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下的人口資訊管理及應用探析論文

  大資料從字面意義來講,主要指的是資料量大,但是其也常常被用於承載各種型別的相關概念,涵蓋了巨量資料資料、海量資料資訊、下一代資料管理能力、實時資料以及社交媒體資料分析等等。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大資料時代下的人口資訊管理及應用探析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大資料時代下的人口資訊管理及應用探析
 

  隨著科技、資訊、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飛速發展,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等概念開始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並日益成為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引領我們逐步步入一個資訊化、數字化的大資料時代。的確,當下,我們幾乎難以找出一個比大資料更為火熱的概念與詞彙,大資料已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至個人的生活、思維、行為方式,中到各行各業的運營管理,上至經濟、社會文化乃至國家的巨集觀決策,無一不受其影響,引起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產生活方式、科研正規化、組織管理方式的全方位變革,真可謂是數字至上,一切用資料說話。毋庸置疑,在這一時代,資料將成為可與石油、礦山相媲美的資源,而收集、儲存、處理、分析、挖掘利用資料成為每一個企業、科研團隊以及政府各部門的首要任務之一 。相應地,如何從複雜、繁亂、非結構化的資料中快速獲得相應的戰略、決策資訊就成為區分各個行業勝者與輸家的關鍵因素,同時,資料資訊的有效管理與分析利用也是政府服務與管理創新以及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世界上的不少國家,諸如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都將大資料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人口是各種經濟社會關係系統中最為基礎與根本性的要素, 相應地,人口資料資訊也就成為各類數字資訊中最為基礎性的資訊資源,但同時也是極具戰略性,關乎經濟、資源、社會環境、醫療衛生、民生百態以及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公共性資源 。因此,對人口資料資訊的有效、高效管理與充分的挖掘應用既是社會公共管理服務的基礎,也是國家資訊化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制定與實施各項政策和指導各項實踐工作的重要依據 。

  中國人口數量居世界之首,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數也居世界各國前列,因此,理應也勢必會成為產生資料量最多的國家。然而,我國雖然擁有龐大的人口資訊資源,但是在人口資訊資源的管理方面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人口資料的分析利用與充分挖掘也十分有限。因此,充分利用雲平臺、大資料分析等相關技術做好人口資訊的有效管理及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且意義重大。

 

  一、 大資料及其廣泛應用

  1. 何謂大資料

  大資料從字面意義來講,主要指的是資料量大,但是其也常常被用於承載各種型別的相關概念,涵蓋了巨量資料資料、海量資料資訊、下一代資料管理能力、實時資料以及社交媒體資料分析等等。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是3V、4V定義。所謂3V定義即認為大資料需要滿足規模性***Volume***、多樣性***Varity***和高速性***Velocity***這三個特點2。在3V定義的基礎上,有資料公司、分析公司又發展出了4V定義。如IDC、IBM。IDC認為除了以上三個特點外,大資料還應當具有價值性。

  IBM則認為,雖然前3個V已基本包括了大資料本身的關鍵屬性與相應的特徵,但真實性也是當前企業亟需考慮的重要維度。總之,不論是大資料的3V定義還是4V論調,均強調了對型別多樣的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然而,大資料不僅僅是指資料的規模性、多樣性,大資料更多地是一種思想研究方法,是思維、技術、資料和應用的四位一體,即,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採用量化分析,研究、解決相關問題,瞭解現狀、預測未來 。

  2. 大資料的價值。

  大資料的出現意味著人們可以利用現代的技術、分析工具對大量的非結構化資料進行有效存貯與整理,快速完成一些工作量巨大的資料處理任務,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大資料最為重要的價值在於對來源、結構多樣的海量資料的整合、實施分析處理、深入挖掘與有效利用。而對資料的分析與處理,對於個人而言,可以量化自我。對於企業而言,可以精準把握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與核心競爭力。

  對於政府部門來講,海量資料的分析,可以有效把握現狀,增加預測的精準性,既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又可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因此,2012年初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一份題為《大資料,大影響》***Big Data,Big Impact***的報告就宣稱,資料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將大資料比喻為數字金礦、新財富、石油等,這足見大資料在當今時代的重要地位。具體到我國來講,大資料憑藉其規模性、可再生、重複利用性,極大地契合了我國資訊化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要求。目前,大資料已經在醫療、金融、農業、民生、公共服務、監管等方面得以廣泛應用,助力電子政務、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二、 大資料時代的人口資訊管理

  1. 人口資訊管理的現狀。基於人口資訊的基礎性、公共性以及對人口資訊管理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認識的不斷上升,尤其是近年來,資訊化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因此,我國人口各相關部門已經具備相當完備的資訊化基礎。據賽迪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的統計結果顯示,當下,直轄市、中東部地區的人口資料庫覆蓋率已達到70%,西部地區的覆蓋率也在40%以上 。

  然而,這些資料庫的建設及資訊化的提升,只是解決了規範管理和辦公效率的問題 ,而在資料的實際分析利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資訊管理系統平臺的不相容,各類資料資訊的口徑不統一以及資訊的條塊分割現象嚴重等問題的存在,致使資料庫中的資料質量堪憂、資料的開發利用仍停留在基礎階段。具體來講,人口資訊管理建設中仍存在著資料的多頭採集、資訊收集不準確、資料缺失及重複嚴重、資料的更新不及時以及維護不到位等問題。

  各項人口資訊零散地分屬於不同部門,"孤島"現象嚴重。諸如:公安部門登記戶籍、遷移和刑事處罰等相關資訊、計生部門關注育齡婦女的生育、節育情況、民政部門登記婚姻及社會救助相關資訊、勞動和社會保障機構則登記居民社會保險狀況等等 。而資料的條塊分割,一方面造成網路和資訊採集資源的重複建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異構、相對封閉的海量資料無人問津。同時,資料資訊的協同創新與共享機制的不健全也造成了掌握資料者無力進行資料的深入分析與挖掘,想要對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者則無權獲取資料。這嚴重影響到人口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和公共服務能力。

  當下,隨著新型、有質量、健康城鎮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再加上流動人口規模的居高不下,人口資訊管理尤其是城市管理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我們在人口資料資訊的有效管理以及深入挖掘、分析利用方面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2. 人口資訊化管理的要求。

  在全球加速實現資訊化熱潮的推動下,尤其是在大資料異常火熱的今天,對人口資訊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實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提高資訊化水平,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推動重要政務資訊系統互聯互通、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人口基礎資訊資源體系,強化資訊資源的整合,規範採集和釋出,加強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也提到要完善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佈、遷移、就業、貧困等系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充分開發和執行人口巨集觀調控管理、人口發展趨勢預測、人口安全預警預報、基層管理服務、流動人口綜合管理、獎勵優惠資訊管理等綜合應用系統。2013年8月14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並印發的《關於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向社會發布。《意見》首次將“資訊化”在“新四化”或“四化同步”的提及順序中排在第一位。可見,建立有效的人口綜合資訊系統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

  3. 人口資訊化管理的相關實踐。

  鑑於資料在當今社會的重要位置以及人口資訊化管理迫切需要提升的現實,各地政府在人口資訊化及應用方面做了不少嘗試。如:國家人口計生委積極支援陝西省籌建全國人口資訊處理與備份西安中心,建設人口資訊資料倉庫,開發人口資訊綜合處理平臺,並做好資料交換共享和資料備份,為提升公共服務及社會管理水平以及相應的巨集觀決策提供人口基礎資訊服務支撐。

  北京市的《全員人口系統》,包括北京市全員人口個案資料庫和戶籍人口資訊管理系統、流動人口資訊管理系統、人口統計分析決策系統等一個數據庫、三個應用系統。每日進行人口資訊的實時變更,保證了資料更新的及時、有效性。上海市長寧區則建成了一個包含了全區實有人口、房屋和單位的基礎資訊資料庫。可見,各地在人口管理資訊化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 雲端計算與人口資訊化

  大資料時代,經濟社會巨集觀大背景的變化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在管理方式上尋求突破與創新。這就要求,在管理方式方面,要打破傳統的科層制管理方式,向著更為靈活、更為高效、更為人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方式轉變。在具體的管理手段中,應充分利用資訊科學技術,提升資訊化水平,真正實現職能市場化和政務電子化。

  雲端計算憑藉著安全節能、高效管理、智慧化運作的虛擬化技術,實現了各種資源的自由呼叫及利用率的最大化。因此,利用雲端計算及其相關技術,建立新一代高效的人口基礎資訊資料庫,通過集約化和網路化的人口資訊管理格局,將在人口管理資訊化建設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其一,雲端計算技術實現了對資訊的大量、高效儲存及隨時獲取,有助於打造綠色、節能的人口資料資訊中心。

  其二,利用人口資訊交換平臺,打破公安、教育、衛生、民政等各個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層級之間資訊壁壘,實現了對海量人口資料的統一管理以及資訊的高度共享。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社會管理成本,而且,有助於避繁就簡,減緩工作壓力、增強工作的協調性及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其三,通過雲端計算平臺,可以實現資料的動態管理,實時、有效監測各項指標的執行。

  其四,雲端計算及其相關技術,助力政務工作的電子化,集資訊查詢、協調服務、資訊反饋、資訊共享等多功能於一體,簡化並優化了工作流程,既減少了重複勞動,又提高了辦公效率和決策質量。

  然而,大資料並不意味著龐大資料量的儲存及統一、規範還關乎著量化分析及相應的預測、決策。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中,全力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大資料分析對我們深刻認識我國人口、家庭發展現狀,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以及做出科學預測、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四、 大資料與人口資訊應用

  在大資料時代,資訊化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而在這一時代中,人、服務將成為核心要素,消費者、服務的享有者將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因此,從人本角度出發,對人的認知、思維、行為、生活方式的分析研究將成為社會服務不斷提升、完善的源動力。同時,對資料的深入分析挖掘,也是我們的管理方式從應急式走向預警式、從粗放的感性管理走向精細的量化管理的重要路徑。而對於人口管理相關部門而言,人口資訊化的提升與人口資料的有效利用也是加強人口與社會管理的最為基礎性的工作以及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路徑。

  我國人口數量大,人口種類繁多,再加上持續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對城市的居住、就業、教育、衛生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均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亟需通通過對人口資訊這一龐大的資料庫、資料資料的分析挖掘進行相應的預測與優化資源的配置與管理,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通過利用雲端計算、資料視覺化等技術對相關人口資料的分析和挖掘,人口資訊資源的巨大的潛在價值將被釋放出來,並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首先,有助於精準把握人口發展現狀,做到心中有數。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極為複雜且人口流動十分頻繁,人口資訊管理不到位及共享機制不健全,致使人口管理中存在著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等問題,而釐清人口發展現狀及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則是健全政府管理體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路徑。通過對各類資料的統一、規範處理,直接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和相應的彙總資料,將資料以更為清晰直觀的方式展現給政府相關部門,有利於政府領導全面瞭解諸如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變化、育齡人口、學齡人口分佈變化等情況。

  其次,有助於政府各部門的巨集觀決策,指導實踐。通過對未來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遷移分佈、撫養係數、婚姻狀況和家庭結構、發展趨勢等的估算與預測可以為政府在教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資源的合理配置、社群的合理建設以及總體規劃方面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加大科學決策的力度。   再者,有助於進行預警分析。大資料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進行預測,可以通過對大量資料資訊的綜合分析,對人口、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把握,及時做出預警分析,真正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最後,有助於政府相關服務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通過對資料資訊的及時分類彙總與把握,切實瞭解各類相關人群的真實需求,並據此開展相應的工作,提升服務的針對性與及時有效性。如:流動人口的工作、就業及生活狀況;困難人群的幫扶情況;生育、健康等服務情況等。

  在大資料對相關人口資訊的分析運用方面,2014年1月25日晚央視晚間新聞與百度合作推出的“據說春運”特別節目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在未有視覺化大資料支撐之前,我們所感知到的春運無非是“人群擁擠”、“一票難求”這些關鍵詞,更為具體的資料資訊往往無從知曉。“據說春運”利用百度後臺每天數十億次LBS***基於地理位置的服務***定位資料進行計算分析,通過時間、地域兩個維度,實時、動態、全景展現了人口大遷徙的軌跡與特徵。我們通過實時查詢,可以清楚地知道人們都去哪兒了?哪些城市是中轉要道?哪些線路最熱門?等等。
 

  五、 結語

  人口資訊化以及人口資料的分析、挖掘既可以為政府科學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援,也有助於改善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創新政府管理、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及公眾的生活滿意度,當然,人口資料分析更深層次的作用則在於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大資料時代已然來臨,在國家大力推動人口資訊化發展的背景下,希望我國的人口資訊化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同時,抓住大資料帶來的機遇,早日打破人口資訊的孤島現象,充分發揮人口資訊資源在政府決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堅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資料將會在提升企業效益、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