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淺述論文

  心理學是教育的理論依據之一,教育也是促進心理學發展的一種主要的動力來源。處於發展中的學生不僅有自己心理活動的規律,而且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育心理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教育和心理的中間學科,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個學科專家的重視。本文首先基本介紹了教育心理學和目前高中生英語學習的狀況,闡明瞭將教育心理學具體理論應用於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將心理學適當地應用於學生教育工作,從而起到提高學生工作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學生;羅森塔爾效應;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在我國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傳統英語教育長時間將英語化為我國教育系列科目中枯燥的一門課程,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牴觸情緒表現十分強烈,這樣的學習態度令人堪憂。目前的應試教育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但是並不意味著英語教育要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將英語變質為枯燥的一門課程。因此在教學方法中融入心理學可以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1.教育心理學

  人在生活實踐中與周圍的事物相互作用,必然發生這樣活那樣的行為表現。這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簡稱心理。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而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的學科。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善,推動學習動機和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同時,教育心理學揭示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等。教育心理學還能有效地幫助教師獨立學習和自我素質的提高。

  2.目前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情況

  作為一名普通中學的英語老師,平時教學中接觸的學生英語水平並不是很突出,大部分學生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連最基本的語音關都過不了。平時單詞都不會讀,更不用說讀一篇課文或流利地用英語來表達。平時背單詞也是死記硬背,短時間內雖然能夠記住,但往往很快會忘記。所以經常會聽到學生抱怨自己明明也在努力地背單詞、片語和句子,為什麼平時練習和考試中有很多文章還是看不懂,結果影響了成績。這些學生久而久之便對英語課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他們認為反正自己用心背了、練習也做了不少,可還是沒用,結果乾脆放棄了英語。還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很注重語法學習,不僅對課本上的語法知識點看得很透,而且還買了相關的語法參考書和大量的練習,但考試時還是拿不到高分,甚至及格都危險。他們也經常抱怨英語怎麼這麼難學。

  2.1高中生英語學習困難的特點分析

  筆者通過平時的教學觀察,發現英語學習困難學生的特點是:1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方面明顯低於一般學生;2對自己英語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滿意度最低;3不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的一、二級目標。英語學習困難生在英語學習中主要表現有以下特點:一學習積極性不高二自主學習能力差三集體團結合作精神淡薄。而這些學習困難都是由於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不良學習心理造成的。因此,要幫助這些學生進步,徹底擺脫英語學習困難,其突破口就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因此,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以及結合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誠實豁達、禮貌團結、勤奮進取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之全面發展並形成個性特長,從而增強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促使英語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2.2高中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

  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智力因素與其他學生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他們大多表現為不大願意學,甚至不想學。造成高中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2.1來自心理因素的原因:

  由於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他們的心理髮展帶有明顯而不穩定的特徵。這一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學習成功的可能性。同時任何學習都是一種自我建構的過程——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心理因素對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2.2.2來自家庭的原因:

  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或者對孩子學習期望過高等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由此,我們不難想象這些學生現實的狀況由於暫時的英語成績跟不上,老師的要求達不到,考試考不好,家長對他們失望,令他們產生較強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語學習中不懂的東西越積越多,從而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和對立情緒。

  2.2.3來自教師教學的原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國傳統的教師觀、教學觀。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和學生都形成了不平等的關係。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關心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的態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課堂上,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做出回答,教師的任務就是努力引導學生,甚至指引出預定的答案。學生在教學中實際上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師生關係模式對師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使得學生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情緒。

  3.教育心理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

  3.1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老師們積極、恰當地引導,學生不知不覺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結果,當教師期待這些學生表現出較高水平的智慧進步時,他們果然在一段時間後取得比對照組學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數。研究者解釋說:這些學生的進步,主要是教師期待的結果,即這一效應就是由對教育物件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而產生的“羅森塔爾效應”。   

3.1.1培養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師生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象。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成師生間的雙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教態及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課下要有計劃地找學生促膝談心,瞭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困難和體會以及他們對教學的看法、要求。

  3.1.2排除心理障礙,錯而後通

  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是學生的積極活動。積極活動以創造性的思維為前提,創造性活動不可能在心理壓抑、缺乏自信、恐懼等狀態下進行。心理障礙中最大的是害羞、怕錯、無自信,三者又是以怕錯為主。錯誤在英語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分析英語中的錯誤有兩類:一類是來自母語干擾的錯誤,約佔15%-30%;另一類是使用英語不當的錯誤,約佔70%-85%,是學習發展中的錯誤。發展中的錯誤和母語負遷移的錯誤有時是不可避免的,而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可逐漸使這些錯誤得到糾正。另一方面,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運用語言,若是出現語言結構形式上的錯誤,只要不妨礙表意,就不必深糾。美國學者桑代克提出的嘗試錯誤說,證明了“外語學習可以說是通過嘗試來克服錯誤的過程”。教師不可過多地指責學生在語言操練中出現的錯誤,而要鼓勵他們大膽進行聽、說、讀、寫的英語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勇於從錯誤中求進步,便可形成“排除心理障礙,錯而後通”的良性迴圈。

  3.1.3總結成績,及時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是憑藉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作出自我判斷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當他們取得成績時,老師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這樣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們信心倍增。當他們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體諒學生,態度和藹、委婉地指出錯誤,並多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常對學生講“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激勵話語,並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常讓學生登臺輪流演講或複述課文等,時間一長,學生們就會由膽怯、彆扭到自然、大方。對於差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儘量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提的問題不要超過他們的能力範圍,並且要多表揚多鼓勵。

  3.2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例如英文的學習中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有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後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在資訊的處理上,記憶是對輸入資訊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從資訊處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學習和背誦只是一個輸入編碼的過程。人的記憶的能力從生理上講是十分驚人的,它可以存貯1015位元byte,位元組的資訊,可是每個人的記憶寶庫被挖掘的只佔10%,還有更多的記憶發揮空間。這是因為,有些人只關注了記憶的當時效果,卻忽視了記憶中的更大的問題--即記憶的牢固度問題,那就牽涉到心理學中常說的關於記憶遺忘的規律。

  4.結語

  教育心理學與英語教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的教育觀念,課程結構,教學模式,教育評價,考試模式等等。相信經過教育工作者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促成英語教學與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將會使英語的教學取得更大的成績,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擁有高語言技能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