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輪指的訓練
琵琶的演奏技巧繁多,輪指當屬於最基本、最獨特、最具特點的指法之一。既能表現活潑流暢、明快喜悅,也能表現婉轉抒情的具有張力的曲調。那麼琵琶輪指有哪些訓練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方法:輪指訓練中的速度
所謂速度,就是輪指的各指順序觸弦的間隔頻率,通俗一點講就是輪指的快慢,速度過高,點子呈糊狀,不清晰,尤其是弱奏時更為突出;速度過低,點子不夠連貫,出音容易僵硬,尤其是彈奏時更為明顯。
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我對於輪指的練習有著很大的誤區:練習時不是練習點子的清晰度和音色的飽滿度,而是一味的練習速度是否夠快,認為輪指速度越快越好,這樣的輪指方法會直接導致力不能實實在在的作用到弦上,撥絃時指尖沒有阻力感,中指、無名指、小指和大指會在食指的帶動下一晃而過,弦的震動不夠充分,速度不均勻、音量不平衡,輪指也不夠清晰,最重要的是噪音過大。用力時使用臂力,手型僵硬。所以在練習輪指的過程中,不能過度強調速度。
方法:輪指訓練中的音色控制
為了解決手指無力的問題,之前我會將速度放慢後用每個手指分別敲擊琴絃來訓練力度,但是通關過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練習、摸索後,我發現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它完全將練習輪指時應該堅持的臂重的連續性給打破了。每個手指
的彈奏完全被斷開,而真正演奏時的輪指是連續性、放臂重、貼弦的。所以在任何指法需要放慢速度練習是應堅持動作作態不改變,它必須是快速演奏動作的慢動作。所以要想將輪指訓練到點子清晰、音色飽滿,必須得有正確的訓練方法,因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⑴力度沉於指尖,無雜音。
在訓練時,可將四指全貼於弦上,大指暫不參與,然後完全用每個手指的力量而不是臂力撥動琴絃,如此可以找到力沉於指尖的感覺,同時注意指甲與弦的接觸不要太深,越小越好,掌關節要開啟,用力均勻,最重要的是找到“點”上,減少雜音。
⑵訓練“點子“的清晰度。
練習時可從慢速練起。先訓練一個輪,五個點子,速度保持在每分鐘60拍,一拍一個輪,要能清晰的聽到五個“點子”,完成一輪後,手腕、手臂放鬆,手臂恢復到靜止狀態,在“五個點子”的練習穩定後便可逐漸增至練習“十個點”、“十五個點”及更多。
⑶指甲觸弦角度與面板呈45度,儘量貼弦。
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感覺琴絃對於指甲的阻力,不能彈跳擊弦,以避免雜音的產生,同時必須時刻注意用心辨別聲音的優劣,逐步掌握音色乾淨、連貫和均勻的演奏手感。
⑷五指力度均勻。
由於每個人的手指長短、粗細不一樣,各指發音不均勻。初學者的無名指和小指常常觸弦無力一帶而過。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名、尤其是小指發音輕,大指、小指之間不連續,輪的整個間量較弱,發音伴有較大噪聲,所以練習輪指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力度不均而導致音量上的變化,大指往往會過強,而無名指與小指弱。
①大指由於其與其它四指構造不同、運動方向不同,且靈活力差所造成的,這樣在訓練過程中就必須對大指有更高要求:手指有食指到小指依次伸展開啟,大指跟隨四指開啟的動作自然向下,自然彎曲;挑弦時觸弦角度與面板呈45度向上順勢挑起,挑完迴歸自然靜止狀態。練習時應適當減小大指的力度。
②無名指與小指由於生理構造的侷限,在輪指運轉過程中會有力度弱的狀況出現,訓練時有意識的增強無名指、小指的力度。在訓練五指力度時可數1、2、3、4而不是1、2、3、4、5來練習。
即:1 2 3 4 1 2 3 4
食 中 名 小 大 食 中 名
練習中應用心辨別音量的變化,逐步實現音量的平衡,從而使長輪真正實現從“音點”連成“音線”,且“點子”清晰、飽滿。
如若做到以上幾點並堅持長期練習,不僅“力度弱”、“聲音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而且輪指的點子會越來越清晰,音色也會越來越飽滿。
方法:輪指如何表現音樂的問題
技術永遠用於表現音樂,所以在掌握了輪指的基本演奏方法的基礎上,不同的情緒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一般輪指在演奏中大致會遇到以下兩種情緒:
A、抒情慢板中悠長的長輪。
長輪在樂曲中被廣泛運用,它常用來表現優美、延綿之感。所以這種輪指在演奏中需要將右手手指儘量的開啟,手背儘量舒展,速度適中,不能過快,呼吸的啟口較長,如此可以給人一種明亮、開闊、優美的感覺。
B、悲慼的弱輪。
這裡的輪指在演奏中要減小手指開啟的幅度,手背微微隆起,手心如同握住一個雞蛋,速度儘量慢些,稍稍提起,力沉於指尖同樣很重要,這樣才能做到弱而不虛。同時配合左手的揉弦,模仿哭腔的演奏法可營造出悲傷的情緒。
所以,若想表現不同的情感,就必須使用不同的輪指。如果不顧音樂的情緒而在所有樂曲中全部使用一種輪指來詮釋,便無法表現出音樂的深刻內涵。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演奏者,必須要對於技術訓練抱有正確的訓練方法,正確的訓練方法指引著我們成功的方向,使我們不會輕易走向錯誤的道路,或者說不會使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過程直接決定了結果的好壞,所以在琵琶技法的訓練過程中,正確的訓練方法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