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
安徽茶葉和茶文化在全國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由安徽省委原書記盧榮景同志親自倡導,並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援下,於2009年3月25日在合肥市成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的資料,一起來看看。
簡介
登記管理機關是安徽省民政廳,業務主管單位是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業務掛靠單位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擁有全省茶業、文化、藝術、科技、教育、商貿、企業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個人會員418人、全省以茶葉知名企業和重點企業為主的團體會員69個;安徽省委原書記盧榮景擔任名譽會長,由160人組成第一屆理事會,其中常務理事50人,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張學平擔任會長,安徽省農業廳原廳長鄭之寬擔任常務副會長,安徽省人大會農工委主任桂梅生擔任副會長兼祕書長,安徽省農科院茶科所原書記費明煦擔任常務副祕書長兼辦公室主任,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門紅茶四大名茶原產地的知名企業均為副會長單位。
徽茶文化研究會以“弘揚徽茶文化、振興徽茶產業”為宗旨,達到為茶農增收、企業增效服務的目的,為建設崛起的安徽和構建和諧安徽作貢獻。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業發展,針對成立,時任省委書記王金山曾批示茶業是我省一大產業,須用心用力、做大做強,時任省長王三運和分管省長趙樹叢對徽茶產業都有重要批示和工作要求。
唐宋時期安徽茶文化
***一***歙州茶
歙州方茶,“制置精好,不雜木葉,自樑、宋、幽、並間,人皆尚之。賦稅所入,商賈所齎,數千裡不絕於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顧渚茶品之亞列。”***唐·楊華《膳夫經手錄》***歙州方茶制置精好,先春含膏茶可與大唐第一貢茶顧渚紫筍茶媲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尤其喜歡。在到歙州的數千里路上,到歙州買茶的大小茶商絡繹不絕。
唐鹹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馬張途在《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中記載當時祁門茶葉生產的盛況:“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由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黃而香,賈客鹹議,逾於諸方。每歲二三月,齎銀緡繒素求市將貨他郡者,摩肩接跡而至。”***《全唐文》第九冊,8430***祁門境內遍山植茶,以茶為業者達十之七八,衣食、賦役全仰仗茶葉。由於祁門茶葉“逾於諸方”,所以每年新茶上市之際,全國各地商人聞風而動,“摩肩接跡而至”。
在唐代,歙州是中國最重要的茶葉產區之一,茶葉產量大、品質優。歙州茶不及銷往北方廣大地區,而且遠銷國外,形成了“浮樑歙州,萬國來求”***《敦煌變文集·茶酒論》***的空前盛況。《茶酒論》的作者王敷生平不詳,但敦煌此卷抄寫於北宋開寶三年。因此,“萬國來求”的盛況不會晚於五代形成。
***二***舒州茶
“舒州天柱茶,雖不峻拔遒勁,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唐·楊華《膳夫經手錄》*** “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角。’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德裕閱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食,內以銀合閉之。詰旦因視,其肉已化為水。眾服其廣識。”***《玉泉子》***
天柱茶不僅甘香芳美,而且可以消酒食毒,頗受當時士人看重,也引得詩人的讚美。唐·秦韜玉《採茶歌》:“天柱香芽露香發,爛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憐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團團月。倚雲便酌泉聲煮,獸炭潛然虯珠吐。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颯颯篩風雨。老翠看塵下才塾,攪時繞箸天雲綠。耽書禍酒兩多情,坐對閩甌睡先足。洗我心中幽思情,鬼神應愁歌欲成。”唐·薛能《謝劉相寄天柱茶》:“兩串春團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揚。偷嫌曼倩桃無味,搗覺嫦娥藥不香。惜恐被分緣利市,盡應難覓為供堂。粗官寄與真拋卻,賴有詩情合得嘗。”唐·齊己《詠茶十二韻》“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三***宣州茶
“宣州鴨山茶,亦天柱之亞也。”***唐·楊華《膳夫經手錄》***。“宣城縣有丫山,小方餅,橫鋪茗芽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常薦於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五代·毛文錫《茶譜》***“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唐·鄭谷《峽中嘗茶》***“鴉山著於吳歙。”***宋·葉清臣《述煮茶小品》***“橫紋出自陽坡”***宋·吳淑《茶賦》***“昔觀唐人詩,茶詠鴉山嘉。鴉銜茶子生,遂同山名鴉。重以初槍旗,採之穿煙霞。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競收青蒻焙,不重漉酒紗……”***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宣州鴨山茶可與舒州天柱茶並列,唐宋時期名重一時,風靡江南,遠傳京洛。
由宋·宋癢《賜知廣德軍龔會元進先春茶敕書》***《全宋文》第10冊***、宋·歐陽修《賜知舒州齊廓進新茶並知廣德軍浦延熙進先春茶敕書》***歐陽文忠公集***卷86***可知,廣德先春茶與舒州茶一起在北宋曾作為貢茶,其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四***壽州茶
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壽州有霍山之黃芽”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舒城太湖,買婢買奴”***《敦煌變文集·茶酒論》***
***五***池州茶
南宋周必大遍遊九華,“僧祖瑛獨居塔院,獻土產茶,味敵北苑。”***《九華山錄》***建州北苑龍鳳團茶為宋代第一名茶,周必大在品嚐九華茶後,認為可以與北苑茶媲美。
南宋詩人陳巖的《九華詩集》“金地茶”謂:“瘦莖尖葉帶餘馨,細爵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間奇絕事,會須添入品茶經。”九華山金地茶,瘦莖尖葉,相傳始於相金地藏在九華山的種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