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修課音樂鑑賞

  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關於的基本知識,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給你搜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能幫助到大家。

  基本知識

  音樂是表達和激發思想情感的藝術,是喚起情感體驗的藝術,是和諧社會的動力源,音樂所帶來的情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食糧。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確實如此,千百年來,音樂以其深刻的蘊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匯成了一條永遠流淌不息,閃閃發光的音樂長河,使眾人為之傾倒和沉醉。

  古代音、樂有別。《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後渾稱“音樂”,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瑜 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顧。”《前漢書平話》卷下:“帝至 棘門 ,左翼將 徐邁 以音樂迎之,送帝至 霸陵橋 上。”溫承訓 《動人的音樂》詩:“真的,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語言。”

  音樂不以說教方式來傳播,更多的是通過薰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來影響人的心靈,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潤。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裡,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儲存和表達方式,藝術教學。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音樂情操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莊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佔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臺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音樂欣賞的作用在於可以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並使人從中汲取激情和前進的動力。

  音樂還能提高人的審美認知能力。欣賞音樂是一種審美活動。高爾基說過;“照人的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能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在音樂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審美的觀念及其與別的藝術之間的關係。音樂教育只有在對真、善、美統一,知、情、意統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才能發揮其特色鮮明的教育作用,才會實現其真正的藝術價值。這種價值的體現是指被塑造的人,能夠成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人,成為具有科學的審美觀,能夠辨別是非善惡的人,成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豐富的內心情感的人。所以音樂教育在完善人格、表現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的魅力是巨大的,音樂的思想是無止境的。《音樂鑑賞》,它不僅是一門簡單的藝術理論課。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對音樂的熱愛又增添了幾分,它教會了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認真領悟它所傳達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題。透過音樂學習,不斷培養我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那優美、和諧、充滿想象力的旋律,會開拓我們理性思維的空間,引發我們創造性的遐想。音樂欣賞的作用在於可以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