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紹_潮汕功夫茶文化的表演步驟

  功夫茶是潮汕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你知道潮汕功夫茶文化是什麼樣子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介紹

  功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飲茶不僅可以解渴,更是一種藝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發生悄然變化。傳統茶藝的發展越來越精深;飲茶的方式在變,品茶的地點也在變,這一切給潮汕的茶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也給傳統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在潮汕飲食文化中,功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齊名潮汕工夫茶在中國茶藝之林一枝秀出,在於它的用器精細,衝飲程式講究,能夠將烏龍茶釅香的特色,淋漓盡致地顯示出來。安溪鐵觀音功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飲品。在潮汕,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隻晶瑩的小瓷杯,一個白瓷蓋甌或者一柄紫砂陶壺。在裝飾豪華的客廳裡,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蓮缸邊,配上一張小木桌,幾隻竹椅頭,更顯得雅素。或家人閒聚,或賓客登門,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聲“食茶”,一種親切融洽的感覺,便漫上心頭。潮汕功夫茶中,充滿著敬愛和諧的文化精神。

  一、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安溪茶葉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澈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二、功夫茶的茶具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託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緻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茶壺、茶杯、茶洗 、茶盤、茶墊、水瓶與水缽、龍缸、紅泥小火爐、砂銚、羽扇與鋼筷。

  三、功夫茶的茶藝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四、有關茶禮儀

  茶衝出來後,一般是沖茶者自己不先喝,請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盤中有三個盅,那麼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講究。一般是順手勢先拿旁邊一盅,最後的人才拿中間一盅。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在兩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間一盅,不但會被認為對主人的不敬,也是對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時,你喝了一盅之後,一般還要讓在座的人每人喝過一盅,才喝第二輪。 潮汕功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於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則盛行於宋朝,貴族茶就是源於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會有功夫茶的影子!潮汕人愛飲工夫茶,可以說是達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說的天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卻把古人列為末位的茶,破格地晉升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飲工夫茶。他們不怕俗話說的“早晨空腹茶,劫賊入人家”,而持之以恆,處之泰然。另外,潮汕人把茶葉叫”茶米”, 一種解釋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由此可見潮汕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潮汕地方特色濃厚。獨特的韻味地方戲曲——潮劇的古樸典雅的潮汕音樂,成為鄉情鄉誼的重要載體,牽動著海內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馳名於世的潮州小食香飄四海,令人回味無窮;而功夫茶卻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為“中國茶道”。潮藉大文學家秦牧稱 “潮汕功夫茶,堪稱中國茶道代表”。

  如果喝茶的過程,來了尊貴的客人,就得撤換茶葉重新沖茶。

  五、茶葉鐵觀音功夫茶內涵

 

  潮汕功夫茶整體上有:精、潔、和、思四個特點。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潔:指的是茶葉、茶具的潔淨;和:和愛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體現家人的和睦,培養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勞,啟發人的思維。 品茶不僅是品茶,還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蘊為自己添一抹神韻,用茶的清香之氣沖淡生活的煩惱,鬆弛繃緊的神經,充實自己的情感。蘇轍有詩:“閩中茶品天下事,傾身事茶不知勞。”這可見茶的功效。對酒當歌,對茶恣情。 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當然,還要品味融入茶中的文化、風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調。朋友,品一品潮汕功夫茶說不定你還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品味出自己對於茶道的見解。

  潮汕功夫茶文化的表演步驟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的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十九***謝茶敬客:完成整套潮汕工夫茶的沖泡程式。

  潮汕茶文化的精神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飲茶不僅可以解渴,更是一種藝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發生悄然變化。傳統茶藝的發展越來越精深;飲茶的方式在變,品茶的地點也在變,這一切給潮汕的茶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也給傳統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有人說茶文化屬於農耕文明,與現代化格格不入,與城市的發展建設步伐不協調,我認為此論大謬。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現代社會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需要“和諧”的引領。作為飲食文化、禮儀文化、休閒文化相交匯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領”中越來越成為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動力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在重視家庭傳統、禮貌親情的潮汕地區,茶文化的內涵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中庸》說:“盡人之性而後可以盡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人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的。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進行潮汕茶文化建設,都必須“以人為本”,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濟的關係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發展中來。一切有悖於茶文化精神的行為,都要加以糾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業永遠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發展。

  潮汕茶文化的習俗

  自古以來,就有以茶代酒,以茶當酒的習慣,而隨著茶飲的普遍流行起來,以茶當酒已成為潮汕的習俗和茶文化,由於潮汕是個好客之鄉,客人來到都會以茶相待,表示敬重的禮節,所以有著“客來茶當酒”的雅俗,而這種潮汕茶文化也盡顯風雅,令人讚歎!

  一說到客來茶當酒,人們就發現茶能解酒、醒酒的功效,那些風流倜儻的才子們也開始以茶反思酒,將茶飲代替了酒。


猜你感興趣:

1.安溪茶文化旅遊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遵義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探析論文

3.茶文化論文範文

4.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前景如何

5.普洱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