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厭食不愛吃飯的原因

  寶寶出現厭食情況,家長要搞清楚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這些原因中可能包括餵養方式不對!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寶寶不愛吃飯原因:寶寶輔食新增不當

  案例:一個4歲寶寶一直厭食。這個男孩還在嬰兒時期,只要聽到媽媽說:“寶寶再吃一口吧!”便立刻放聲大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而媽媽當時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總是著急,整天追著喂,每頓飯都是“餐桌大戰”。

  而媽媽並沒有意識到,她一直以來就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飯的。給寶寶開始新增輔食了,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或者認為孩子的好胃口是“揣”出來的,所以總是希望寶寶能多吃。可是,嬰兒都很“誠實”,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了奶,不餓了,自然對輔食興趣不高。

  如果媽媽強迫寶寶多吃,時間長了,寶寶就可能從單純的反抗進食發展為從心理上反感進食。所以,在嬰兒期新增輔食的時候,要考慮到寶寶的接受能力和食量,控制好食量與進食時間,不能剛餵飽了奶又很快喂輔食,一味地“揣”孩子,那樣,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嚴重的還會給寶寶在心理上造成障礙,真的發展成厭食了。

  寶寶不愛吃飯原因:寶寶的咀嚼訓練不夠,根本不會吃飯

  案例:剛入園的小班裡有個小姑娘讓老師直髮愁——她吃不下飯,甚至“絕食”。後來通過仔細觀察了這個小姑娘的吃飯情況,原來,他的問題在於根本不會吃飯!她似乎只知道吞嚥,飯菜很少在嘴裡嚼。

  老師說,她第一次在幼兒園吃水果,拿著一個橘子發呆,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吃到嘴裡,老師只好一瓣一瓣地喂她。因為總有不會吃的東西,她既怕小朋友笑話,又怕老師批評,吃飯又成了她小小心靈中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而厭食。

  通過小女孩的媽媽瞭解到,她在家裡很少吃真正的“飯”。雖然她已經三歲了,媽媽還是儘量把食物弄成糊糊,所有水果都做成果汁或果泥,因為她聽說過小孩子被食物嗆住、噎住的事故,並且她認為水果的營養精華都在果汁裡。這樣一個對女兒呵護倍至的媽媽就培養出了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寶寶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後天訓練

  這種訓練應該寶寶4個月新增輔食時開始,6-12個月是關鍵時期,有資料顯示,據日本對近5000所幼兒園進行的調查表明,在14.3萬2-5歲兒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體食物的佔17%,咀嚼時從嘴裡漏飯的佔2%,不能很好吞嚥的佔4.3%,不到吃飯時間肚子就餓的佔2%,交談時不能靈活運用舌頭的佔6.5%,嚴重偏食和表示不願吃飯的佔13%。

  由此可見,咀嚼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不會吃飯的問題。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吃飯是人類的本能,如果剝奪了孩子的某種本能,這愛就適得其反了。

  寶寶不吃飯的五種常見原因

  1.家長嬌慣孩子

  一些兒童吃過多的甜食、水果糖、冰激凌等含糖較多的零食,胃總處於“工作”狀態而沒有足夠的食物排空時間,處於不飢餓的狀態,於是稚嫩的胃就會沒有飢餓感,孩子自然會食慾不佳。

  2.餵養不當

  輔食新增不及時,孩子到了該斷奶的年齡還沒有能力進食乳類以外的食品,就會影響孩子咀嚼功能的發育,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進食興趣。

  3.家長對孩子的暗示及影響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哪種飯菜好吃、哪種不好吃,就會給孩子以“暗示作用”,孩子聽了這些話,很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反感,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4.孩子生活時間不規律

  飲食不定時定量、任意玩耍、睡眠不足和缺少適量的活動,都會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從而出現食慾不佳。

  5.飲食環境與厭食

  吃飯的地方人多嘈雜、開著電視、成人吸菸飲酒、吵吵鬧鬧等,這樣的環境都不利於孩子進餐。

  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為克服寶寶的厭食,父母要注意寶寶飲食的節制和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且在飲食中切忌多葷少素,多甜少鹹,或多吃零食少吃正餐等現象,以免養成不良飲食習慣,使食慾受到不良影響。

  為克服寶寶厭食,還可以讓寶寶多吃些牡蠣、花生和豆類食品,因為這些食品能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使鹽分解,以利鋅的吸收,從而改善厭食症。