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資料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絡。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明朝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為“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收納長兄馬文銘之長子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衛千戶,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清朝太平天國時期,馬府毀於戰火,室家蕩然無存。鄭和後裔至今已傳至第21代。

  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歲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1407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歲回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樂七年已醜***38歲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樂十一年癸己***42歲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樂十五年丁酉***46歲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樂十九年辛丑***50歲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後人認為在這一次下西洋他發現了美洲。

  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60歲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逝世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62歲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