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的基本樂理知識

  樂理中的五線譜 ***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是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一種方法。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橫線叫做五線譜。

  五線譜,顧名思義是由五條線組成的。的確,是由五條平行的“橫線”和四條平行的“間”組成的,它們的順序是由下往上數的。

  最下面第一條線叫做“第一線”,往上數第二條線叫“第二線”,再往上數是“第三線”、“第四線”,最上面一條線是“第五線”。

  由於音符非常多,所以“線”與線之間的縫隙也絕對不能浪費的,也就是“線”與“線”之間的地方叫做“間”,這些間也是自下往上數的。同“線”一樣,最下面的一間叫做“第一間”,往上數是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

  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1線、上加第1間,下加第1線、下加第1間等。

  譜號有 3種:第一種是G譜號,當G譜號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時,稱高音譜號;第二種是F譜號,當F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時,稱低音譜號;第三種是C譜號,當C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三線時,稱中音譜號***此處應注意,只有這三種情況下稱高中低譜號,在其他線上時,均有不同名稱***。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應避免過多的加線。五線譜中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5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3種用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五線譜一般分類為:①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②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③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二***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橫線叫做五線譜。五線譜的五條線和由五條線所形成的間,都自下而上計算的。假使音樂作品是寫在數行五線譜上,那麼,這數行五線譜還要用連譜號連結起來。

  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卻無法確定。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三***

  相對於簡譜,五線譜的優勢是在視覺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顯示。比如那些複雜的和聲***在一個位置上有幾個音同時出現***很容易識別,視覺非常清楚;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眾多音的形態更是一目瞭然,因此在國際上廣為使用的基本都是五線譜。可以說五線譜是音樂中的“世界語”。 但除基本譜表的五條線外,上、下方常會出現繁雜的臨時加線,譜號後面及譜中,還有密密麻麻的調號或臨時升降記號,不同音組的同一音處於不同的位置,缺乏規律性,初學者使用起來十分困難,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