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分析論文

  目前國際上人口老齡化現象普遍存在,其中以日本和中國最為突出;最後,人口分佈不均衡,資源分配不均。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口分佈隨著經濟政策和體制改革而發生變化,如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地區流向沿海經濟帶,又從沿海向中西部流動。城市化的發展、戶籍制的改革、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人口流動和集居,無不加劇了我國原本就不均衡的人口分佈現狀。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分析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分析
 

  在2012年,黨的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該精神的提出,一方面為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瞭方向,同時也為新形式下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導。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關係著祖國未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強對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的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1.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新時期人口形勢

  我國自七十年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即平均每對夫妻生育不到兩個孩子。推行計劃生育三十多年以來,我國一共減少了約四億人口。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人口形勢更加複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任務更加艱鉅;隨著城鄉一體化程序的加快推進,流動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現有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與人口流動狀況和流動人口需求尚不協調;隨著人口變化與社會的轉型,傳統的家庭功能大大弱化,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減弱。另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1.2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的問題分析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正處於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的發展時期。但是,由於我國人口轉變的途徑與發達國家的轉變途徑有很大的不同,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已出現新的問題:首先,人口素質偏低。隨著國際化程序的加快和西方思想的潛入,生活水平越高的人群特別是新一代年輕人的思想已發生了鉅變,“丁克族”在城市穿梭屢見不鮮,然而與之相對的部分農村青年卻還持有“延續香火”傳統老舊思想,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就可能使城市的孩子越來越少,而農村戶口的孩子比例漸增,從而拉低了未來我國整體人口素質水平;

  其次,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目前國際上人口老齡化現象普遍存在,其中以日本和中國最為突出;最後,人口分佈不均衡,資源分配不均。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口分佈隨著經濟政策和體制改革而發生變化,如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地區流向沿海經濟帶,又從沿海向中西部流動。城市化的發展、戶籍制的改革、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人口流動和集居,無不加劇了我國原本就不均衡的人口分佈現狀。
 

  2.新時期計劃生育問題的對策

  2.1提高人口素質

  在國家政策方面,政府應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為提高我國未來人口素質量身定製更為全面、人性化的法律法規;在家庭生殖健康方面,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是衛生與計生部門的長期工作之一。生殖健康教育包括:嬰幼兒早期教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更年期的預防、避孕節育等。成年人的素質如何,取決於他們0-3歲人口潛能的開發,因此普及生殖健康應該從小抓起。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子女的性格特點對子女進行循序漸進地培養,使他們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之材。

  2.2改善人口結構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重,孟令國等人採用人口――發展――環境***PDE***模型預測了我國2015-2050年的人口變化趨勢,結果顯示,若繼續實行七十年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現象勢必加重,因此,實施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實施二代計劃生育政策將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人口老齡化,改善我國的人口結構。

  2.3調節人口分佈

  現階段人口分佈不均的主要是城鄉分佈不均和西部沿海分佈不均。因此,要想改變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可以通過提高鄉鎮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如加快落實國家新農村建設和家庭農場政策,加大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等,從而減緩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對於中西部而言,國家的優惠政策也不在少數,只是應加大國家政策新法的宣傳,鼓勵高素質人才去西部發展,從而實現人口的再分佈,以達到緩解區域經濟壓力的目的。
 

  3.結語

  黨和國家方針為進一步做好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保證,因此,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要以精神統領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做好新時期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同時加大計劃生育的普法工作力度,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升家庭發展能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圓中國夢獻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