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白朮是一種常用重要的大宗中藥材,也是很多人想要種植的中藥材之一,那你有了解白朮是如何種植的嗎?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白朮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白朮的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白朮前作以禾本科作物為好,或選擇生荒地或停種白朮4年以上的地亦可。翻土9~12cm,不宜過深,整平,除去粗石子,做75cm寬畦備用。

  播種與繁殖

  4月中、下旬播種,條播每畝用種子4~5kg,撒播每畝用種子5~7.5kg。播種前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與砂土混合播入田間***乾旱地區宜先將種子在溫水中浸泡24小時***。條播按行距15cm,播幅6~9cm,開3~4.5cm淺溝***溝底要平,使出苗一致***,播種後覆土3cm,稍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在出苗前土壤應保持足夠溫度,一般澆2~3次水可出苗。

  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拔草間苗,間去密生苗和病弱苗。苗高4.5~6cm時,可按株距6~9cm定苗。苗期追肥1~2次,以有機糞尿為好,用量不宜過多;乾旱時適當澆水或在行間鋪草防旱。

  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開始挖取白朮種栽,去除莖葉和鬚根***注意勿傷主根和根狀莖表皮***,陰乾1~2天,選擇乾燥陰涼的地方進行貯存。先鋪3cm厚的砂,再鋪一層術栽***厚9~12cm***,然後再鋪一層砂、一層術栽。堆至30cm左右高時,在堆放的中央插幾束草以利通風,上面蓋層乾溼適中的砂或土。冬季嚴寒時,應蓋草保溫。術栽貯藏期間,每隔15~30天需檢查一次,發現病栽應及時挑出,以免引起腐爛。如果術栽萌動,要進行翻動,以防芽的生長。

  栽植

  翌年3月底~4月上旬開始栽植。要注意挑選生長健壯、根群發達、頂端芽頭飽滿、表皮柔嫩、頂端細長、尾部圓大的種栽做繁殖材料;而術栽畸形,頂部莖杆木質化,主根粗長,側根稀少者栽後生長不良。栽植按行株距24×12cm或18×12cm下栽,深度6~9cm***以埋著術栽,上有3cm土為度***,密度每畝10000~12000株,種栽量每畝50kg左右。

  中耕除草

  要勤除草,淺鬆土,原則上做到田無雜草,土不板結。雨後露水未乾時不能除草,否則容易感染病害。

  合理施肥

  在白朮栽培中,藥農總結有“施足基肥,早施草肥,重施追肥”的生產經驗。一般基肥每畝需施入有機肥500~1000kg,過磷酸鈣25~35kg;5月上旬苗基本出齊時,施稀薄人糞尿1次,每畝500kg;結果前後是白朮整個生育期吸肥力最強,生長髮育最快,地下根狀莖膨大最迅速的時期,一般在盛花期每畝施有機肥1000kg,複合磷肥30kg。

  澆水排水

  白朮喜乾燥,特別是前期溫度高會發病,田間積水易死苗,要注意挖溝,理溝,雨後及時排水。8月下旬根狀莖膨大明顯,需要一定水分,如久旱需適當澆水,保持田間溼潤,不然會影響產量。

  摘除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應根狀莖生長,除留種植株每株留5~6個花蕾外,其餘都要適時摘除。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分2~3次摘除,摘蕾時,一手捏莖,一手摘蕾,需儘量保留小葉,不搖動植株根部。摘蕾應選晴天進行,雨天摘蕾,傷口浸水易引起病害。

  白朮的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生產上主要採用育苗移栽法。

  ***1***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新種,在30℃的溫水中浸泡1天后,撈出催芽播種。條播或撒播。條播者,在播種前,按行距15釐米開溝,溝深4-6釐米,溝內灌水,將種子播於溝內,播後覆土,稍加鎮壓,畦面蓋草保溫保溼,然後再澆1次水。每667平方米用種5-7千克。播後7-10天出苗,出苗後揭掉蓋草,加強田間管理。至冬季移栽前,667平方米可培育出400-600千克鮮術栽。

  ***2***移栽:當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以當年不抽葉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杏核大者為佳。移栽時剪去鬚根,按行距25釐米開深10釐米的溝,按株距15釐米左右將苗放入溝內,牙尖朝上,並與地面相平。栽後兩側稍加鎮壓,栽後澆水。一般667平方米需鮮白朮50-60千克。

  白朮田間管理技術

  1 、中耕除草:白朮出苗後要勤除草、淺鬆土,保持田間無雜草。 5 月中旬植株封行後,只除草,不中耕。早晨露水未乾時不宜除草,否則易感染病害。

  2 、追肥、白朮生育期長,為 220 ~ 240 天,栽種前除施足基肥外,還要追肥 3 次,第 1 次 4 月上旬,白朮地上部分生育旺盛時期,每畝糞水 800 公斤;第二次 5 月下旬,每畝施糞水 500 公斤;第三次 8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每畝施糞水 2000 公斤,餅肥 100 公斤。此外在白朮起挖前 40 多天內,用 1% 過磷酸鈣溶液噴施葉面肥,可提高產量,每 10 天噴 1 次,共噴 2 ~ 3 次。總之要掌握“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的原則。

  3 、排灌、白朮怕澇,土壤溼度過大,容易發病。 4 ~ 6 月雨季及時清理畦溝,排水防澇。 8 月以後根莖迅速膨大。需充足水分,遇乾旱要及時澆水,以保證水分供應。

  4 、摘蕾、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促使營養物質集中於根部白朮在 7 月上、中旬至 8 月上旬現蕾,但尚未開放時,分 3 ~ 4 批摘完。動作要輕,一手捏住莖,一手摘蕾。雨天或露水未乾不能摘,以防病害侵入。

  留種宜選生長健壯、葉大、分枝少的植株,留頂部發育飽滿的大花蕾 5 ~ 6 朵,其餘的蕾摘除。於 11 月上旬,當植株基部葉片萎黃。花內冠毛顯露時,收割全株,除去根莖作藥材後,紮成小把,置於通風陰涼處涼幹,隔 1 個月取下脫粒,揚淨雜質,雨晒乾 1 ~ 2 天,放通風於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