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心理學研究論文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幼兒教師心理現狀
摘要:幼兒教師的心理現狀當然並不盡然如此,以上只是羅列了比較消極的心理,然而這些消極現狀需要我們重視需要我們幫助解決。
關鍵詞:幼兒教師心理現狀
關於幼兒教師的心理問題,雖然早有人提出,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卻極少向我們提及相關的資訊,作為一個學前教育專業的在讀生,我覺得有必要和我的同學或以後的同行一起來探討這個敏感的問題。因為只有正視,才會有真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或許在很多人的眼裡,幼兒教師的心裡應該永遠是充滿愛、充滿童真的健康的青春的,支援這種論點的主要依據是因為幼兒教師面對的永遠是天真無邪,可愛純淨的幼年兒童,而且她們工作的內容也是充滿童趣的。然而事實卻不盡然,近來,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倦怠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通過對幼兒教師的訪問以及網上資料的顯示,幼兒教師的心理現狀主要有體現為:成就感低,壓力太大,害怕孩子、焦慮、抑鬱、自卑等不良心理還有職業倦怠、。當然,前者也是造成後者的主要原因。
那麼,造成這些心理現狀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們來看壓力這個問題。
幼兒教師是一個壓力很大的職業,據說其壓力程度僅低於消防員。這些壓力來源於這個職業的各個方面,***一***、便是幼兒的安全問題。
一個幼兒園教師這樣說:“幼兒園老師的心理壓力你可想而知了,是很大、非常大、相當大!常常被某個孩子從哪裡摔下來的噩夢驚醒。孩子若摔了點血更恨不得讓我血流如注來對換!每次放假過後,看著好幾個孩子掛著彩上幼兒園時***嚴重的縫好幾針的***除了心疼就是慶幸;幸好不是在幼兒園跌的,否則我鐵定下崗!”、“辛辛苦苦地工作著,腦子裡整天想著孩子,卻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在家孩子怎麼摔大人都覺得沒事,怎麼罵都覺得天經地義,可在幼兒園,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師不依不饒,投訴半天還到網上去發帖開罵,鬱悶.有的家長來接孩子放學,先把孩子從頭到腳檢查一遍,就差沒看孩子有沒有少根頭髮了,上帝保佑我們的孩子吧!”幼兒園教師的壓力由此可見!每天都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孩子的調皮天性加上家長的不理解和許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幼兒教師不得不對在園幼兒的安全問題而承擔巨大的壓力。
***二***便是工作的壓力。幼兒教師的工作非常繁雜瑣碎,而且都得負擔教育、保育雙重任務,開課多、活動多、比賽多。每年、每學期,甚至每個月,幼兒園都有對外公開課、觀摩比賽等活動。尤其是一些示範園、實驗園更多。這些活動主要有:幼兒一日生活觀摩、活動設計比賽、、教玩具製作比賽、課件製作比賽、賽課、說課等各項技術技能比賽等。其次還有根據一些節日活動開展的文藝比賽、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的參與,都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準備。
***三***是個人婚姻的壓力,眾所周知,幼兒園的教師是以女教師為主的,而幼兒園的環境較為封閉,交際狹窄,加上幼教社會地位不高,加上工資較低,使得幼兒教師成家難,壓力較大。
其次,便是成就感問題。
***一***儘管幼兒教師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是其成就感普遍不高。原因在於:幼教工作量巨大但大都繁雜瑣碎,幼兒教師自己覺得累,但是社會並不承認其價值,大眾普遍認為幼兒教師的工作都是小兒科,畫點花花草草,講點小故事活著唱兩首幼兒歌一天便算是過去了。這種傳統的大眾眼光使得教師工作時職業成就感太少,也就缺乏了職業自豪感,影響其教學效果和教學態度。
***二***桃李滿天下卻無成就感。一幼兒園教師寫到:“幼兒園老師跟其他老師一樣桃李滿天下……可憐我辛辛苦苦與你朝夕相處三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你一出園門,就把我遺忘了偶爾發現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熱情打招呼,那頭冒出一句:“你誰呀?”真是我心照明月,明月照溝渠!不過不能怪他們,試問有幾個人長大了還記得你幼兒園老師的麼樣呢?”
***三***幼教工資普遍不高,勞動重複, 同時其社會地位不高,7月暑假時,幼兒園的部分老師會選擇離開這個崗位,使得原本師資力量不夠穩定的民辦幼兒園又遇教師瓶頸。當然職工的離職並不僅僅是工資的原因,但畢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有些老師也反映工作強度太大,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骨幹教師要好點,普通的老師每個月的工資也就1000多,還沒有一些服務員的工資高,服務員還不用承受那麼大的壓力。拿著不高的工資卻要負擔大量的工作量,這讓幼兒教師不得不對自己的工作價值進行衡量評估,也造成其職業自豪感成就感的降低。
第三,是害怕孩子綜合症。
很多幼兒教師說:“當上幼兒園老師,都不想生小孩了。”雖然其間不免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很多幼兒教師早一天嘈雜繁重的工作之餘,卻是對孩子產生了一種本能的迴避。也難怪一個幼兒教師這樣說:“可憐原本一個個細聲細氣、溫柔嫻靜的美女老師們,半年下來都變成了大嗓門的潑婦,聲音小點誰理你呀!誰說幼兒園老師都很溫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兒園老師的家屬。回家後脫口而出的歌是幼兒園裡常唱的歌曲,開電視得將聲音放到最響,入睡了,孩子們還會不請自到,匆匆擠進夢中。。。。。。。以前看到別人的孩子喜歡得不得了,現在看到親戚家或朋友家的孩子都要避而遠之。生小孩?NO Way!”
第四,焦慮、抑鬱、自卑
我曾在查治療失眠的相關資訊時看到一個求助者這樣說:“我女朋友式幼兒教師,她的工作特別累,可是一到晚上卻很清醒,總也睡不著,該怎麼辦?”
因為幼兒教師的工作和服務物件是小孩,因此責任重大。相應地,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就比其他群體大。另外,從幼兒教師工作性質來看,工作環境相對封閉,整天與孩子打交道,給幼兒教師的人際交往提出許多挑戰。面對無知的孩子,常處於教導的身份,教師容易形成好為人師的性格——總愛教育別人。幼兒教師生活環境單純,導致思想意識與社會相脫離。幼兒教師做事小心謹慎、愛計較,這本來是工作需要的,因為幼兒教師的工作繁雜而細碎,工作需要認真而細緻,但如果長期如此,易形成過度敏感的性格特點。幼兒教師若不善於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進行自我調控,與成人交往時,會因不適應新環境,產生許多難題、障礙和衝突,出現心理問題。
第五,職業倦怠。
我想,前面四點已經解釋了這個職業倦怠的原因 ·
幼兒教師的心理現狀當然並不盡然如此,以上只是羅列了比較消極的心理,然而這些消極現狀需要我們重視需要我們幫助解決。這不僅需要管理者的關心,幼兒教師的自我調節, 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我相信,這三者結合,以上問題必能得到很好解決!!!
範文二:教師心理學學習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摘要]教師學習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準確掌握教育物件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有效聯接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達成教學目標。二是能優化教師個體心理結構,增強師生互動的實效性。三是有利於調適群體心態,辨證對待社會的多極影響。
[關鍵詞]教師 心理學 教育教學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對於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人的心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並且具有自控性特徵。絕大多數個體,其心理處於不斷變化中,通過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能夠不斷完善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教師作為教育系統中知識經驗的所有者和傳授者,其職能在於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經驗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使他們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並形成一定的心理結構。教師學習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學習心理學,有利於準確掌握教育物件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有效聯接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達成教學目標。
學習心理學,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古代把教師的職能歸結為六字“傳道、授業、解惑”,使學生學到知識,明白做人的道理,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各個環節都不能缺少對學生心理的把握,針對性格不同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效果必然倍增。可以說,瞭解學生心理是教師傳授科學知識的必備條件。很難想象教師與學生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斯德蒙•莫里斯在1977年《管理學》一書中指出:“非言語活動是先天的,許多資訊可以從這些活動中獲悉。作為教師,課堂中的非言語暗示是孩子們重要的思維來源。”此處的非言語暗示,就是在對學生心理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
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不矛盾,而是相鋪相成的。教師瞭解學生心理,從而在學識上、思想上、行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不斷修正和完善。良好的溝通又是學生準確揣度教師心理的一個前提。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深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現在的中學生,他們處於充滿複雜矛盾的人生過渡期,自信心增強,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顯現,外界對其的良性作用無疑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學生經常的接觸者和導師,他們往往更充分地把握學生心理,並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息息相通的師生關係,能夠使教師和學生的目標趨近於一致,不致出現南轅北轍的對抗狀態。據此可以發掘學生創新學習的生長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聯結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可以說,學生在心裡對某事物的認同,比數別人十遍單調的說教還有效,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然提高了教學的效度和教育的力度。
2.學習心理學,能優化教師個體心理結構,增強師生互動的實效性。
不同的教師在心理上有較大的差異並呈現不同的特點。他們在教學實踐中表現為不同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學中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自覺地駕馭和控制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從而克服盲目性,增強科學性,而且可以引導教師進行心理品質的自我訓練,提高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強心理的相容功能,強化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凸顯人格魅力,從而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指出:當低階的需要因有報償而得到滿足時,新穎的高階需要就有湧現的趨向。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學會合理確定自己的行為預期,同時不斷優化個體心理結構,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看待教育實施——反饋過程,特別是那些細微的迴應資訊,組建心理自勵機制。這樣在不斷的自我實現中創造出有序的後續行為,教師心理的偏差或失衡也能得到緩解和矯治。師生之間會形成和諧、融洽的關係,教學教育體系將會呈現出良性運轉的態勢。
因此,教師應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優化個體心理結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歸屬與愛的需要,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係,樹立起尊師愛生的良好風尚,並且教師之間及其與領導之間形成合作、協調的關係,以自身的人格力量來影響學生,真正實現言傳身教。教師在這種不斷完善過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修養,並且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相應也會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3.學習心理學,有利於調適群體心態,辨證對待社會的多極影響。
教師個體心理結構的形成和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群體心態趨同的現象不可避免,社會的多極影響,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其特定的職業特點,特別需要加強心理品質的鍛鍊,積極抵禦社會的消極影響。在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的同時,採取更個性化的柔性手段應對,關注教師群體的心理現狀,加強心理診斷,讓他們掌握心理學的普遍規律和技巧,善於利用心理學中的某些方法,如自我暗示、心理換位等方式來調適個體心態,能使教師對當下的生存現狀持一種寬容和期待的心理,並以積極進取的姿態來優化教育行為,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手段實現教育的價值。這種前瞻性的行為,必然帶來持續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教育系統中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教師應加強心理學學習,合理調適心態,辨證看待社會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不以其作為行為的動因和阻力的根源。社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後,會實現其有序發展。因此,在教師個體心理結構優化的基礎上,應該形成一個群體的心理合力,有基本一致的價值認同和行為趨向,推動素質教育向前進。在這其中,加強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心理品質的鍛鍊是不可缺少的。
當然,要全面改善教師群體的存在狀況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從內因的角度而言,依從特定的職業要求和社會期待,最切近和有效的是教師應不斷揚棄和自我完善,特別應加強對教育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進行相應的心理調適和糾偏活動,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遵循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這對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