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蘿蔔種植技巧有哪些

  白蘿蔔是冬季常見的蔬菜之一,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要種植白蘿蔔。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白蘿蔔種植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白蘿蔔種植方法

  生長條件

  溫度 白蘿蔔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喜溫和涼爽、溫差較大的氣候。2至3攝氏度時種子就可發芽,發芽適宜溫度為20至25攝氏度。幼苗期可耐25攝氏度左右高溫和短時間零下2至3攝氏度的低溫,葉片生長適宜溫度15至20攝氏度,肉質根膨大最適地溫為13至18攝氏度。

  水分 白蘿蔔雖然根系較深,但葉片較大,故不耐旱。土壤溼度以最大持水量的百分之65至80,空氣溼度百分之80至90時為宜。水分過多,土壤中空氣不足,影響肉質根的吸收和膨大,表皮也粗糙。水分供應不均也容易造成肉質根開裂。

  土壤及養分 以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通氣的沙質土壤為最好。土壤的酸鹼度***pH***值5.3至7.0為宜。在白蘿蔔的整個生長期中,對元素的吸收量以鉀最多,磷次之。

  光照 白蘿蔔要求充足的光照,光合作用強,物質積累多,肉質根膨大快,產量高。光照不足,碳水化合物積累少,肉質根膨大慢,產量低,品質差。

  選擇適宜土壤

  種植蘿蔔應選擇耗肥少、剩留有機物多、無同種病蟲害的作物為前茬。需要避開十字花科的蔬菜作前茬,否則易導致病害發生。蘿蔔對沙壤的適應性較廣,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仍以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比較肥沃的沙壤土為好。栽培在適宜的土壤裡,肉質根的生長才能充分膨大,形狀端正,外皮光潔,色澤美觀,才有賣相。

  平整,施肥均勻,這樣才能促進土壤中有效養分和有益微生物的增加,並能疏鬆透氣,有利於吸收根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從而使葉面積迅速擴大,肉質根加速膨大。每畝可施75千克三元複合肥作基肥。然後進行土壤消毒殺菌和地下害蟲的防治。殺菌藥劑選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殺蟲藥劑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

  如何整地與播種

  選地 宜選擇施肥多,耗肥少,土壤中遺留大量肥料的前作,最好選瓜類或豆類茬,無農藥殘留的地塊。

  整地、施肥、起壟 最好在冬前深耕25至30釐米,凍垡晒地,播前整地起壟,壟距為70釐米,結合起壟施足底肥,公頃施硫酸鉀150公斤,磷酸二銨150公斤。

  播種 株距20至25釐米,每壟雙行,柺子苗,播種時每穴5至7粒為宜,播後覆土厚度2釐米左右。

  密度 每公頃保苗株數為13.5萬株。

  播種

  蘿蔔種子質量的好壞,對蘿蔔植株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很大。為使出苗整齊、苗全、苗壯,應精選種子,只用飽滿、健全的種子,淘汰癟、碎、黴變的種子。而其播種量,則要依據種子的質量、土質、氣候及播種方法而定。秋蘿蔔多采用點播或條播。用種量根據留苗稀密來確定,點播窩距25-30釐米,每窩點籽4-5粒,並使種子在窩內敞開,以免出苗後擁擠,影響其秧苗質量。

  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1.間苗 幼苗出土後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否則發生擁擠遮陽,引起徒長。間苗要早,一般間苗2次,第1次在2至3片真葉時,間苗原則去劣存優,在破肚時選具有原品種特性的植株定苗,定苗時每穴留1株。   2.澆水 發芽期:充分澆水,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80以上,以保證出苗快而齊。幼苗期:根淺水少,但必須保證供應,土壤含水量百分之60左右,掌握少澆勤澆的原則,在破肚前要蹲苗,以便使直根下扎。葉生長盛期:此期需水較多要適量灌溉,但在後期要適當控水,防葉片徒長,影響肉質根生長。根生長盛期:應充分均勻澆水,以防裂根,土壤溼度維持在百分之70至80,空氣溼度百分之80至90百分之為宜。直到生長後期仍需澆水,以防空心。   3.中耕、除草、培土 由於白蘿蔔生長要求土壤中空氣含量高,必須保持土壤琉鬆,適時進行中耕,結合中耕除草,中耕時必須培土。生產中一般把中耕、除草、培土三項工作結合起來。   4.病蟲害防治 田間管理要注意白蘿蔔病害的綜合防治,主要病害有花葉病、病毒病、軟腐病和黑心病等,為害白蘿L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等。防治病害關鍵在於加強栽培管理,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結合藥防進行綜合防治。

  田間管理要及時跟上

  幼苗出土後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以防擁擠、遮蔭和引起徒長。要早定苗,分次間苗,適時定苗,保證苗齊和苗壯。一般間苗2~3次,間除是拔除細弱、畸形和病蟲為害的苗。

  合理澆水  澆水主要根據蘿蔔生長特點,各個生長時期對水分的要求以及氣候條件、土壤狀況來決定。播種後,若天氣乾旱,應立即澆1次水,開始出苗時再澆1次水,保持地面溼潤,保證出苗整齊,並能減輕病毒病的發生。若多雨,則要及時排澇,防止死苗。

  科學追肥  秋蘿蔔屬大中型蘿蔔品種,生長期較長。在播前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施追肥,尤其是對土壤肥力較低、基肥不足的地塊,追肥能明顯提高產量。施肥應以氮肥兌水或施糞清水。蘿蔔“破肚”後,進入葉生長盛期即蓮座期,為促進葉面積擴大,還宜施一次速效氮肥;進入肉質根膨大盛期,則追施一次複合肥。有助於肉質根膨大。而在收穫前20天,每週1次,連噴2次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對提高產量和肉質根品質有良好效果。

  科學中耕除草治蟲  蘿蔔生長期需多次中耕鬆土,尤其在幼苗期,氣溫相對高些,雨水多,雜草生長迅速,要勤中耕除草。高壟栽培的,壟上泥土易被雨水沖刷,中耕時需結合進行培土。長形露身品種的蘿蔔,因為根頸部細長軟弱,常易彎曲、倒伏,生長初期需培上擴根。防止倒伏致使以後形成彎曲蘿蔔。到蓮座後期,葉子已經封壟,停止中耕,除草就只有用人工進行拔除。

  蘿蔔的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軟腐病,每畝用1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1000萬單位加水50-75千克或用57.6%百菌清幹粒劑1000-1200倍液噴霧,同時結合灌根。防治蚜蟲,可用吡蟲啉類兌水噴霧。

  及時收穫

  秋蘿蔔的收穫依品種和上市期而定。收穫過早產量低、板結無吃味;收穫過晚肉質根受凍或空心,品質變劣,引起空心。當根部直徑膨大至8~10釐米、長度在25-30釐米時採收較為適宜。當葉色轉黃褪色時,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達到商品標準,此時即可收穫。

  白蘿蔔營養價值

  一、消化方面: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納欠佳,可以生搗汁飲用;噁心嘔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均可切碎蜜煎細細嚼咽;便祕,可以煮食;口腔潰瘍,可以搗汁漱口。

  二、呼吸方面:咳嗽咳痰,最好切碎蜜煎細細嚼咽;咽喉炎、扁桃體炎、聲音嘶啞、失音,可以搗汁與薑汁同服;鼻出血,可以生搗汁和酒少許熱服,也可以搗汁滴鼻;咯血,與羊肉、鯽魚同煮熟食;預防感冒,可煮食。

  三、泌尿系統方面:各種泌尿繫結石,排尿不暢,可用之切片蜜炙口服;各種浮腫,可用蘿蔔與浮小麥煎湯服用。

  四、其他方面美容,可煮食;腳氣病,煎湯外洗;解毒,解酒或煤氣中毒,可用之,或葉煎湯飲汁;通利關節,可煮用。

  五、白蘿蔔生吃可促進消化,除了助消化外,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而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另外,白蘿蔔汁還有止咳作用。在玻璃瓶中倒入半杯糖水,再將切絲的白蘿蔔滿滿地置於瓶中,放一個晚上就可以有白蘿蔔汁。

  當然,要提醒的是,白蘿蔔不適合脾胃虛弱者,如大便稀者,應減少使用,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參類滋補藥時忌食本品,以免影響療效。

  蘿蔔種植時間

  春蘿蔔:早春播種,初夏收穫,生長期一般25-60天。在中國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栽培較為普遍。在長江中、下游的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漢市等地,2-3月播種,4-6月上旬收穫。在黃淮海地區,3-4月播種,5月上旬至6月收穫。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等高緯度、高海拔地區,4-5月播種,6-7月收穫。

  夏蘿蔔:5-6月播種,7-8月收穫,播種過早,易先期抽苔,主作秋淡補充。

  秋蘿蔔,華北和西北的溫暖地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穫;東北和西北較寒冷地區,7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上、中旬收穫;北方高寒地區則需提早至6月中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穫。

  冬蘿蔔:冬蘿蔔播種期一般宜選在9月上中旬。播種過遲,由於氣溫較低,會導致葉簇生長量不夠,產量不高。

  作為反季節蘿蔔栽培,依品種不同,一般800-1200m的中海拔地區4-5月開始播種,6-7月收穫,高海拔地區5-7月播種7-9月收穫。高山蘿蔔栽培利用冬性強的品種,種植兩熟,可從6月上市到10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