化並存。銀行擠佔大量財政資金,使財政直接增支或減收,干擾了財政的調控效果。財政擠佔銀行資金也日趨嚴重,如財政向銀行的間接透支有長期化擴大化的趨勢和銀行承擔部分本應由財政安排的國家專項儲備等。***2***銀行代行財政巨集觀調控職能,突出表現在用銀行貸款維持虧損企業運轉和代行社會公共保障職能。***3***通常,貨幣政策側重總量控制,財政政策更適於結構調整。但隨著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根本變化,銀行信貸資金成為社會投資的資金主源,銀行承擔總量和結構調控職能,但其成效並不顯著,結構矛盾不但沒能有效解決,反而日趨突出。 國有企業體制缺陷嚴重阻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現代企業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控的基點,也是巨集觀調控成敗的關鍵。但是,我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完善,國有企業還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基本上不具備硬預算約束機制,對國家的依賴性較大。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低下,但卻有著強烈的投資慾望和衝動,而自有資本和財政資源又非常有限,便過度依賴銀行貸款,致使負債居高不下;兼之企業效益不好、虧損嚴重、信用觀念缺乏,導致償債能力和願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了對國有銀行的多重衝擊。值此情形,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都難以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基本架構

  ***一***規範財政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程式和機制

  設定一個能超脫財政和銀行部門利益、並能從國民經濟全域性著眼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常設或非常設機構,其職能在於規範程式和機制,不但要根據巨集觀經濟執行態勢和財政貨幣政策的各自特點及配合效應選擇具體的配合方式,並隨經濟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政策偏差,而且要及時仲裁和處理關涉各方利益的衝突和矛盾,以消除雙方的摩擦。協調財政和銀行的關係,使財政貨幣政策和經濟執行機制相契合。

  ***二***明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側重點

  財政貨幣政策總是通過國民經濟和結構的調控。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最佳結合,但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控側重點總是不盡相同的。***1***貨幣政策側重於效率原則,以保持經濟的活力和高效財政政策側重於公平原則,以發揮其穩定經濟的作用。經濟發展既要效率,也要穩定,面穩定又是以相對公平為前提的,制度構架既定,則只有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通過稅收、公債、政府採購和轉移支付等手段實施巨集觀調控,以利於解決失業、收入不公和公共物品受益程度差異等問題。 ***2***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政府職能的重塑財政要適時轉換職能,將有限的財政資源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支柱產業,其他方面和領域的社會總需求應由銀行負責供給。換言之,財政調控重點是經濟結構,銀行則要加強社會總求求調控,合理分工,協調動作。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財政可以放鬆總量調控,銀行應該退出結構調整。

  ***三***強化金融與振興財政並舉,以扭轉目前“弱財政、強金融”的格局

  首先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調適金融的巨集觀調控功能,增強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強化財政調控職能,實現財政的振興:

  ***1***提高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的資金集中比重,增強巨集觀調控財政力和能力從根本上講,兩個比重的提高有賴於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企業經濟效益的改善、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進步,但目前最緊要的是做好兩項工作:一是繼續推進稅制改革,依法治稅,有效徵管,保證稅收應收盡收;二是規範政府分配行為。沒有統一的財政,就沒有財政的振興,政府分配從來都是以財政集中性分配為主渠道,政府必要的收費只佔很小的比重。而我國的財權極度分散,各級政府的分配極不規範,既擾亂了分配秩序,又減損了國家財力,也弱化了財政能力。

  ***2***發展政策性銀行業務,建立政策性銀行正常、穩定的融資渠道,保證資金來源,使政策性銀行成為控制投資總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目前應主要著力解決政策性銀行籌資渠道單一、資金使用績效欠佳的問題。政策性銀行應有穩定的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可將清理整頓的財政信用資金、機關團體的央行存款、郵政儲蓄和保險公司存款籌劃歸政策性銀行,並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適度發行長期債券;同時,要注重資金使用績效的考核的評估,實現應有經濟社會目標。

  ***四***著力協調財政貨幣政策的結合部

  ***1***國債管理政策

  國債既是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也是協調財政貨幣政策的重要關節點。國債不僅有助於彌補財政赤字,舒緩財政困難,還能用以進行經濟建設;同時,國債尤其是短期國債還是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基礎條件。以我國實踐看,尚須創造條件,以臻完善:提高央行國債資產比重;強化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完善國債市場,做到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及執行市場化;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為財政發債創造良好的利率條件。

  ***2***財政投融資

  財政投融資是以政府為投融資主體的金融活動,既有較強的財政性,又有明顯的金融性,客觀上成為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又一結合部:首先,財政投融資的政策性直接體現著政府的財政意圖,是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其次,財政投融資所具有的信用屬性決定了它又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組成部分,受制於央行的巨集觀金融調控。市場經濟中,銀行和企業投資必然受利益機制的驅使,使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不足,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來重,而建立財政投融資,即可為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使之與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相適應。在資金來源上,不僅應包括國債和財政撥款,而且應當逐步把郵政儲蓄存款、社會保障基金結餘等納入;在資金使用上,既要強調巨集觀意旨,也要注意資金的使用績效與合理回收。

  ***3***國有企業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國有企業改革正向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但由於歷史和體制等原因,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社會負擔過重、政企不分、過度負債、信用紊亂等問題,使國有企業改革程序受到影響。政府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推動者,財政和銀行作為政府的綜合職能部門,應互相協調、密切配合,幫助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度過難關。國有企業面臨的困難,有些只需財政或貨幣政策的某一方面即能解決,而更多的是需要兩大政策的協調合作,如,財政和銀行要協同配合,支援企業債務重整。國有企業的過度負債是舊體制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府、銀行和企業都應合理分擔。再如,財政和銀行應以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協同支援國有企業運用集團制度、公司制、股份制來加快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推動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規模經營,以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從制度上構築起實施財政貨幣政策調控的微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