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教案進餐

  讓幼兒知道入座時長者先入座。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做客用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入座時長者先入座。

  2、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

  【活動準備】

  手偶,卡片,禮儀星星的圖片或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匯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好朋友,看看她是誰?***手偶:喜羊羊***同學們見到它高興嗎?可是喜洋洋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他呀去美羊羊家做客,因為不懂得一些做客用餐的禮儀,弄得美羊羊都和他生氣了,寶貝們願意幫助他嗎?

  二、基本部分:

  1、師:那麼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探討一下做客需要注意哪些用餐禮儀吧。

  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看法,自由進行表述。

  2、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禮儀小星星“是怎麼說的,教師用禮儀小星星的口吻說出正確的禮儀規範:我是好寶寶,做客用餐講禮貌,先請長輩坐,自己再就坐,不要高聲語,碗筷不亂敲,好菜大家嘗,夾菜要禮讓。

  3、提問:“小朋友們聽清楚禮儀小星星說的話了嗎?應該誰先坐下呢?”

  幼兒回答教師問題,模仿說兒歌。

  4、情景表演:《做客用餐》

  美羊羊請大家到她家做客用餐,喜羊羊帶著羊村的羊們一起去***請幾位幼兒分別扮演美羊羊、喜羊羊、慢羊羊***,

  敲門——問好——就坐***長輩先坐、自己再坐***——用餐***不要高聲語,碗筷不亂敲,好菜大家嘗,夾菜要禮讓***——告別。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評價給予幼兒鼓勵。並學習做客用餐兒歌

  附兒歌《做客用餐》

  我是好寶寶,做客用餐講禮貌,

  先請長輩坐,自己再就坐,

  不要高聲語,碗筷不亂敲,

  好菜大家嘗,夾菜要禮讓。

  活動延伸:家長帶孩子去做客用餐,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禮儀行為。

  區域創設:設定一個小餐廳,準備一些餐具及食物,讓幼兒能夠在餐廳玩“進餐遊戲”,鞏固用餐禮儀。

  篇二

  活動目標:1、欣賞宣傳畫,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畫面的含義。懂得餐桌上的基本禮儀,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活動準備:範例圖片兩張***好、壞***、PPT課件、油畫棒、

  活動過程: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1、這是在什麼地方?他們在幹什麼?

  2、這兩個小朋友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麼?

  播放PPT課件,再次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拓展經驗。

  提問:1、看完這個短片後,你認為在餐桌上還要注意哪些禮儀?

  2、我們平時吃飯時,應該怎麼做呢?

  教師小結: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掉飯粒、什麼菜都要吃、吃飯時不大聲講話和玩耍、還要注意講究衛生、不用手抓飯抓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餐桌上的一些禮儀,這樣吃飯的小朋友才是文明的小朋友。

  幼兒自制宣傳畫,教師提出要求。

  我們小朋友今天知道了這麼多有關餐桌上的禮儀,今後也要學習他們在餐桌上的一些禮儀,對嗎?

  提問:1、可是還有一些小朋友不知道,那麼我們怎麼告訴別人要好好吃飯呢?告訴他們什麼呢?

  幼兒自制宣傳畫,教師巡迴指導。

  這裡老師準備了很多的小圖片,幼兒小朋友是做的對的,請你把它粘在綠色的圈圈裡。有的小朋友是做的錯的,請你把它粘在紅色的圈圈裡。***以便粘一邊要告訴他們哦!吃飯時要………,不可以………。

  3、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引導幼兒大膽地說。

  四、宣傳畫展示,介紹。

  1、請個別幼兒介紹。

  2、幼兒相互介紹。

  3、向哥哥姐姐進行宣傳。

  篇三

  《餐桌禮儀》課後反思

  一、教學前的思考:課程的來源是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蔚鬥分園宣傳畫特色的要求,以教研促科研,我們蔚鬥分園在學期初就各課題組進行研討與交流,按照各課題的要求在期中進行現場的教學交流與研討,讓教師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作為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由於小肌肉動作發展還不協調,且幼兒喜歡玩的特點,我們在設計和開展幼兒宣傳畫活動中,就要考慮什麼樣的美術活動能吸引小班的孩子呢?實踐證明,只有將活動和遊戲結合,才能獲得有效的收穫。只有挖掘幼兒真實的興趣,幼兒主動的活動是受需要興趣驅使的。幼兒有求知的興趣才能使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教師在活動匯入環節先直接出示兩張幼兒在餐桌上吃飯的情景照片,讓幼兒觀察講述自己對兩種行為的認識和看法。圖片的科學和合理的提供將幫助教師順利地開展好教學的重要條件,只有選擇了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和活動內容的圖片,才能將幼兒的學習活動步步深入,取得活動的最大效益。其次,對於教師教學語言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啟發性的語言,問題情景的創設都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活動的亮點,教師的提問有太多的暗示性是不需要考慮就能得出答案,是教師的表情就能讀出答案的這無疑在浪費時間。提問應緊扣主題,減少不必要的廢話,多問一些“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等開放性的問題。儘可能減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兒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在組織語言時也要簡潔少說廢話,把握內容的主線,使幼兒得到有效的學習。

  總之,在活動中教師不要死守陳規,把活動模式化。從設計開始部分到基本部分,從基本部分到結束部分都必須經歷某些階段,遵循某種格式,把教學死板的組裝,這就導致教師說了許多價值不大甚至根本無用的話。還有的活動片面強調遊戲化導致“遊亦未遊,學亦未學”的現象。每一次活動似乎都與遊戲結合,都要有遊戲,而實質是既沒遊戲也沒教學。時間在毫無價值的活動中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