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關係心理論文

  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支援源,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人際交往論文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往活動,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人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長髮展的主要外部環境,是其大學生活的重要內容,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基本保證。每個人都希望生活能充滿陽光,都希望友誼能天長地久,都希望人情能溫馨美好,但生活總是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在所難免的,我們總會發現曾經多麼親密的朋友、多麼幸福的伴侶最終卻分道揚鑣、形同陌人。 雖然寢室是大學校園的最小單位,寢室生活構成了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寢室同學關係不僅體現在寢室衛生環境,而且表現為良好的寢室文化,寢室成員之間的團結友愛,這些都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何才能避免人際衝突的發生及人際關係的破裂,是困撓著每一個大學生的現實問題。

  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和諧的原因如下:

  1、外部因素

  ***一***、不同個體的差異

  在宿舍中,每個人都是有著不同個性的個體,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歷和習慣,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差異就很容易導致不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缺乏交流技巧

  人際關係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和諧的人際關係需要科學的交往知識和技能。當今大學生無不是一路從書山題海中拼殺出來,幾乎沒有閒暇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學習交往的技能技巧,他們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能是來源於自身原始的、經驗性的,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技巧、造成人際衝突的原因、面對人際衝突的應對方法所知不多,也不知如何處理和解決。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當中,大學生往往憑自我感覺,憑情緒和自我經驗來處理各種人際問題,這樣就很難適應新環境下複雜的大學生活,很多情況下反而會造成人際衝突,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社會影響

  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使道德觀念被弱化,人們的誠信度不夠,大學生的誠信品質也受到了質疑。而沒有誠信就很難進行良好的溝通,也就不會有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不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其次,當今社會追求個人利益。在宿舍中,它表現為強調自我,以自我為主,忽視宿舍其他人的需求,一旦這種需求發生矛盾,就很容易導致人際衝突。再次,社會生存原則使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就業壓力,在學業等各方面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對於宿舍內人員來講,他們通常來自於同一專業,甚至同一班級,競爭性可想而知,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處於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擇手段,這種為了個人利益而進行的爭鬥,增加了人際衝突的可能性。

  2、內部因素

  ***一***、自卑心理

  進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一切都需要學著去適應。學習上,有些人在從前可能是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班級裡的佼佼者,很可能在大學裡就排在了後面。生活上,從一切由父母照顧變成了什麼都要自己去處理和適應。同時,看到周邊與自己同時入校的夥伴在學業、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一些驕人成績的時候,那種強烈的自我失落感就產生了。另外,家庭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及自身的某些生理缺陷等原因,也可能使大學生髮出“由一條‘龍’變成一條‘蟲’”的感嘆。感嘆的背後實際上隱含著自卑,並因此給正常的大學宿舍成員之間的相互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二***、自傲心理

  由於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都有過一段輝煌的中學時代,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老師眼中是學習的“尖子”,在周圍同學心目中是被羨慕的“才子”,有的人入學後在某些方面還取得過一些成績。在夥伴眼中,是很優秀的,他們一直生活在源源不斷的鮮花、掌聲和讚美中。這種結果,使大學生形成了一種優越心理。這種心理一旦移植到大學生宿舍,就很難使宿舍成員間達到和睦的平等相處。

  ***三、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於嫉賢妒能,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情緒體驗。嫉妒者因心靈巨大的創傷或某種無法補償的缺陷,無力或不敢與強者競爭,或因為怕吃苦而不想與別人競爭,又容不得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心理上發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貶損別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在人際交往中,掌握好交往的尺度,採取積極措施進行人際關係的維護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儘量避免爭論。人與人之間的爭論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爭論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結果而結束。事實證明,無論誰贏誰輸都會很不舒服。贏者當時可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但很快會被人際關係惡化的陰影所籠罩,一時的滿足心理會變得煙消雲散。輸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強烈,往往會演化為人身攻擊,對於人際關係是非常有害的,爭論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第二,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會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受損,尤其是一時面子上感到難堪。有時候只要稍稍改變一些方法,變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為間接的暗示和提醒,效果會好得多,這就是所謂的“壞話好說”的藝術。

  第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當人際關係產生障礙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明智之舉。雖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自我否定,但是,承認錯誤會使自己產生道德感的滿足;另外,承認自己的錯誤是責任感的表現,對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際僵局會因此被打破。

  第四,學會批評。不到不得已時,決不要自作聰明地批評別人。但是,有時批評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學會批評的藝術是維護人際關係的重要策略。卡內基總結的批評的藝術是很值得借鑑的:批評從稱讚和誠摯感謝入手;批評前先提到自己的錯誤;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錯誤;領導者應以啟發而不是命令來提醒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保留面子。

  我們大學生正處於一種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髮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們心理正常發展,保持個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個人生命的主宰其實就是自己,關鍵是你要有所改變,要有強烈成功的願望,針對自己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相信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學會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範文二:關於大學生人際關係論文

  摘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人際交往障礙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緒、健康等各個方面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通過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說明了大學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際關係交往和溝通能力。同時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人際交往環境,也將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人際關係

  卡耐基說過: “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 ,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 ,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的技巧 ” 。可見 , 人際關係的好壞是一個人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對於大學生來說 , 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活的需要 , 更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人際交往是每個大學生不可缺少的 “必修課 ” , 大學生通過交往、溝通、交流感情 , 建立友誼 , 切磋學問 , 探討人生。大學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長髮展。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複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

  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大學生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髮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並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產生各種問題。認知、情緒及人格因素,都影響著人際關係的建立。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或因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並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一、 大學生人際關係不適的表現

  仔細分析,大學生人際關係中的困惑、不適可以分為以下5類情況:

  第一類:缺少知心朋友。

  這類大學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際關係也不錯,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腸、肝膽相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為此,有時不免感到孤獨

  第二類:與個別人難以相交。

  這類大學生與多數人交往良好,但與個別人交往不良,他們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與自己關係比較近的人,由於與這些人相處不好,常會影響情緒,成為一塊“心病”

  第三類:與他人交往平淡。

  這類大學生能與他人交往,但總感到與人相處的質量不高,缺乏影響力,沒有關係比較密切的朋友,多屬點頭之交,沒有人值得他牽掛,也沒有人會想念他,他們難以保持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類同學多會感到空虛、迷茫、失落。某高校06級一學生,因同學關係不好,倍感孤獨、壓抑,最後離校出走。 第四類:感到交往有困難。

  第五類:社交恐懼症。

  這類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特別敏感、害怕,極力迴避與人接觸,不得不交往時則緊張、恐怖、心跳加快、面紅耳赤,難以自制,總是處於焦慮狀態。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因素

  在大學生之間有某些因素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它們一般是個體自身難以選擇和避免的,稱為客觀因素;還有某些因素特異性地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即個體的心理感受起了決定性作用,稱為主觀因素

  ***一*** 客觀因素。

  1. 時空接近。大學生人際關係形成和存在的根本條件就是大學生個體的時空接近。

  2. 態度相似。雖然態度是個體內部心理方面的,但個體之間的態度相似與否則是客觀的。

  3. 需求互補

  4. 外表相悅。人際吸引的最初動力就是外表相悅。

  5. 個性吸引。有的大學生給人的感覺很愉快,其相貌不一定出眾,但親合能力很強,不妨稱這樣的大學生具有更大的人格魅力或個性吸引。

  ***二*** 主觀因素

  1. 人際安全。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能否適應,關鍵在於個體感受到的人際安全的程度。

  2. 人際期望。人際期望就是個體對人際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心理、行為的預期和願望。

  3. 人際張力。

  4. 人際報復。

  三解決大學生人際關係障礙的對策

  ***一***、優化人格。

  ***二***、加強指導。

  ***三***、提升校園文化建品位。

  人們常用孟子的那句話來強調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思想的重要內容。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密切,人際關係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人際交往障礙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緒、健康等各個方面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通過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際關係交往和溝通能力。同時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人際交往環境,也將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