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的測光

  數碼相機的測光系統一般是測定被攝物件反射回來的光亮度,也稱之為反射式測光。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對數碼相機的測光探討,供大家參閱。

  一些特殊情形下的測光

  如果你已經理解了擋位的概念,並能根據測光表建議的中等色調的讀數調整曝光值,以記錄比中等色調更淺色或更深色的被攝物件,那你就可以在野外應付絕大多數的拍攝情形了。但是,根據我以往教授攝影課程的經驗,在兩個特殊的環境下,許多攝影者都會有問題:一個是在深冬的雪地裡拍攝,一個是拍攝日出和日落。我讀過各種說明關於如何在這些情形下測光,也聽說過許多進行正確曝光的方法,還看到許多攝影師使用每一擋f值進行包圍曝光。但每一種方法都非常複雜。曝光就是曝光,你可以像在其他情形下進行曝光一樣,在雪地或日出、日落的條件下進行曝光。

  拍攝雪景

  讓我們先從冬天開始。我聽到最多的說法是,冬天是最難拍攝的一個季節,因為找不到中等色調的東西用來測光。如果相信你的測光表而使用測光表的讀數作為曝光值,那拍出來的所有照片都會變的很暗,白色的雪會接近中等色調的藍色。需要時刻銘記的是,測光表並不知道你所拍攝的物件是什麼。相機上並沒有微型麥克風可以讓你對它說:"嘿,Canon哥們,我正在拍雪景,請把它拍成白色的。"測光表會一絲不苟的工作,它會把能讓雪成像為中等色調的曝光讀數告訴你。接著你只好對著你的照片失望了。

  解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你所要做的只是對著雪景測光,然後把它調整為你希望它成為的色調。這聽起來很容易,因為雪是白色的,所以你需要先測光然後再開大兩擋,對嗎?但這還不夠。在這裡你需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雪的實際的色調是什麼樣的?如果它是純白色的,那用測光表僅僅對純白的部分測光***要使用小區域的測光模式,比如點測光***,然後在測光表讀數的基礎上開大兩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雪地上還有一些細節,比如是側面光照時,開大兩擋就會使曝光結果太亮了。對於側面光照的雪,你可以看到各個表面上透明的結晶狀的雪片的細節,這些不是純白色的。所有這些細小陰影加在一起,實際上使這些有層次結構的雪景的曝光量只比中等色調亮了大約1 1/3到1 1/2擋。在有太陽的晴天裡,陰影下的雪景比中等色調大約大1擋,而陰天的雪景根本就沒有細節可言了。

  我曾經聽許多人建議說,如果想記錄雪景的細節,只需要把對雪的測光讀數開大一擋就可以了。但你還記不記的,你手掌的色調與中等色調也相差一擋。那雪的顏色是比你手掌的顏色深還是淺呢?當然,在我身邊的世界裡,雪的顏色是比手掌淺的。如果手掌的色調是開大一擋,那有層次感的純白色的雪就要開大兩擋,而在陽光下的學應該在這兩者之間。

  還需要說的是,我也經常聽到在陰天拍攝時也有這個"一擋"的說法。但真正能使雪景呈現細節並使雪片晶瑩通透的側面光。換一個說法,就是陰影。如果沒有因為側面光照造成的陰影,也就無所謂細節了。在陰天的條件下,無論你如何努力都是無法記錄到雪景的細節,因為陰天裡沒有陰影。在陰天,當你在一個平坦的地方看雪景,你所看到就是一大片白色的向遠處延伸的平面。如果對著它測光並開大一擋曝光量,你會得到一張滿地是淺灰色的雪的混沌、陰暗的照片。如果想得到一張正常曝光的照片,你必須在測光表讀數基礎上比正常情況再開大一點曝光。你可能希望按照實際所看到的顏色記錄這些沒有細節的雪景,為了讓白色的雪記錄為白色,在一個嚴重的陰天裡拍攝時,你需要先對著雪測光,然後再開大2 1/2擋。這個曝光量與灰卡製造商建議的,對灰卡上無層次的白色的一面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當你在分析這些情形時,你會再一次發現我們又在使用"擋"這個概念。所做的是把被攝物件設定為你希望它們成為的色調。只需選擇一塊區域的雪,並決定它應該被記錄為什麼色調,然後只對這塊區域測光。針對不同的被攝物件,把曝光開大正確的數量,這樣你的雪景照片就會是曝光完美的了。

  日出和日落

  如果使用擋位增量的方法,在日出和日落條件下的拍攝可以和其他情形下的拍攝一樣簡單。大多數人在日出或日落條件下拍攝時會出現問題,通常是因為他們僅僅使用構圖時的場景來測光。一般來說,大多數日出/日落的照片並不是拍攝太陽本身。通常你不會讓取景框裡僅僅充斥著一個巨大的火球。大多數情況下,你可能會希望在比較亮的天空上留下前景物體的剪影。然而,在多數日出/日落時拍攝的照片上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之一。如果在照片上包括了太陽,尤其是當它位於取景框的中央位置時,太陽過強的光線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測光表。因為測光表總是試圖把它對著的物體成像為中等色調,所以測光表會建議你減小曝光使太陽本身成像為中等色調。結果是,你的整張底片都嚴重曝光不足,只有一個橙色的太陽被四周近似全黑的環境包圍著。這是非常不好的照片。而另一中情況是,假設你的相機是對著前景被攝物體測光的。這時,測光表試圖讓它對著的部分呈現中等色調,測光表會建議你為黑暗的前景開大曝光值。在這種情形下,你的整張底片都會曝光過度,天空慘白。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仔細的選擇測光的區域,然後通過調整曝光的擋位使被測光區域成像為你所希望的色調。就像我前面所講過的,你可以讓底片上的任何部分成像為你希望的任何色調。事實上,所成像的色調不必一定和現實是一致的。現實世界與攝影世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你永遠也不要問自己"這是什麼色調?",而是應該問自己"我希望把它記錄為什麼色調?"

  因此,在日出/日落的條件下拍攝時,首先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對著最終的構圖畫面測光。而是把鏡頭轉向一邊,在取景器裡沒有太陽出現的情況下,對一片乾淨的天空測光。這是在你拍攝時,基準的曝光讀數。如果使用這個曝光值拍攝,那這片天空就會成像為中等色調。但是你希望這樣拍攝嗎?還是讓它的顏色再淺一些或深一些?

  我所知道的最佳答案,同樣也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是,讓天空的顏色比中等色調淺一擋,即在基準讀數的基礎上加一擋曝光。當我在清晨或傍晚拍攝一個物體的剪影時,這個方法是非常好用的。實際上,幾乎所有我拍攝的剪影照片都是使用這個簡單的技巧拍攝的。

  假如你打算在剛剛日落後,在微光的情況的下,以美麗的天空為背景拍攝樹林的剪影照片。首先要找到一個拍攝位置,選擇好焦距,然後把相機對準稍微高於地平線的天空進行測光。如果可能,就使用點測光,這樣可以只對特定一小塊區域測光。中央重點測光模式是我的第二個選擇,區域評價測光是最後的選擇。如果不得不用評價測光模式,你最好在野外拍攝前,在家裡拍攝一些微光條件下的照片作為測試。

  假設你的測光表的讀數為1/8秒f/11。現在根據你打算拍攝的內容重新構圖,然後開大一擋曝光為1/4秒f/11。這樣做可以保證前景中樹林的剪影不會消失在天空的顏色裡。如果你直接使用測光表讀數讓天空成像為"中等色調",那你拍攝的剪影幾乎就不會顯現出來。特別是當你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剪影照片時,這種情況是一定會發生的。在這些光照條件下,恰恰在日落前後,太陽附近的天空會比其他任何區域都要亮。因為短焦距的鏡頭會覆蓋比較寬的視角,導致取景框邊緣會比較暗,因為他們離光源有點遠了。

  事實上,通過對特定選擇的區域測光,你可以預先估計出你拍攝的前景的剪影效果。這裡是估計的過程:對天空測光,並調整曝光為你希望成像的色調。現在把相機對準前景物體並對它測光。計算一下這兩個讀數相差幾擋曝光量。因為前景物件的光照比天空少,所以它的曝光量應該比天空的少許多擋。

  舉個例子,假設我正在微光的天空下拍攝樹林的剪影。我對天空測光得到的讀數為1/60秒f/11。為了讓天空的色調"淺"一點,我開大了一擋曝光,1/30秒f/11。現在再對前景測光。測光表讀數為1秒f/11。計算兩個讀數可以知道他們相差5擋。因此,我可以得出,"淺"色調的天空的正常曝光量比前景物體的色調深5擋。這應該是怎樣的色調呢?如果回頭看看我曾經提供的曝光的圖表,你就會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從"淺"色調開始,這是我設定的天空的色調,比中等色調開大一擋。比這少5擋的曝光量使樹林的色調超出了曝光圖表的底部。這將使底片上呈現沒有細節的黑色剪影,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在拍攝高反差的照片時,能通過擋位的方法計算出曝光值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你能很仔細的這樣做,你就可以在按下快門前就能夠決定最終的成像結果是怎樣的,這隻需要比較取景框中不同區域的測光讀數就可以達到。需要記住的是,你只能為一個物體設定色調。所以要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對它測光並通過調整曝光量讓它呈現你希望的色調,然後用這個讀數與其他區域的測光讀數進行比較。

       廣告攝影測光方法與曝光控制

  在廣告攝影中,曝光是相當重要的控制環節,但是廣告攝影題材的多樣,光源、拍攝場合的不斷變化,即使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攝影師也往往難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對曝光作出準確估計。要獲取準確的曝光,必須藉助精確的測光系統,並要掌握好測光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測光表的測光原理

  其實,測光表的測光原理並不複雜,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測光表是以何為其測量基準的,只要明白這點,由測光表所測得的測光數值的意義就能自然而然地被理解。對各類測光表而言,它們的測光基準都是一樣的,即都以反射率為18%的灰作為測光的基準。測光表工作時,要看被攝體的反射率是否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測量出來的數值就十分準確了,按此數值曝光,被攝體的色彩和影調會得以真實地還原;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不是18%,那麼測光表測量出來的數值就不準確,若直接按此數值曝光,被攝體的影調和色彩就會出現失真。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即使使用靈敏度和精確度很高的點測光表時也要常常對其測光數值進行修正的原因。

  常用測光方法和技巧

  根據光源的性質和照明狀況,拍攝時被攝體的受光情況大致有三種:連續光、閃光和混合光。在這三種光照下,測光的方法和技巧是有所區別的。

  1. 連續光測光

  連續光的最大特點是穩定及便於觀察照明效果,因此,它的測光方法是最多的,主要有機位測光法、接近主體測光法、平均測光法、中性灰卡測光法、被攝體主調測光法、最亮點與最暗點測光法以及多點測光法等,其中,最為實用的是中性灰卡測光法和被攝體主調測光法。

  中性灰卡測光法 中性灰卡測光法是既簡便又較為準確的測光法,它將反射率為18%的標準灰卡作為測光物件。用此法測光時,要儘量使中性灰卡靠近被攝體,並與之平行,灰卡正對照相機,與鏡頭光軸垂直,為避免灰卡反光,可將灰卡稍向前俯。中性灰卡測光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因對被攝體的測光部位選擇不對而產生測光誤差。

  被攝體主調測光法 當被攝體的亮部與暗部分佈不勻、照明也不均勻時,測光就變得較難了,此時可採用被攝體主調測光法。被攝體主調測光法是對被攝體的主要區域性作點測光的測光方法,它的操作較簡便,測光的關鍵是選好被攝體的主調,即是以被攝體的亮部作為主調,還是以中間或暗部作為主調。被攝體主調測光法的優點是它能確保被攝體主調部分有良好的層次與細節表現。

  2. 閃光測光

  閃光不同於連續光,它只是瞬間發光,因此,使用一般的連續光測光表是無法進行閃光測光的,要進行閃光測光,必須選擇有閃光測光功能的測光表,並要將測光的狀態置於“閃光測光”狀態。測得的數值是閃光照明下反射率為18%的中性灰的曝光值。因此,如果被攝體的色調由明至暗分佈均勻,明度範圍又在膠片的寬容度之內,那麼被攝體的中間調部分、亮部及暗部都能得到準確再現;而如果被攝體的整體色調傾向高調或低調,則都需要對測光數值進行修正。

  3. 混合光測光

  混合光是指發光性質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它在攝影中不大常用,首先是由於各光源的色溫不同,會給被攝物件各區域色彩的準確還原帶來困難;其次,性質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尤其是連續光和閃光的混合使用,會給影像的曝光控制帶來困難。

  當連續光和閃光混合使用時,測光的主要技巧是:先根據設定的景深大小決定所需的光圈值,然後調節閃光燈的發光強度,並不斷用閃光測光檢測,直至閃光燈的發光強度滿足此光圈值,最後改用連續光測光,測量出在此光圈值和連續光照明下曝光所需的快門速度值。

  曝光修正

  各種測光的方式不同,讀數也各異,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準確曝光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那麼,如何依據測光數值來確定準確的曝光值呢?如果直接按測光數值進行曝光,將出現怎樣的曝光效果?

  從測光表的工作原理知道,如果我們直接按反射光測量的資料進行曝光,那麼畫面將被還原成反射率為18%的灰色,也就是說,不管被攝體是白色、灰色或黑色,只要直接按測光數值曝光,拍攝結果都是反射率為18%的灰色。因此可知,只有反射率為18%的被攝體直接按測光數值曝光可以得到很好還原,而對其他白色或黑色的被攝體都需進行曝光修正。將白色曝光成灰色,顯然是曝光過少了;將黑色曝光成灰色,顯然是曝光過度了。因此,對白色物體曝光時需增加,而對黑色物體曝光時需減少。增加或減少的幅度視被攝體的黑白程度而定,一般地,曝光修正幅度在0.5-1.5EV值之間。

  如果我們直接按入射光測量的數值進行曝光,由於測光表是以反射率為18%的灰色作為測光基準的,也即入射光測量的數值與對反射率為18%的灰色進行反射光測量所得的數值相同,因此,不管被攝體是白色、灰色或黑色,只要按入射光測量的數值進行曝光,其色調都能得到正確的還原。

  確定正確曝光的其它因素

  對於灰地毯上的灰貓這樣的拍攝主題,似乎沒有必要再進一步討論曝光,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拍攝的主題往往多姿多彩,被攝體的受光狀況也複雜多變,因此,在決定曝光時不僅只考慮測光數值的修正,而且要考慮到影像的反差及潛在反差的表現,因為,曝光對反差有一定的影響,它會起著加強或減弱反差效果的作用。在廣告攝影中,確定曝光除了要合理地修正測光數值外,一般還應考慮膠片寬容度與被攝體亮度範圍的關係以及印刷這兩個因素。

  1. 膠片寬容度與被攝體亮度範圍

  膠片寬容度是膠片能正確記錄被攝體亮度範圍的能力。不同的膠片有著不同的寬容度,寬容度大的膠片記錄的被攝體亮度範圍就大,正確曝光的安全係數也大。因此,在確定曝光時,必須將膠片寬容度和被攝體的亮度範圍一起考慮。

  對黑白膠片而言,它的最大曝光寬容度是1:64的光比範圍±2EV值,也即10EV值,能記錄被攝體的亮度範圍約為:1:1000。

  對彩色反轉片而言,它的最大曝光寬容度是1:64的光比範圍±2/3EV值,也即7 1/3EV值,能記錄被攝體的亮度範圍約為:1:200。彩色負片的曝光寬容度比彩色反轉片稍大。

  膠片曝光寬容度的大小,除了與膠片的型別和沖洗狀況有關外,還與被攝體的亮度範圍有關。當被攝體亮度範圍較小時,其曝光寬容度大,而當被攝體亮度範圍較大時***如超過1:64***,其曝光寬容度就不可避免地縮小,確定曝光量的精度就要提高許多。

  因此,在實際拍攝中,若布光合理,被攝體亮度範圍沒有超出膠片曝光寬容度,那麼就能得到真實的影像;但如果被攝體亮度範圍很大,超出了膠片曝光寬容度,那麼,無論採取怎樣的曝光,影像的影調總會被壓縮,而且層次也要受到損失。

  2.印刷因素

  在廣告攝影中,攝影師總極力使拍攝的影像影調完美、層次豐富以獲取客戶的讚賞,但是,將這樣的膠片拿去印刷,則結果常常令人失望,這主要是攝影師沒有考慮印刷的因素所致。

  從印刷技術來講,一般品質的紙只能呈現3級亮度比***1:8***,銅版紙能呈現4級亮度比***1:16***,理想的印刷也只能呈現5級亮度比***1:32***,而彩色反轉片卻能呈現6級亮度比***1:64***。因此,當一張呈現6級亮度比的反轉片被印刷,至少要損失1級亮度比。這就是造成層次損失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們期望印刷畫面的效果與反轉片本身效果一致,就必須在拍攝時通過布光控制好被攝體的亮度比,這個亮度比應控制在1:32以內。具體的操作可用點測光表直接測取被攝體亮部與暗部的亮度比值,但更可靠準確的做法是用膠片平面點測光測量影像亮度,將影像的最亮部分與最暗部分的EV值差控制在5格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