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以少勝多的戰役

  在抗日戰爭中,那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有哪些?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仁安羌戰役

  孫立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立過赫赫戰功的國民黨將領,曾率領中國遠征軍進軍緬甸,在緬甸的仁安羌戰役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被敵圍困多日彈盡糧絕的英緬軍七千多人,舉世聞名,大振國威,為中華民族增添了不少光彩。為此,英皇授予他“英國帝國司令”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他“美國豐功勳章”。孫後來被蔣介石提升為僅次於陳誠的陸軍總司令,但為時不久,即被蔣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軟禁長達33年之久,直到蔣氏父子死後,方解除軟禁,恢復自由。

  :平型關大捷

  創造了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日軍發動攻擊並取得全勝的戰鬥。

  :齋郎村戰役

  1935年4月21日,紅軍挺進師進駐齋郎村,在齋郎村與敵軍展開了一次“以少勝多”的紅軍著名戰役,齋郎村的主戰場——大放牛場,現位於慶元縣。

  :岱崮保衛戰

  1943年,八路軍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為捍衛民族尊嚴,在這裡與20倍於己的日偽軍血戰18天,創造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模範戰例。

  1943年11月9日,日寇糾集了1萬餘兵力開始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岱崮山區處於敵人進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為粉碎日軍的掃蕩企圖,魯中軍區決定留下少量部隊在內線堅持鬥爭,牽制日軍主力,掩護我主力部隊轉至外線作戰。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奉命駐守南北岱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