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心理學研究論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全民素質的提高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家長越來越重視兒童的教育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兒童音樂教育

  摘 要:兒童音樂教育的普及要從培養兒童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開始。同時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作者從兩個方面對此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學習興趣;耐心;鼓勵

  兩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六種教育科目中把“樂”洌為第二位,作為藝術教育的代 表。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更明確無誤的闡述了音樂的重要性,他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音樂教育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顯示出了它的特殊功能。但是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音樂是可學可不學的一門課程,而語文、數學、地理、歷史、化學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則是必修課。在科技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 的教育理念面臨挑戰,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作為教育者在關心下一代是 否具備豐富知識的同時,也關心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優秀的人格。

  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是進行素質教育所必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音樂教育成為了兒童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涉及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許多的問題也出現了。有很多的孩子在學習音樂的興趣方面強差人意,可以說是在勉強,敷衍。

  除了部分天生對音樂感興趣的孩子以外。老師為孩子們的音樂學習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孩子們總是不領情,對他們來說學習音樂是件枯燥的差事,不得已而為之,即使有的孩子天生對學習音樂感興趣,但是花了時間練習卻進展甚微,也大大的打擊了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從心理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不失為一個非常可行的辦法

  一、首先培養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格倫多曼在《教你的孩子學數學》中說:“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這樣認為,並且將繼續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

  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遇到這個麻煩,並且終其一生他都想念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遊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天才。”學習音樂是一項技術要求含量較高的學習過程,不論是器樂學習還是聲樂學習,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這對大部分孩子來說,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對自己能力的無法肯定,使他們感覺到無法抗拒的壓力。

  同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兒童在音樂行為方面的表現與期待不能太機械、太刻板,而應當理解得更為寬泛、靈活一些,不要把充滿活力的孩子用音樂來限制死。有的時候,孩子會胡亂的演奏或者演唱一些不太規範的樂曲或者歌曲,這時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做。平時還要多注意對音樂感覺的 積累。比如聽聽音樂會,看看好的電視音樂節目。在家中播放內容高雅的音樂。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自發的體驗音樂,以喚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當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時,必然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這個時候,需要老師或者大人的耐心和鼓勵。這對孩子們的心理影響尤其重要。粗暴的,強制性的學習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會讓孩子對音樂學習更加厭惡和排斥,同時還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學習音樂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不論是學習聲樂還是學習器樂,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個孩子所能自覺付出的努力。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始終讓孩子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剛剛接觸音樂學習的時候,就用各種辦法向他們灌輸“學習音樂是非常有趣的,就象是在做遊戲一樣”。這種觀點一旦被孩子所接受了,他們就會沒有任何壓力感,主動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接受音樂學習。在這種快樂的氛圍當中,孩子們保持著輕鬆自然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的投入到無限的音樂世界中去。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態度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孩子的動力源泉。興趣的來源不僅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還要靠老師本身的魅力。作為老師,首先需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才能把音樂的魅力表達出來,感染孩子,打動孩子,從而使他們為之深深的迷戀,進而為之去認真學習。面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

  保證孩子們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因為我們看來簡單,就輕描淡寫或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與大人想法不一致或者問題十分荒唐,大人也絕對不能隨便加以斥責,以免挫傷孩子動腦筋想問題的積極性,從而產生失敗的心理,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要鼓勵孩子多提問題,培養他們提問題的習慣和勇氣。心理學家哈維特在研究中指出兒童時期學習失敗的人,其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賴越嚴重。多多的鼓勵孩子,孩子就會變的愛學習,形成良性迴圈。學習的慾望也就會隨之增加。在孩子感覺學習難度大有阻力而失去信心的時候,要鼓勵他們:“你很聰明,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你會做好的。”

  表現出對孩子的愛。把孩子的消極態度變為積極態度。在這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 績都需要我們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讚揚。這是非常重要的。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關注最終的結果。能否完整的演奏一首樂曲或者完整的演唱一首作品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要關注孩子每一個微小的努力和進步。從而培養好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回味無窮。一句讚美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能會對孩子起到我們不可思意的作用。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美。

  這對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進步,都需要我們及時的給予肯定。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好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對於培養他們的開朗健康的性格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在鼓勵中教會孩子接受和認識自己的不足,他們就會充滿自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兒童學習音樂既有對音樂的興趣,也有要駕御音樂的慾望,更有從音樂學習中獲得審美的慾望。同時,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還有滿足自尊心的慾望,有好勝心理。

  如果老師能恰當的把握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型的音樂會或者比賽,給孩子們一個展示自我和相互競爭的平臺,激發孩子們的好勝情緒和進取心。所未有的成就感,能使他們產生更大的成功慾望。從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學習自覺性。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我們所期待的兒童的音樂行為和活動應該不止於充滿了快樂 與享受的音樂教育過程。

  我們的教育除了愛,更得有一些正確的原則和技巧,誘發引導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持續熱情,使兒童能以一種自我肯定的創造性的態度去對待音樂的感受與表現,並有能力以音響、節奏為手段去表現他們所感受的音樂和情感,使他們樂於學習音樂。孩子的未來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適時地引導和啟發,將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善於用好的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就能培養出聰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

  參考文獻:

  [1]齊易 ,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20031

  範文二:兒童心理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 兒童心理特點

  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心理髮生、發展的特點,及其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分支。隨著兒童其自身的成長、周圍環境的變化及所受教育的影響,心理活動根據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由被動到主動的順序,漸漸發展起來。研究兒童的心理,既不能離開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又不能脫離機體的生長,也不能忽視心理活動的連續性和整合性。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面對的通常是6到12歲的兒童。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在思維發展層面上講,正在經歷從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再到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與飛躍。他們開始以符號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表現在兒童的延緩模仿、想象或遊戲之中;同時,他們在這一階段形成一般的邏輯思維,進而智慧發展更趨於成熟,思維能力超出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維具有更大靈活性。

  針對以上特點,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教育與學習的好壞、成敗將極大得影響他們的整個人生。良好的心理引導與教育影響、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方法將不僅覺得其知識的獲取與智力的發展,也講極大地影響其情感、道德觀念、思維活動的發展。

  二、數學教學與學習的特點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小學教學教育教學的過程的主要有以下四項特點:

  1.目標預設化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但並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學習,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設計,並在教學方案設計中預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和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明確這一點:新課程急需生成性課堂,但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在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課堂活動時,要適時地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身邊有數學,體會到可以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性?合作能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那些學生不能單獨解決的、並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合作。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詢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很大差異。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認知方式的長處、興趣或學習偏愛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空間,以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也要體現個性化的原則。

  要形成以上的教學特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不摸透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發展狀況、情感特點是難以達到的。所以在今後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應當做到將兒童心理特點與數學教學特點相結合,既充分把握數學學科的特點,又深刻理解學生的心理與思維,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針對上述兒童心理髮展特點與數學教學的個性,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有以下總結與分析:

  1.以生動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無論對於多大年齡的學生,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新課標為基本理念,朝著趣味性、現實性、開放性的方向來創設教學情境。比如作我在教一年級學生學習10以內的數的認識時,沒有按照傳統教法先讓學生認識1~10這10個數字,再反覆寫,反覆測試。因為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中早已把這

  10個數字分得清清楚楚,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趣味。基於此,我在課堂上創設了以下的情境:我首先準備了一些卡通紙質帽子,上面畫有兔子、老虎、小貓、小狗、魚、蝴蝶等多種動物,用幻燈片播放森林背景圖片。我與學生們分別扮演來參加森林會議的各種動物,並請大家為本次會議商討一個主題。學生們對於自身參與的遊戲故事格外感興趣,紛紛舉手搶著扮演角色。一個學生說:“我是老虎,是百獸之王,只能有我一隻老虎,不能有第二隻存在。”其他學生紛紛響應,支援唯一的一隻老虎。這樣一來,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理解了10個數字,而且還把10以內的數字用於 實踐,在快樂的實踐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知識。

  2.以實際問題喚起學生求知慾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常常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拿到課堂上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的出解答辦法。在抽象的書本知識融入生活現象當中,激發學生探究的 心理。例如,學生們在討論一根固定長的繩子要圍成一個幾何圖形,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還是長方形面積大?我引導學生先將繩子長度舉例,繩長16釐米的情況下正方形面積多少,長方形長為6釐米的情況下面積多少,哪個圖形面積大?再換個數試試看結果是否有變化。之後大家討論得到的結果是普遍現象還是偶然現象,怎樣去證明?學生的探索慾望被激發後,紛紛一展身手開始嘗試解題,最終得到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這一結論。生活的數學活動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永恆的記憶,而活潑的課堂教學又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良方。典型的實際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能夠切合課程的講解要求,使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將數學運用於生活之中,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3.以鼓勵點評增強學生信心

  從心 理學角度講,兒童的心智尚未成熟,注意力集中時間保持不長,抽象思維能力也有待於培養和開發。而且每個學生的心理個性特徵差異也較大。在課堂上要使他們都有一個良好的聽課狀態,要保證他們都能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一些機會,適時地鼓勵,讓每位同學都樹立自信心,化被動為主動。教學實踐告訴我,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把學生放在首位,針對他們的心理與思維特點,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學生樂學,進而學會,最終會學。

  四、亟待解決 的問題

  我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兒童的想象力固然豐富,但著眼於單個學生時,其觀察力往往比較單一,不善於從整體事物中發現內在 聯絡與規律。教師在課堂教授上,應當在突出重點時把握好分寸,隨時校正可能出現的理解偏差,避免學生片面的認識與錯誤的理解。但由於目前客觀條件所限,班額學生數目較多,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很難逐個把握,只能在課後的作業與測驗中得到反饋,而這時教學效果最好的“黃金時間”已經失去。如何避免或者減少學生課堂認識與理解偏差,有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探討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