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正確栽培方法是什麼種植技巧有哪些

  清明前後艾草當季,這種不起眼的野菜用途卻是很大可以抗病毒、暖宮驅寒而且營養價值也不錯。下面給大家分享艾草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更多艾草精彩內容請點選下方☆

  ♛﹏艾草的價值和用法

  ♛﹏艾草的四大美容功效

  ♛﹏艾葉煮水的功效和作用

  ♛﹏艾草枕頭的功效和作用


  艾草的種植技巧

  選地整地

  蘄艾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蘄艾的適應性很強,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進行合理佈局;基地應有灌溉水條件,附近無居民生活水和工業水汙染;基地土壤、大氣質量應符合國家級二標準,生產用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土壤應無有毒有害藥物殘留和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汙染,並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測。以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好。根據種植地土層結構特點,適度掌握犁耙次數,結合整地施足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化的土雜肥22.5~30.0t/hm2,均勻混合翻入土層,然後修溝做廂待種。

  繁殖方法

  蘄艾的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根狀莖繁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出芽率低,僅為5%,且苗期長***2年***,一般不採用;根狀莖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較長***2個月***;分株繁殖最好,不僅成活率高且無幼苗生長期,繁殖速度快,為普遍採用。選育良種要求葉片肥厚而大,莖杆粗壯直立,葉色濃綠,氣味濃郁,密被絨毛,幼苗根系發達。

  栽植密度

  2-3月,苗高5~10cm,選地面潮溼***最好是雨後或陰天***時,從母株莖基分離的幼苗,按株行距30cm×40cm栽苗,每穴2~3株,覆土壓實。栽後2~3d內如果沒有下雨,要滴水保墒。栽植150株/m2,平均每株產幹艾葉4g,單產幹艾葉5250kg/hm2左右。

  田間管理

  土壤耕整

  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cm。6月中上旬蘄艾採收後翻晒園地,清除殘枝敗葉,疏除過密的莖基和宿根,深度15cm。

  肥料施用

  栽植成活後,苗高30cm時施用尿素90kg/hm2作提苗肥,陰雨天撒施,晴天葉面噴施。11月上旬,施入農家肥、廄肥、餅肥等作為基肥。

  水分管理

  廂面整成龜背形,使排水溝通暢。乾旱季節,苗高80cm以下葉面噴灌,苗高80cm以上時全園漫灌。

  艾草的作用

  1、治胎動不安,有下腹痛和陰道流血***先兆流產***,常配阿膠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和血脈,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等加強安胎作用,方入膠艾四物湯加減。

  2、治虛寒出血,尤其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助藥,與血餘炭、陳棕炭、側柏葉等同用,再隨證配補益藥和收澀藥。

  3、治寒證腹痛,例如婦女經痛而見證屬寒者,可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寒甚可加乾薑、肉桂***。<<<返回目錄

  4、治溼疹癬癩等面板病,內癰艾葉祛寒溼,常配蟬蛻、蒺藜、防風、黃芪等水煎服;外用則以艾葉30g、雄黃0.6g,硫磺0.6g,製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薰洗,效果較好。

  5、艾絨可作為溫炙的材料用。

  艾草的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晒乾或陰乾。

  性味歸經

  【性味】 苦辛,溫。

  ①《別錄》:"味苦,微溫,無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熱。"

  ③《綱目》:"苦而辛,生溫,熟熱。"

  【歸經】 入脾、肝、腎經。

  ①《綱目》:"入足太陰、蹶陰、少陰經。"

  ②《本草新編》:"入脾、腎、肺三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薰灸;工搗敷;或煎水薰洗;或炒熱溫熨。

  禁/宜人群

  陰虛血熱者慎用。

  ①《綱目》:"苦酒、香附為之使。"

  ②《本草備要》:"血熱為病者禁用。"

  ③《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炮製方法

  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艾絨:取晒乾淨艾葉碾碎成絨,揀去硬莖及葉柄,篩去灰屑。

  艾炭: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用醋噴灑,拌勻後過鐵絲篩,未透者重炒,取出,晾涼,防止復燃,三日後貯存。***每艾葉100斤,用醋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