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樂理教學解析

  小學音樂學科和其它學科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其重點在於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情感體驗,在體驗過程中獲得音樂美感,那麼你知道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資料,希望對你們能有幫助!

  篇一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正快速發展,很多傳統教學方法都被現代教學方法所替代。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形成全面、成熟的思維,小學音樂教學對於這階段學生審美思維的形成可以起到促進性作用,通過音樂學習和體驗有助於加快小學生思維的成熟與發展。將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於音樂教學中,對於其音樂興趣的激發和音樂情感思維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筆者的親身經驗為依據,談一談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如何應用體驗式教學法。

  1.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於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性

  1.1有利於提升學生整體音樂素養

  將體驗式教學方式應用於音樂課堂中以後,音樂課堂將會變得更加靈活、生動,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對於一些平時課上不愛說話的學生,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獲得樂趣,積極的將自己的音樂感受表達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通過欣賞課程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進一步提升音樂審美意識。

  1.2摒棄傳統教學模式

  體驗式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它要求學生要對音樂學習產生新的認識,這種情況下就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從而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現代化。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思維創造的過程,學生通過體驗式教學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每首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和感受,從而將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凸現出來。

  1.3有助於音樂審美情趣的培養

  眾所周知,激發學生興趣是音樂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而體驗式教學則正是以學生的興趣點開始出發,通過參加活動體驗的方式使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得到提升,突出對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體驗式教學正是以此為前提,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使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得到協調發展。

  1.4音樂教學審美自由得以實現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個體能力的發揮與施展,重點強調音樂情境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突出審美意識的自由化,這樣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的距離得到拉近,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組織當中,在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斷優化音樂情感體驗。

  2.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建議

  傳統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在於理論知識與音樂技能的講授,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同時還打擊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缺少有關音樂體驗的過程。而體驗式教學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可以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創作熱情,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是一種必然選擇。具體來說,體驗式音樂教學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得到實施。

  2.1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很強,音樂教師應該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種條件來培養其對音樂的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材料、裝置及樂器等組織學生參加音樂比賽,讓學生自己計劃表演內容,並講解其中的專業知識,通過這一過程來提升他們的音樂鑑賞能力

  2.2突出音樂聽覺的培養過程

  “欣賞”是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的核心點與關鍵點,怎樣引領學生對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是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點必須通過聽覺來實現。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音樂聽覺的培養,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應教會學生如何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享受。在強調課內鍛鍊的同時還要充分重視課外音樂活動,課外音樂活動對於學生聽覺的培養也非常重要,通過課外活動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全面提升其音樂素質。

  2.3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學生形成自我意識的一種重要認識,是有關音樂體驗的感知,同時它也是在音樂教學發展以外培養能力的重要過程。音樂元素是無形的,要想真正做到體會和感悟音樂對於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尋找真實的生活痕跡很重要,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學習將會變得其樂無窮。所以,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想象力的培養也是需要教師充分關注的內容之一。

  2.4營造平等的教學環境

  對於小學生來說,營造輕鬆、平等的環境有助於其更好的參加到音樂教學中,在平等的氛圍中學生可以更好的參加到教師的音樂互動安排中,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注意在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是平等互助的關係,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的音樂活動安排才能從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價值,以合作共同進步為前提進行音樂課程講授,這才能真正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

  結語:

  總之,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以後,學生可以在體驗學習中真正深入瞭解音樂作品存在的內涵,並激發其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因為當前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是很濃厚,筆者提出了幾點體驗式教學應用於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方法,以期使同行們認識到體驗式教學法的重要作用。

  篇二

  小學音樂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深受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喜歡。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將小學音樂的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樂理知識水平。教師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樂理知識基礎不同的客觀情況,可以採用圖形譜教學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身音樂素質的目的。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圖形譜的使用優勢

  科學研究表明,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影象教學往往比文字教學的效果更好。教師在小學音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樂理知識水平,也需要很好地利用這一特性。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圖形譜,一方面是由於圖形譜相比於文字敘述形式的五線譜而言更加簡單,從而便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與掌握。教師在使用圖形譜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儘量選取簡單明瞭、內容有趣的圖形譜,從而進一步發揮小學音樂圖形譜教學的優勢。同時還可以刻意地進行圖形形狀或者顏色的變化,這就使相對應的樂譜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從而便於學生對樂理轉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森林水車》這首兒童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依照以下的圖形譜進行學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一邊播放《森林水車》的兒童歌曲,一邊依照圖形譜進行講解:“同學們你們聽,嗚嗚嗚嘩啦,現在歌曲中播放的是水車聲,它的聲音綿延悠長,是不是很像圖形譜中的第一行曲線呢?聽,是嘩啦啦的聲音,而且越來越大,我們現在一定是離小溪越來越近了。教師通過講解圖形譜上的圖形與顏色變化並配以相應的歌曲,幫助學生接受並學習這首兒童歌曲的樂理知識。

  二、圖形譜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使用

  教師在小學音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樂理知識水平,可以採用具體的圖形譜教學法。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不僅便於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還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小學音樂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進一步具體化圖形譜在教學中的使用,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目的。以下是幾種圖形譜教學法具體的使用方法,可供教師進行教學參考:

  1.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學生小學樂理知識水平的提高,與其對於歌詞的掌握程度息息相關,所以,教師應該著重提高學生的單詞記憶能力。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運用圖形譜進行輔助教學。圖形譜教學通過讓學生觀看其中的代表性圖畫並理解其所寓意的事物,最終連貫起來形成一句完整的歌詞。這種新式的歌詞記憶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同時也在班級中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記憶歌詞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小貓小貓你別吵》這首兒歌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記憶相對應的歌詞。歌詞:小貓小貓你別吵。喵,喵,小貓叫;喵,喵,小貓叫。小貓小貓你別吵。阿姨昨天上夜班,還在睡覺。小貓點點頭,輕輕地,輕輕地,走掉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觀看圖形譜中前半部分的“閉著嘴的貓咪”,幫助學生記憶“小貓小貓你別叫”“輕輕地”等歌詞。然後教師再讓學生觀看圖形譜中的後半部分“坐著工作的女人”,幫助學生記憶“阿姨昨天上夜班,還在睡覺”的歌詞,從而最終幫助學生加深對於《小貓小貓你別吵》這首兒童歌曲歌詞的記憶。

  2.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掌握節奏

  兒童歌曲的節奏感也是學生自身樂理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著重對此進行圖形譜教學。教師在使用圖形譜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歌曲節奏把歌詞劃分成相對應的小格,然後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與學習,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掌握兒童歌曲節奏的目的。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於兒童歌曲的理解,從而便於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歌曲的節奏。同時在另一方面,圖形譜教學法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小蜜蜂》這首兒童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並學習圖形譜,從而達到儘快幫助他們掌握歌曲節奏的目的。如上圖的圖形譜所示,一個小格子代表四分之一音符,所以學生在唱“嗡嗡嗡”這句歌詞的時候,應該注意相關節奏的掌握。其次,圖形譜中“我們”“決不”“大樹”等歌詞是兩個字同在一個小格子中,所有這裡的每一個字代表八分之一音符,所以,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在唱這一句歌詞的時候應該更加的輕快,從而保證相關歌曲節奏的正確。學生樂理知識水平的提高與其自身歌詞的掌握以及節奏的把控聯絡很大,所以,教師在小學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開展圖形譜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音樂知識體系,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目的。

  篇三

  經過研究證實,音樂中最吸引人的是其韻律,而韻律又由節奏構成,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節奏進行重點培養十分重要。具有良好的節奏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及能力;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得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對節奏感的培養還存在著一些缺陷,降低了節奏感的培養效率。為了改正這些缺陷,就需要教師不斷運用各式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強化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培養,以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與小學音樂相關的知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節奏感的培養,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夠對音樂曲目的節奏及強弱的轉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並擁有正確辨別音樂中表現出的情感的能力。通過小學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既可以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音樂學習並奠定紮實的基礎,培養學生優良的音樂素養,提高其在音樂中的表現能力,還可以使其更好地體會到音樂的魅力,進而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達到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及質量的目標。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理運用肢體語言

  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期間,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出對音樂的感覺,這樣的肢體動作即肢體語言。小學階段的學生較為活潑天真,所以教師對小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一定的指導,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並獲得較理想的結果。在小學音樂課本中,有許多可以運用肢體語言的歌曲,其中就有《小手拉小手》這樣比較經典的兒歌。教師在對這型別的歌曲進行教學時,要正確指導學生的肢體動作,讓其可以伴隨著音樂節奏有規律地擺動身體,當節奏有變化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變換自己的肢體動作。想要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出音樂節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手與跺腳,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先使學生掌握如何運用這兩種基本的肢體語言來表現出音樂節奏,再逐漸增加難度,讓學生運用更為複雜的肢體動作來表達出音樂的節奏感。此外,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同時,還應對肢體語言開展一定的分析與研究,找出音樂中的規律並將這個規律教授給學生,進而更好地培養其節奏感。

  二、激發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產生興趣

  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理解能力較弱,並且尚未培養出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小學生要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理解節奏感這種抽象的概念是較為不易的,這樣會使其對學習音樂節奏感的興趣與積極性被磨滅。對此,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教師須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積極性與興趣。其中最為合理的方法就是教師要對學生的音樂愛好進行全面的瞭解,並在對音樂節奏感進行教學期間運用一些學生比較有興趣的音樂,讓其可以更好地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音樂節奏進行學習。同時,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為學生播放一些節奏感較為明顯的歌曲,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音樂的節奏感。其中可以播放一些動畫中的歌曲,比如《螢火蟲》《堆雪人》等,由於這些歌曲通常都會有明顯的節奏感,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方面能夠發揮較大的優勢。

  三、運用樂器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時,還應重視對樂器的運用。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為強烈,對各種各樣的樂器更是會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合理運用樂器,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其中特別要強調對打擊樂器的運用,因為打擊樂器產生的節奏是所有樂器中最為明顯的,最為常見的打擊樂器有三角鐵、架子鼓、快板等。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親身演奏樂器的機會,並指導學生運用簡單的打擊樂器來演奏歌曲,比如像《龍咚鏘》這樣簡單又節奏明快的歌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實際演奏樂器過程中音樂節奏感的形成,進而對節奏感形成深刻的印象;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受節奏感,還能通過節奏感間的聯絡逐步形成更為強烈的節奏感,進而達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

  四、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培養,教師還應最大程度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開展。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主要來自於聽覺,因此通過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聽一些具有明顯節奏感的音樂,比如《一閃一閃亮晶晶》《上學歌》等,可以為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創造更多的機會。而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給學生布置課後聽音樂的家庭作業,並讓其在聽音樂時注重其中的節奏。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課後通過聽音樂來釋放學習的壓力,還可以有效培養其節奏感;但是,教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不能使用強制性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同時還要有其他的選擇,以避免學生失去對學習音樂節奏感的興趣。總而言之,優良的教學效果與適當且有效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正確地指導密不可分。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期間,小學音樂教師想要培養小學生使其擁有較強的節奏感,就需要其不斷努力進行研究與工作,從各個方面著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完善,並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只有如此,才可以充分體現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為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提供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